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成效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廣西認真貫徹“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扎實”新要求,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穩步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金融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為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 《沿邊金改總體方案》出臺歷程回顧

《云南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是中國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后批復的第二個區域性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也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第一個獲得批準的專項金融綜合改革方案。

(一)《沿邊金改總體方案》出臺的時代背景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中國對東盟93%的產品貿易關稅降為零。2011年開始,中國與東盟在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實施更廣泛深入的開放舉措,中國—東盟自貿區進入全面推進建設階段。投融資領域的不斷開放,推動了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經貿領域合作的日益密切,也帶動雙方政治、外交的不斷升溫。東盟一些國家逐漸萌生減少交易成本,實現人民幣區域自由兌換、結算,從而進一步推進互惠互利經貿發展的想法。

廣西、云南在對接東盟方面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廣西是中國與東盟之間唯一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廣西首府南寧又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云南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南亞次區域經濟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交會點和結合部。

2010年啟動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以后,廣西、云南兩省區沿邊金融、跨境金融快速發展。到2013年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達1012.4億元,居中國西部12省(區)、邊境8個省(區)第一;云南省結算金額達591.0億元,形成了以昆明為核心,河口、版納、瑞麗、騰沖等次區域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為支撐的發展態勢。

東盟國家進一步發展經貿的資金兌換、結算需求,廣西、云南兩省區對接東盟優越的區位優勢,跨境金融、沿邊金融的快速發展,在三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加快在兩省區開展面向東盟的區域金融改革的頂層設計呼之欲出。

2013年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一部委聯合印發《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在廣西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百色、崇左六市,云南昆明、保山、普洱、臨滄、紅河、文山、西雙版納、德宏、怒江九個州市范圍內開展沿邊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先行先試,廣西、云南兩省區在國家戰略指導下,正式開啟促進人民幣周邊區域化的金融改革創新發展之路。

(二)廣西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的重大事件回顧

《沿邊金改總體方案》下發后,廣西迅速行動,針對沿邊六市金融,持續推出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有力保障了全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的順利推進和圓滿收官。

2013年11月《沿邊金改總體方案》下發后,2014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4〕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迅速成立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啟動試驗區建設工作。4月,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廣西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任務分解表》,進一步對全區沿邊金改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隨著頂層設計的快速推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財政廳關于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促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意見的通知》《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推進金融服務同城化總體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府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文件印發,全區掀起了參與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建設的高潮。

2015年,廣西重點推動沿邊六市銀行服務收費同城化工作。3月,原廣西銀監局、自治區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共同下發《關于實施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銀行服務收費同城化的通知》,啟動沿邊六市收費同城化工作。7月,沿邊六個地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式取消同行間一切以異地為依據的差異化收費項目,六市銀行服務收費同城化正式實現。

2016年,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進入深入推進階段。在這一年,廣西成立了首家省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廣西金控資產管理公司,農信社改革如火如荼,成功舉辦廣西跨境金融服務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推介會,成立第一家按照批量發起模式設立的村鎮銀行,廣發銀行南寧分行開業等,可以說,這是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成果遍地開花的一年。

2017年,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廣西出臺《關于廣西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金融業支持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擴大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繼續擴大成果,崇左市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中國銀行廣西分行成功舉辦越南盾現鈔跨境調運業務啟動儀式,中國銀行崇左分行與越南投資與發展銀行諒山分行合作完成了35億越南盾(折合102萬元人民幣)現鈔的通關入境。人民幣對柬埔寨瑞爾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在廣西啟動。中國進出口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在南寧開業,并與自治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在國內引起強烈關注,中央黨校第42期中青一班學員調研組到南寧市調研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情況。這一年召開的全區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打造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升級版,構建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的重大構想,為2018年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國家戰略的出爐奠定關鍵基礎。

2018年,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進入收官階段。為了順利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評估驗收,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自治區主席陳武深入東興開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調研,時任自治區副主席丁向群親自部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評估驗收工作。9月,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組評估驗收。新華社廣西分社對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形成的十大可復制可推廣經驗進行提煉總結形成內參報送中央,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國務院報送《廣西壯族自治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桂政報〔2018〕28號),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完美收官。

