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2 如何發現會計信息的不真實

1.分析公司會計政策的靈活性

一般而言,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可能是保守的、自由的或中立的,它會影響企業當期和未來的收益水平。企業對一貫會計政策的背離可能是會計操縱,財務分析人員一般會對會計政策偏離行業標準的企業加以注意,也會對會計政策與過去期間不同的企業加以注意。企業會計政策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會計政策的選擇

并不是所有會計政策的選擇都具有靈活性。各國會計準則對下列會計政策的選擇都賦予一定的靈活性:折舊政策(加速折舊或非加速折舊法)、存貨會計政策(先進先出、后進先出或平均成本法)、商譽攤銷政策(攤銷方法、期限)、準備計提政策(需要計提何種準備),等等。

一般而言,企業會計政策一旦選定就不會輕易改變,公司會計政策在兩種情況下會發生改變:一是強制變更,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或是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要求會計政策變更;二是自愿變更,如果會計政策的變更可以使會計信息變得更相關、更可靠,管理層可以自主修改會計政策。會計政策變更會對凈收益的計算產生影響,前一種變更所帶來的影響是所有企業需要面臨的,報表分析人員應該對后一種變更給以足夠的謹慎,分析會計政策變更內容、理由的合理性,變更數據影響大小,因為這樣的變更可能隱藏管理層出于特定目的操縱收益的企圖,謹慎分析可以從中發現管理層對未來收益的預期。

財務報告分析人員在發現企業會計政策變更時(主要是自愿變更),需要注意分析管理層運用會計政策的動機。大多數情況下會計政策的運用是和某些決策密切相關的,比如決定計提充分的準備可能是為了進行資產再投資,也可能是為了保持和提高企業某時期的獲利能力;管理當局可以通過調整會計政策的運用來影響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從而影響收益的確定;管理當局還可以通過調整諸如廣告費、營銷費、修理費、維護費、研發費等這些可以自行決定的費用發生時間來達到操縱報表收益水平的目的。財務報告分析人員在進行分析時需要甄別管理當局的意圖,才能更好地降低風險。

(2)會計估計的選擇

由于經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公認會計準則在具體實行時,有時需要管理層做出會計估計,比如:壞賬損失的估計、存貨跌價損失的估計、固定資產折舊期限的估計、固定資產凈殘值的估計、無形資產攤銷期限的估計,等等。若會計估計、會計估計變更是依據最近可利用的、客觀的信息為基礎進行的,則不會削弱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若管理層濫用會計估計,或者管理層不時變更這些估計,公司以前披露的收益信息就會存在誤報。報表分析人員在評估會計估計變更時,需要判斷是否存在隨意變更會計估計的情況,管理層對會計估計變更的說明是否合理,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額能否確定,會計估計變更對損益和其他項目的影響有多大等。

讀財報小貼士1-2

判斷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是否合理,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第一,分析公司給出的解釋。判斷公司在年報附注中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變更是否有明確合理的解釋,分析解釋的合理性。第二,判斷管理層動機。結合公司的戰略、已經取得的業績和管理層薪酬規劃,判斷管理層是否有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第三,研判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帶來的影響與企業管理操縱方向之間的關系。

案例:會計估計變更

寶鋼集團1998~2003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2.38億元、22.75億元、29.92億元、25.61億元、42.72億元、69.76億元,而公司恰恰在業績大幅上升的2002年和2003年進行了針對固定資產的會計估計變更,縮短了部分固定資產折舊時間,影響當期利潤分別為6.35億元和19.06億元。

對其變更的原因,董事會報告稱:“國外同類設備更新加快導致進口運輸設備維修備件短缺和排污控制標準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原預計使用年限與實際存在的情況存在較大差異”。2003年報中董事會報告解釋說公司變更前年折舊率為9.6%~16%,全年折舊費用為4.87億元;變更后年折舊率為9.6%~19.2%,應計入本年度的折舊費用為23.94億元。

有關人員對寶鋼的會計變更政策提出了質疑,主要有:

1.公司為什么不在以前年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呢?

