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融資的財政邏輯
- 李玉濤
- 1139字
- 2021-05-11 15:15:28
序一
李玉濤博士長期關注公路投融資問題。最近,他將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思考心得,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寫就了《公路融資的財政邏輯》一書,值得慶賀更值得尊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受到廣泛的國際關注。公路基礎設施的跨越式發展有賴于“中央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多元融資制度的貢獻。然而這樣也逐漸導致了對投融資的簡單化認識。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只要能夠為發展建設籌集更多的資金,不論白貓黑貓,就一律是好貓。
隨著公路建設告別能力短缺,地方和企業逐步形成了投資建設的路徑依賴,但投融資形勢和問題在悄然變化中。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盡管似乎已進入公路投融資和發展的良性循環,但由于產業轉移、流動人口減少,在公路投融資方面似乎也不再如過去那么得心應手,而中西部地區的投融資則進入發展任務更重和融資難度更大的兩難困境。可以預見,“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面臨更艱巨的建設、養護等公路全生命周期的任務。在這種背景下,重回財政本源,搭建研究公路投融資問題的理論和實踐分析框架,重新審視40多年來中國公路交通發展成就和融資經驗,防止陷入為發展而發展的窠臼,就成為理論界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公路融資的財政邏輯》用了9章的篇幅從理論到實踐、從發展經驗到政府政策等方方面面,對公路融資問題進行了研究,深刻揭示了其中的財政邏輯。全書基于受益原則這一分析工具,為公路融資和發展問題提供可行的政策分析和反思框架,對于最終指導公路融資實踐和有效改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另外,作者也能夠熟練地把受益原則同其他概念工具及認識視角結合在一起分析政策問題,比如對公路融資定價的分析也充分考慮了綜合運輸的理念。書中提出了融資與定價政策“不僅能為公路建設養護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也能更好滿足各類運輸需求,引導運輸需求在公路系統與其他運輸方式中合理分配”。
全書通篇體現出寓理論于實踐的特點。本書看上去似乎理論味道濃一些,但實際上書中所有的理論闡述都能落腳到公路融資實踐問題上來。在講述融資故事、分析具體案例時,又能把這些理論思想貫穿其中,避免了常見的講道理與說事例兩張皮問題。
本書適合對公路融資感興趣的決策層、管理者和研究人員。在作者看來,公路融資根植于基本財政理論基礎,并不是一個算賬和找錢的簡單技術工作。書中對關于專款專用、專項資金、收支兩條線等很多似是而非的常見財政觀點,對公路收費技術與定價制度之間的關系,均提出了自己獨到而又邏輯一致的見解,發人深思。因此,本書對于拓展財政學和財政體制的認識也有一定裨益。
總之,本書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公路融資的深入研究和長期積累,我非常認真地閱讀了本書,也熟悉相關研究的背景,愿意推薦給各位讀者。
汪鳴
202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