在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圓滿收官的同時,廣西迎來又一金融領域重大國家戰略——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針對2017年全區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打造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升級版,構建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的重大構想,2018年6月,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自治區主席陳武率隊專程向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國務院匯報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推進情況,時任自治區副主席丁向群帶隊向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陳雨露匯報溝通了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總結和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推進情況。7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部委到廣西開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暨打造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專題調研。在多輪次不斷溝通協調后,2018年12月,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正式印發,廣西在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收官之后迎來了又一金融領域的國家戰略。

二 廣西金融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一)金融業各項指標穩中有進

金融業增加值及其占全區GDP的比重連續5年保持升勢。2018年,全區金融業增加值1403.19億元,比2014年增加了526.72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為6.89%,比2014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連續5年保持上升態勢,金融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不斷增強(見圖1-1)。

圖1-1 2014~2018年廣西金融業增加值及其占全區GDP比重

數據來源:自治區統計局。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穩定增長。2018年,廣西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9790億元、26688億元,分別比2014年增長了46.76%、66.07%,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06%、13.52%。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見圖1-2)。2018年,廣西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91%,增速高于全國2.05個百分點,排全國第六位、西部第二位。

圖1-2 2014~2018年廣西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

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8年末,廣西銀行業本外幣資產總額3.85萬億元,比2014年(2014年總資產2.7萬億元)增加了1.15萬億元,年均增長9.36%;銀行業盈利水平穩步提高,2015年開始扭轉負增長,2018年末累計實現賬面利潤406.47億元,同比增長7.25%。

資本和保險市場不斷發展。截至2018年末,廣西共有37家A股上市公司,7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2769家。債券融資在連續4年下滑的基礎上實現大幅增長,2018年,全區債券融券規模達161億元,同比增長373.53%。保險業務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全區保險業保費總收入為629億元,比2014年增加了316億元,增長了一倍多(見圖1-3)。

圖1-3 2014~2018年廣西金融業相關指標情況

注:債券融資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口徑。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銀保監局。

(二)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圓滿收官

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成效顯著。截至2018年末,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達9715.38億元,自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以來,一直在全國8個邊境省(區)中排名第一位。廣西24家銀行的332個分支機構開辦了跨境人民幣業務,3350家企業辦理了人民幣跨境結算,112個國家和地區與廣西發生了跨境人民幣收付。從2014年11月廣西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至2018年末,廣西26家企業從境外銀行融入資金68.46億元。打造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區域銀行間交易平臺,共發生人民幣對柬埔寨瑞爾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22筆,成交金額338萬元人民幣,折合21億柬埔寨瑞爾。打造廣西連接東盟國家和地區銀行的區域性跨境人民幣業務清算平臺,區域性跨境人民幣業務(南寧)平臺上線,已連接廣西區內近2500個銀行網點和境外近1000家代理行,覆蓋港澳臺、東盟、南亞及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截至2018年末,該平臺共處理跨境人民幣業務61199筆,清算金額3.61億元。

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增強。成功搭建面向東盟的外幣現鈔跨境調運通道,從第一筆調運業務開展至2018年末,廣西銀行累計調入越南盾9筆,金額350.66億越南盾,折合154.66萬美元;調入泰銖6筆,金額40535萬泰銖,折合1272.66萬美元。開展經常項目跨境外匯軋差凈額結算試點,截至2018年末,廣西8家企業開辦試點業務,減少97.5%的資金匯兌量。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截至2018年末,廣西辦理全口徑跨境融資業務96筆,簽約金額30.42億美元,提款金額27.36億美元。試點開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廣西8家企業獲得試點資格,累計借入外債折合2.93億美元,累計對外放款4549.2萬美元。

十大改革亮點和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其主要包括人民幣對越南盾銀行柜臺掛牌“抱團定價”“輪值定價”模式、東興邊境貿易“互市+金融服務”發展模式、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糖料蔗“保險+期貨”金融模式、融資擔保“4321”模式、國內首創地方政府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云平臺、“助保貸”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沿邊六市銀行服務收費同城化、邊境貿易跨境保險新模式、財政支持農業保險快速發展等。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院所專家聯合組成的第三方評估專家組對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進行了評估驗收,充分肯定了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取得的成效。

(三)農村金融改革不斷升級

在全國率先將承包林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納入“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范圍,全區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166億元。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加快,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面分別達58.4%、57.1%、60%。金融扶貧動能凸顯,2018年廣西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達2204億元,當年投放545億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已脫貧人口貸款367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已脫貧人口80萬人;個人及產業帶動精準扶貧貸款291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萬人;項目精準扶貧貸款1545億元,惠及搬遷貧困人口262萬人次。