2.出現這種情況是否應該進行重大會計差錯調整,減少以前年度損益,而不是直接按未來適用法沖減本期凈利潤。

3.公司的運輸類固定資產只有一部分的折舊年限由6年變為5年,2003年折舊年限變更后的折舊額是變更前的近5倍多,經過計算,公司變更折舊年限前后的折舊額的差異是不符合數學邏輯的。

4.寶鋼股份選擇在業績大幅增長的年度調減當年利潤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否存在掩蓋變更前折舊費用計提不足對公司以往會計年度表觀業績的粉飾作用?

你怎樣評判此項會計估計變更中的異常現象呢?

資料來源:《經濟觀察報》。

(3)會計披露方式、時間的選擇

由于管理層掌握著充分的信息,他們對經濟業務、法律法規比外部人更熟悉與了解,管理層對會計事項披露方式、時間的調控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報表分析人員需要對信息披露的方式、語言表述方式、信息披露的時間等加以甄別,掌握公司信息披露的“個性”。比如:諾基亞公司習慣單獨披露研發費用,愛立信和摩托羅拉卻將之包含在管理費用中,然后在報表附注中說明。再如,一些公司為了控制盈余而調整銷售或采購時間,另一些公司為了消除不良影響(或者獲取宣傳效益)而提早或推延重大信息發布等。

2.評價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衡量會計質量的重要尺度之一,在評價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時,報表分析人員可以注意以下情況:

(1)利用已披露的會計信息是否足夠評價公司經營戰略和經濟效果

此舉判斷公司列報的行業狀況、競爭壓力、未來的籌劃是否有會計數據支持,管理層對當前的經營業績是否給予充分的說明,還是其為了某些目的自我吹噓。如2004年我國深滬兩市新上市的公司80%改變了募集資金使用方向,上市公司給出的理由大部分都是行業競爭激烈,競爭環境發生改變,引起廣大投資人對其募集資金相關財務信息的質疑。

(2)公司是否對主要的會計政策、會計假設、會計估計給以充分的解釋,特別是發生變更時

有經驗的報表分析人員發現公司對重大會計政策變更可能會作為報表信息、報表附注信息披露,也可能作為重大會計事件單獨披露。

(3)公司是否自愿披露一些重大信息,幫助報表分析人員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

一些法律法規、公認會計準則沒有強制要求披露的經濟事項,對企業外部人士了解企業狀況卻有重大幫助,企業是否主動披露,并且是否主動披露壞消息,闡明糟糕業績產生的根源,制訂解決方案,這也是企業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完善的一個指標。

(4)公司與投資者的關系

公司之前的財務報告是否遭到投資人的強烈質疑,公眾投資者或者報表分析人員是否很難接近管理層,管理層是否從不與公眾投資者接觸,這些顯示了公司是否主動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

3.識別潛在危險信號

在對公司整體會計信息質量評價的基礎上,報表分析人員需要仔細觀察,識別是否存在潛在危險信號。一些常見的潛在危險信號有:

1)原因不明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化;

2)在業績糟糕的情況下,出現能夠提高利潤的原因不明交易,或者經常簽訂企業合并協議,從而使業績大幅度改善;

3)公司增長迅速(特別是公司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并且增長速度大大快于行業增長速度情況),但與銷售增長相比,應收賬款或者存貨有異常增長;

4)公司的業績利潤非常好,以至于難以相信,特別是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之間的缺口持續增加;

5)公司財務報告的收益與應稅收益缺口加大;

6)管理當局的一些異常決策,如未預料到的大額資產沖銷、年末的大額調整等;

7)被出具附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或無緣無故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等。

出現上述信號可能暗示管理層可能利用手中信息“粉飾”會計報表,顯示管理層對會計信息處理的態度,報表分析人員對于出現上述信號應持有相當的職業謹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阳江市| 汨罗市| 保定市| 文登市| 嘉禾县| 历史| 山西省| 沧源| 兴海县| 米泉市| 安康市| 阿瓦提县| 孟连| 城固县| 隆回县| 雷州市| 琼海市| 宁陕县| 荆州市| 建阳市| 邢台县| 永丰县| 南开区| 舟山市| 神木县| 乌海市| 贵港市| 合水县| 正镶白旗| 许昌县| 澄江县| 中阳县| 铜川市| 乌海市| 东光县| 古田县| 宁武县| 闵行区| 磐石市|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