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報告(2020)
- 李鑒修 李龍 王彥坤 康振海
- 2165字
- 2021-04-23 18:09:55
五 多措并舉保障《條例》落地,以法治力量促進文明進步
(一)加大《條例》的宣傳引導力度
文明建設是一項人人參與的活動,關系到每一個人,范圍廣泛。在文明行為促進過程中,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要發揮其主導性、協調性與引導性,統籌引導各系統、各行業以及社會組織,采取多層次、多形式進行宣傳普及,傳遞正能量,讓文明全面開花、蔚然成風,讓文明成為最美風景。相關部門要增強學習宣傳《條例》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采取多種措施,領會《條例》的精神實質,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的決策部署,結合工作大局,將文明行為促進與本職工作、干部隊伍建設等工作融合,占領社區、校園、企業三個宣傳陣地,確保《條例》的有效落實,共同推動河北文明創建活動的有序開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要及時推送、解讀《條例》內容,加大對《條例》的宣傳報道力度,擴大《條例》的社會影響,激發個體的文明自覺,使《條例》心靈化,家喻戶曉,提高社會公眾對文明創建活動的參與度和互動性,營造全社會學條例、懂條例、遵條例的濃厚氛圍。思想理論界要做好釋疑解惑、總結提升的工作,把在河北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的典型亮點總結成可復制的經驗,凝聚社會共識,推動全社會文明行為促進的新風正氣,確保《條例》深入人心,落細、落小、落實。
(二)完善《條例》的配套制度建設
《條例》的出臺,標志著河北省文明行為促進工作進入了法治保障的新階段。作為一種起步不久的立法創新,受立法能力、立法技術的限制,《條例》不可能面面俱到,不會是包羅萬象的大籮筐,不能為未來不能預料到的情形預留出法律空間,只能做出原則性規定。因而,在《條例》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加強各級政府部門進行《條例》的配套制度建設,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配套制度。例如,《條例》設計了文明行為信用管理制度,其出發點是引導、鼓勵和促進文明行為,懲處和整治不文明行為。對于不文明行為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條例》沒有明確規定什么樣的不文明行為需要予以記錄,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記錄;該記錄是否可以消除,當事人申請消除記錄,需滿足那些條件;該記錄信息如何進行共享;當事人若對此不服,如何提出異議,以及法律援助部門如何予以救濟等問題。另外,也要對不符合《條例》精神的法規文件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確保其與《條例》的目的宗旨保持一致,創造良好法制環境。
(三)推動聯合執法和監督檢查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條例》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相關行政執法主體的職責權限,避免了因部門的職責不清導致的管理缺失問題。為了《條例》的有效實施,各管理部門要強化力量配備、資金投入,強化執法隊伍建設,為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確保在整治不文明行為中執法到位、執法有效,推動發揮《條例》的“硬約束”作用,真正把文明行為促進工作落到實處,避免某些條款淪為“睡眠條款”。對某些不文明行為的懲治,涉及多個執法管理部門,需要建立聯合執法的工作機制,實施常態化聯合執法行動,共同向不文明行為“宣戰”,對違反《條例》的人員進行批評教育,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有效剔除有損國民素質和國家形象的痛點。此外,在《條例》實施一段時間后,由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開展《條例》的執法檢查,檢查《條例》的組織實施、法治環境等情況,查找《條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督促政府落實監管責任,檢驗、評估和優化《條例》的執行情況,切實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持續推進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四)注重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協作
由于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涉及面廣,僅靠單一部門難以勝任。《條例》合理界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的文明促進保障職責權限,規定了各窗口行業、工會、共青團等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機構的分工。例如,對占道經營問題的治理,需要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的配合。因此,文明行為促進,不僅要求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也離不開部門間的共同參與、通力配合。否則,《條例》將會懸置、虛置。一方面要增強部門協調配合的意識,著力提高部門間協調聯動的能力,協同劃定不文明行為禁區,推進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精準化,形成全社會共同促進文明行為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強部門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工具,建立各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推動信息資源跨界應用,打破信息孤島,避免浪費既有資源。例如,對于文明養犬問題,要加大對犬類飼養的日常監管與動態監管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治理手段,建立以行政執法部門為主,鄉鎮(街道)、社區、公安、衛生、畜牧、物業等部門參與的犬類管理長效機制。
《條例》將社會普遍認可的文明習慣和文明行為上升為法律法規,劃定文明行為的“最后紅線”,對整個社會的文明行為進行規范,是對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積極踐行,是社會生活的現實所需,是法治與道德的深度融合,是治理思維的進步。在法治的護航下,文明將會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的生活理念和行為舉止;在法治框架下,文明讓生活更美好。
參考文獻
周宵鵬:《運用法治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法制日報》2019年10月8日。
周潔:《以法治方式為社會樹立文明標尺》,《河北日報》2019年6月26日。
《河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河北日報》2019年6月6日。
[1] 蔡欣欣,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行政法;曹哲,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