(四)社會融資體系不斷優化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在2017年扭轉了之前連續3年下滑趨勢的基礎上創歷史新高,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4172億元,排全國第16位,排位名次比2014年提升了5位(見表1-1)。

貸款在不同領域間的分布更加均衡,制造業、信息技術、科學研究貸款比2018年初新增136.75億元,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比2018年初分別新增528.60億元和482.71億元,高耗能行業貸款增速明顯放緩。證券保險業創新發揮保障作用,跨境機動車保險、勞務保險、農業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糖料蔗保險、政策性保險都發揮了很好作用。在全國率先打造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

表1-1 2014~2018年廣西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及排位情況

(五)引金入桂成效顯著

與十多家大型金融機構深化戰略合作,與國家開發銀行聯合舉辦“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論壇”,并納入中國—東盟博覽會框架。引進東亞銀行、廣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平安銀行等銀行在廣西設立省級分支機構,新組建6家村鎮銀行;設立廣西首家壽險法人機構——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法人——北海石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繼成立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累計引進22家全國性非銀行支付機構分公司。設立廣西—東盟“一帶一路”產業投資基金。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和“四個一百”重大項目“融資推介會”,簽約1048億元。

(六)風險處置有序推進

穩妥處置重大風險點。如國海證券風險事件處置及二次創業、快速查處ST惠球重大違規風險事件、化解“11柳化債”回售兌付風險、化解ST河化退市風險等,有效防范了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發生。其中柳化股份、河池化工等公司股票被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經過柳州市、河池市政府和公司大股東等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地方政府給予財政補貼、受贈大股東現金資產等方式,成功實現扭虧保殼。

完善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監測系統、宏觀市場風險壓力評估系統、存款保險管理系統、征信查詢監管系統、銀行卡收單業務監管平臺建設和應用等快速推進。

金融聯合監管不斷強化。開發了邊貿服務平臺信息系統,實現人民銀行、海關等部門間的監管信息共享。切實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對P2P網絡借貸領域開展風險排查,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開展專項行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行為。

三 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

(一)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成效顯著

創新開展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13年7月,廣西在全國邊境省份中率先開展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14年4月,將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區域由東興試驗區拓展至整個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將業務種類拓展至跨境電子商務結算業務。試點以來,廣西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大幅增長,2018年,廣西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達352億元,占同期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的27%(見圖1-4)。

圖1-4 2014~2018年廣西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相關指標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

創新口岸管理互聯互通體系建設。立足數字化金融監管模式創新,于2018年12月15日上線運行廣西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廣西成為全國首個互市貿易結算與報關信息實現互聯互通的省區。信息平臺通過接入海關邊民互市貿易報關數據,實現了報關數據和結算數據共享,既提高了監管效能,也為銀行提供了貿易真實性核實渠道,銀行業務真實性審核時間由以前的平均每筆近半個小時縮短至幾分鐘,大幅提升了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效率,做到“真邊民、真交易、真結算”。

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2014年11月,廣西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工作,允許在試驗區注冊成立并在試驗區實際經營或投資的企業從東盟和南亞國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用于發展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方向和產業政策導向的實體經濟。2017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將該試點納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截至2018年末,廣西已有26家企業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提款金額折合人民幣68.46億元。

打造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區域銀行間交易平臺。探索人民幣對越南盾銀行掛牌匯率定價機制,在東興試驗區上線運行東盟貨幣信息服務平臺,形成了人民幣對越南盾銀行柜臺掛牌“抱團定價”“輪值定價”模式。推出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由廣西區內工、農、中、建、交、北部灣等6家銀行成立“廣西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自律小組”,自律開展人民幣對越南盾區域交易,形成透明的人民幣對越南盾直接匯率。成功推出人民幣對柬埔寨瑞爾區域掛牌交易。截至2018年末,共達成人民幣對越南盾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33筆,成交金額3119萬元人民幣,折合1081億越南盾;人民幣對柬埔寨瑞爾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22筆,成交金額338萬元人民幣,折合21億柬埔寨瑞爾。

鼓勵銀行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廣西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分行先后為柬埔寨加華銀行、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基礎設施項目、馬來西亞關丹鋼鐵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累計發放貸款超過40億元。

