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里:隔代不隔愛
- 蔡穎卿
- 569字
- 2021-04-22 15:32:48
開場白
二〇一八年五月,九十二歲、身體一向非常健康的父親在一日間病倒了。爸媽在南我在北,經常的探望、過久的停留,使一向獨立、不想影響子女生活的母親,開始有了因顧慮我們而產生的壓力。
我想了又想,如果聽從媽媽的建議,我久久再南下一趟,那我對爸爸的掛念可能帶給自己工作與生活更大的影響;而如果我不考慮探望帶給母親的心理負擔,那也不體貼。幾番思索,我決定把一部分的教學工作移到高雄。沒想到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就找到合適的地方,二〇一九年八月,我在父母家隔棟開辦了一個可以住宿的小工作室,開始每個月南北往返的生活。
我沒有想到,這一步在我跟孩子們的相處上,開啟了一種很本質的改變。我因此才了解到一個年長的教室老師和一個必須跟孩子日夜相處的祖輩之間所有的不同;我更看到貼近照顧孩子潛藏著許多教育上的好機會。當然,對照顧與教導的一方來說,體力與心情的負擔也非平日上課所能相比。但是,看著孩子因為相處、照顧、教導而柔化、懂事、體貼,那樣的喜悅是足以彌補體能勞累的。
這一輯中,集合了我與母親們的討論,以及我與孩子們相處時所發生的問題與值得探討的內容。
媽媽班的學生不嫌棄我,稱我為老師,她們尊重我如長姐或母親,因此我才能站在以孩子為重的單純角度,給她們建議,跟她們共學。
在討論教導孩子們的好機會前,讓我先說說當我跟小朋友像真正的家人一樣日夜相處時所發生的一些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