指導跨國企業集團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為柳工、玉柴、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等8家跨國集團企業辦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備案,核定跨境人民幣資金凈流入上限489億元,企業資金池累計結算金額達38.9億元,打通了跨國企業集團境內外資金流通渠道,提高了跨國企業集團跨境資金使用效率。

成功開展跨境外幣現鈔調運。成功搭建面向東盟的外幣現鈔跨境調運通道,從第一筆調運業務開展至2018年末,廣西銀行累計調入越南盾9筆,金額350.66億越南盾,折合154.66萬美元;調入泰銖6筆,金額40535萬泰銖,折合1272.66萬美元。

打造區域性跨境人民幣業務清算平臺。2014年12月19日,區域性跨境人民幣業務(南寧)平臺上線。目前,該平臺共連接廣西區內近2500個銀行網點和境外近1000家代理行,覆蓋港澳臺、東盟、南亞及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截至2018年末,該平臺共處理跨境人民幣業務61199筆,清算金額3.61億元。

(二)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

金融主體進一步多元化。銀行金融機構方面,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部入駐,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部分落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外資銀行實現從無到有;證券業金融機構方面,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步形成;保險行業方面,2017年初,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保監會批準籌建,自此廣西成為中西部地區少數同時擁有財產險和人身險保險法人機構“雙牌照”的省份之一。此外,全區還有4家資產管理公司、3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家金融租賃公司、2家財務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

銀行服務網點增點擴面取得新進展。支持武漢農商行在廣西批量組建6家村鎮銀行,鼓勵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在廣西沿邊沿海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目前,廣西沿邊六市銀行網點數達2636個,較2014年增加了164個(見圖1-5)。

圖1-5 2014~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銀行網點數

數據來源:廣西銀保監局。

引進了更多優質證券期貨公司分支機構。2014年以來,試驗區新增證券分公司18家、證券營業部38家、期貨分公司1家、登記備案私募機構65家。截至2018年末,試驗區內共有證券分公司28家,證券營業部94家,期貨分公司3家,期貨營業部24家,登記備案私募機構72家,公募基金公司1家(見表1-2)。

表1-2 2014~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證券期貨機構情況

保險市場體系不斷完善。2013年初成立的北部灣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增長迅猛,成為同期新成立保險機構中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2018年6月獲批開業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正式實現產壽險“雙牌照”。截至2018年末,試驗區保險機構達到42家,比2014年增加8家(見圖1-6)。

圖1-6 2014~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保險機構情況

數據來源:廣西銀保監局。

(三)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穩步推進

上市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積極協調解決企業改制運行和申報上市存在的問題,支持廣西企業上市、掛牌。2014年以來,試驗區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占全區新增上市公司的71.43%,實現創業板“零”的突破;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46家,占全區新增掛牌公司的54.76%。截至2018年末,試驗區有A股上市公司20家,占廣西全區的54.05%,較2014年增加了5家;新三板掛牌公司42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2769家(見表1-3)。

表1-3 2014~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上市企業情況

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引導區域性股權市場規范發展,積極推動北部灣股權交易所完成對南寧股權交易中心的整合工作,成為全國首個完成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整合的省區,區域性股權市場私募融資約5億元。“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不斷加快,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意識大幅提升。2014年以來,試驗區內上市公司股權融資額473.61億元;新三板掛牌公司增發融資額28.48億元(見表1-4)。試驗區內多家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北部灣港通過多次資產重組盤活了廣西港務集團存量資產,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企業;桂冠電力先后裝入巖灘、龍灘水電站,公司發電裝機容量、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均實現大幅增長,成為中國水電領域有重要影響的企業;恒逸石化成功發行首單境內上市公司“一帶一路”公司債券,助力公司在文萊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表1-4 2014~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多層次股權市場融資情況

金融市場主體培育力度不斷加大。推動廣西北部灣銀行獲得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商資格和信貸資產證券化資格。引導試驗區內7家法人金融機構成功加入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功培育和推動試驗區內近40家法人金融機構獲得實物黃金代理業務開辦資格。支持廣西金融電子結算服務中心取得上海黃金交易所金融類會員資格,實現廣西法人零的突破。

債券市場融資擴容增量。引導試驗區內金融機構發行各項金融債券(含同業存單)近800億元。推動試驗區內非金融企業累計發行債券超過2500億元,其中,引導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成功發行15億元全區首筆扶貧中期票據,推動企業累計發行永續中期票據155億元,協助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在香港發行廣西單筆規模最大的三年期5億美元境外債券。2014年以來,廣西沿邊大市企業通過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債券融資714.71億元(見表1-5)。

表1-5 2014~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企業債券融資額

(四)保險市場實現跨越發展

跨境保險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一方面,跨境保險產品從無到有。2014年以來,試驗區開展跨境機動車輛保險、跨境務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出境旅游保險等創新型保險,將境外醫療救援、境外旅行綜合救助納入保險服務范疇,不斷提升跨境保險服務水平。2017年,在廣西落地的機動車輛出境綜合商業保險“第一單”填補了全國出境車險產品的空白。2018年,創建“銀關保”便利通關服務模式并正式啟動關稅保證保險改革試點,有效降低企業因獲取海關通關所需的銀行保函擔保的難度,至2018年底,累計幫助13家企業價值超10億元貨物實現免交保證金通關。在崇左等市啟動跨境勞務人員人身意外保險試點,為中越勞務合作提供保險保障支持。2016~2018年,承保跨境勞務人員近19萬人次,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320億元,為中國—東盟勞務合作營造了良好外來務工環境,保險服務邊貿活動基礎不斷鞏固。另一方面,不斷優化跨境服務體系。推動服務網點下沉。目前,試驗區共有全國跨境保險支公司1家,跨境保險服務中心及國家一類口岸保險服務網點7個。優化服務流程,使跨境車險出單時間壓縮至30秒左右。此外,將境外醫療救援、旅行綜合救助納入保險服務范疇,提升了出境游客的保險保障水平。

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取得突破性進展。2015年出臺了《關于開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南寧、欽州等七個地市試點開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2014~2018年,廣西“政銀保”模式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支持小微企業獲得融資5.51億元,融資成本顯著低于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其他渠道。

農業保險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農業保險提高農業產業抗風險能力,解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難題,為農業生產提供災害損失補償。中央和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險種涵蓋香蕉、煙葉、田七、大蠔、對蝦等近30種特色農產品。2014~2018年,累計為超過2000余萬戶次農民提供了近4400億元的風險保障,風險保障水平逐年深化。在全國首創糖料蔗價格指數保險試點,有效促進了全區蔗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2014~2018年,沿邊六市保費收入規模年均增速為18.22%,整體發展穩中向好(見圖1-7)。

圖1-7 2014~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保險收入規模

數據來源:廣西銀保監局。

(五)農村金融改革不斷升級

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綜合運用MPA、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對金融機構投放“兩權”抵押貸款所需資金敞開足額供給,并在MPA考核和信貸調控中放寬容忍度,確保其有足夠的信貸投放空間。2018年末,廣西試點縣(市、區)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余額16.08億元,同比增長76.61%;田陽縣農房抵押貸款余額為1.27億元,同比增長1268.39%。

深入推進金融精準扶貧。自主創新開發的金融精準扶貧信息系統得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肯定,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評為2017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三等獎。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對接扶貧對象的資金需求,在2017年“扶貧日”金融機構與扶貧企業現場簽約260億元,2018年助力百色市成功發行1.8億元全國首單地市級扶貧資產證券化產品,并創新推出“致富貸”“邊貿市場貸”“惠農e貸”“邊民貸”等扶貧特色產品和服務。截至2018年末,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達1617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99.38%(見圖1-8)。

圖1-8 2015~2018年廣西沿邊六市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

注:金融精準扶貧貸款自2015年起統計,2014年無數據;2018年數據為口徑調整后的數據。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

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加快推進。2016年,崇左市率先實現農商行全覆蓋。2017年,南寧、防城港、欽州實現農商行改制零的突破。截至2018年末,試驗區共成立21家農商行,較2014年增加15家(見圖1-9)。在試驗區先行先試村鎮銀行批量設立模式,6家新設金融機構中5家放在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南寧市率先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

圖1-9 2014~2018廣西沿邊六市農村金融機構設立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2014~2018年,試驗區內農村的銀行網點從1161個增長到1415個,現代化支付清算系統對銀行網點的覆蓋率達100%;ATM機從2282臺增長到4790臺,POS機從4643臺增長到6.14萬臺,銀行卡累計發卡量從1699.15萬張增長到3476萬張。截至2018年末,試驗區共建設惠農支付服務點7567個,支付服務覆蓋全部行政村。推進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建設、農村信用“四級聯創”和“三農金融服務室”創建工作。截至2018年末,試驗區內地方政府及金融機構累計投入建設資金4211萬元,3個市、27個縣(市)、17個區建立或在建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建立農戶信用檔案267.8萬戶,評定信用戶213.4萬戶、信用村3060個、信用鄉(鎮)246個,創建面分別達到58.4%、57.1%、60%;創建信用縣2個。試驗區金融機構向信用農戶累計投放貸款1339億元,貸款結存余額597億元,信用農戶有效貸款滿足率超過90%,呈現農戶得實惠、銀行有效益、經濟促發展的“三贏”格局。

(六)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不斷加強

實現了面向東盟的外幣現鈔跨境調運。2017年8月,中國銀行崇左分行與越南投資與發展銀行諒山分行合作完成了35億越南盾(折合102萬元人民幣)現鈔的通關入境。2017年9月,中國銀行在廣西成立了中國銀行東盟貨幣現鈔調運中心,為調運東盟貨幣現鈔業務常態化打下堅實基礎。2018年,廣西銀行共調運外幣現鈔8筆,金額折合3354.85萬美元,其中,調入越南盾現鈔4筆,金額232.7億越南盾,折合102.41萬美元;調入泰銖現鈔4筆,金額25026萬泰銖,折合800.32萬美元。從第一筆調運業務開展至2018年底,廣西銀行累計調入越南盾9筆,金額350.66億越南盾,折合154.66萬美元;調入泰銖6筆,金額40535萬泰銖,折合1272.66萬美元。

開展了經常項目跨境外匯軋差凈額結算。允許境內企業與境外同一交易對手在一定時期內對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應收應付款項進行抵扣,僅收付差額。截至2018年末,廣西轄區共有8家企業開辦經常項目跨境外匯軋差凈額結算試點業務,其中,7家企業為貨物貿易項下,1家企業為服務貿易項下。企業納入軋差凈額結算的收支規模占其結算總規模的平均比重為46.91%,最大達到87.78%,試點企業使用軋差凈額結算的熱情高漲。截至2018年末,廣西共辦理軋差凈額結算實際收付業務174筆,金額3212.8萬美元。通過軋差凈額結算,企業免去了170筆、金額14.59億美元的收支匯兌業務。

邊境貿易外匯收支實現了差異化管理。通過對邊境小額貿易企業設置特殊標識,允許企業的貨物貿易監測指標與全區平均水平有較大偏離度。截至2018年末,廣西共對632家符合條件的邊貿企業實施外匯收支差異化標識管理,占邊境地區名錄企業總數的21.16%。

推進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2017年5月,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納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截至2018年末,廣西共辦理全口徑跨境融資業務96筆,簽約金額30.42億美元,提款金額27.36億美元。

開展了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全面啟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升級版政策,推動外債比例自律管理業務、離岸資金在岸歸集、對外放款等改革試點政策落地實施。截至2018年末,廣西共8家企業獲得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資格,試點企業累計借入外債29319.12萬美元,累計發生對外放款4549.2萬美元。

試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改革。率先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試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改革,為2016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企業外債資金結匯管理方式改革、統一規范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意愿結匯及支付管理改革積累了經驗。

開展了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試點。2015年6月,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先行先試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試點。2015年9月將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推廣至全區實施。

(七)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跨境合作有序開展

編制發布了中國—東盟(南寧)貨幣指數(Nanning CAMI)。中國—東盟(南寧)貨幣指數是“中國—東盟信息港”金融信息平臺建設的一個基礎性內容。它通過采集人民幣對東盟主要國家貨幣匯率數據及中國對東盟國家的貿易數據,借鑒“美元指數”“歐元指數”等貨幣指數的編制方法,客觀、全面表征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匯率的波動情況,為區域內自由貿易提供高效直接的貨幣兌換依據和參數。CAMI于2015年12月15日首次發布,目前已成為東盟+中日韓“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跟蹤研究標的,也是中國與東盟國家貨幣金融往來的重要旗幟和標桿,其持續運營有助于增強區域貨幣合作意識,推動區域貨幣直接掛牌交易,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區域金融風險防控機制。

建設了跨境金融信息服務平臺。2017年南寧市與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廣西中心合作共建了中國—東盟(南寧)金融服務平臺。

(八)地方金融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科學界定了地方金融管理的職責邊界。出臺了《關于明確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的意見》,明確界定了區、市、縣三級政府金融管理職責邊界。

建立了試驗區監管合作機制。自治區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原廣西銀監局、廣西證監局、原廣西保監局與廣西沿邊六市共同簽署了《建立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金融合作監管備忘錄》。開發了邊貿服務平臺信息系統,實現了人民銀行、海關等部門間的監管信息共享。

(九)金融改革風險防范穩妥有力

建立了試驗區金融生態環境評估體系。制定《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金融生態評估指標體系》,連續兩年對試驗區各縣域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估,進一步摸清了試驗區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真實狀況,推進了試驗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有效提升了試驗區金融生態環境層級,為實現“引金入桂”等發展戰略和防控金融風險等監管目標夯實了基礎。

建立跨境資金流動統計監測等預警機制。使用自主研發的國際收支間接申報非現場核查系統,對跨境資金異常流出企業進行篩選和重點關注,對跨境非法集資、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

強化沿邊地區反假幣、反洗錢監管。2016年中越首次反假貨幣合作聯席會議暨中越貨幣防偽技術與反假培訓會在廣西東興舉行;2017年跨境反假貨幣工作(南寧)中心在南寧掛牌成立,隨后防城港、崇左、百色三地反假貨幣分中心及所轄沿邊7個縣級反假貨幣工作站陸續成立,建立和完善了跨境反假貨幣的工作機制和協作機制,為人民幣在東盟國家跨境流通提供了服務平臺和安全保障,積累了人民幣現鈔域外流通的管理經驗。探索沿邊反洗錢特色監管,將貨幣兌換特許機構納入反洗錢監管范圍,強化對沿邊地區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監管力度。推動沿邊各銀行機構將反洗錢合作內容寫入與越南方面銀行簽訂的《邊貿結算業務合作協議書》。加強與海關、公安局打擊走私犯罪和洗錢犯罪合作,積極開展中越邊境地區反洗錢宣傳。

強化地方監管平臺建設。南寧市在全國率先打造地方政府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云平臺,推進了扶貧資金監管、財政、國資等一體化系統建設,提升了財政扶貧資金監管規范性、使用透明性,有效防控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同時,搭建南寧市地方金融監管信息平臺,完善社會信息、金融市場信息和網絡輿情的數據采集、分析和監測預警功能,建設了金融網絡風險信息監測模塊,實現對非法集資、網絡借貸等金融網絡風險信息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十)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不斷健全

積極開展組團出訪交流。先后組團出訪韓國、老撾、柬埔寨、越南,積極宣傳廣西對外金融合作政策和措施,推介跨境人民幣相關政策,重點圍繞貨幣結算、金融合作開放、跨境征信、反洗錢合作、人才合作交流與培訓、常態化聯系機制建設等議題開展交流。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加入廣西政府與越南邊境四省聯合工作委員會,與越南金融管理部門交流平臺不斷擴大。

積極舉辦金融合作與發展論壇。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成功舉辦10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論壇已成為中國—東盟金融界增進互信、共謀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

加強保險合作交流。成功舉辦4屆“中國—東盟保險合作與發展論壇”,論壇已逐步發展為深化中國與東盟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保險監管和業務合作的一項重要機制,為擴大“償二代”的國際影響力,服務中國—東盟經貿發展,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積極開展國際保險合作創新,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先后與越南保越保險公司建立合作機制,簽訂委托代理查勘協議,相互代理跨境車險查勘定損工作,開通境內、境外雙向報案通道,對責任明確的案件允許按特殊流程現場預支理賠款項,為出境車輛出險時的快速查勘結案提供了保證,大大提高了理賠效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大余县| 花莲县| 江西省| 平度市| 兖州市| 建始县| 无锡市| 新营市| 永川市| 钟山县| 启东市| 江达县| 丹阳市| 沙雅县| 安阳市| 海口市| 连城县| 博野县| 道孚县| 长海县| 定安县| 商洛市| 罗源县| 鲁甸县| 兴化市| 英德市| 东乡族自治县| 福贡县| 朝阳区| 丰城市| 玉溪市| 肃北| 陵川县| 庄河市| 阳高县| 余江县| 电白县| 剑阁县| 永德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