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論壇(2019年第1輯/總第9輯)
- 湖北大學文學院《中文論壇》編輯委員會
- 4字
- 2021-04-29 18:42:13
五四研究
主持人語
王光東[1]
2018年12月29日,上海大學文學院現代人文研究中心主辦了“民間精神與百年五四”的主題學術沙龍,“五四”和“民間”是這次主題沙龍的關鍵詞,在“五四”100周年來臨之際,回望百年路,通過多元譜系參照進一步開掘民間精神源流、廓清中國新文學的包容性價值和民族品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五四”在中國現代文化、文學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它為中國現代文化、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精神資源,滋養著知識分子的靈魂,正是因為有了“五四”傳統,當代文化、文學才有了內在力量。在這次主題沙龍的討論過程中,與會學者系統回顧了民間理論和新文學史民間源流的發展過程?!懊耖g”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的一個理論問題是陳思和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其后許多學者的討論進一步豐富了這一問題的研究,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理論維度和批評方法。民間對于我們而言,還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流和詩性關懷,這種關懷自“五四”以來不斷召喚我們眼光向下、植根中國大地和民族文化的深層,形成中國文學的民族品格和詩性力量。這樣一種民間源流在每一個時代都有它具體的表現形式,在百年歷史中間不停地構造精神的回響。
“五四”以來的文學與民間文化的關系雖然已有較為深入的探討,但許多領域還有待進一步展開,這組文章就是從參與這次沙龍的論文中選編的,我們期待通過這些討論進一步拓展“五四”與“民間”課題的新思考。上海大學楊位儉、幸鑫以《新青年》“一戰”相關刊文為中心,重點討論“一戰”如何改變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軌跡,對于理解新文學的國際性起源富有積極意義;湖北大學劉繼林從“五四”回溯,對前現代中國社會“民間”的話語存在形態做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與考察;上海大學譚旭東討論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與五四精神的深刻關聯;嘉興學院周敏以20世紀30年代為背景,討論了大眾文藝轉向的民間維度;李榛濤、王哲、幸鑫以民間視角分別討論了相關文學個案中的地方語言、詩學和現代性問題;黃娟和馬悅以《文藝復興》和《耶路撒冷》為個案,重點關注了民間文化潛流以及文化重建的問題。
Host’s Words
Wang Guangdong
About the Author:Wang Guangdong(1961- ),Ph.D. of Literature,Deputy Director and Full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Literature,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efly dedicate to research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and folk culture. Major works include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olk Culture,The Meaning of the Folk,etc. Papers published:The Modern Value of the Folk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etc.
[1] 王光東(1961—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民間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20世紀中國文學與民間文化》《民間的意義》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有《民間的現代價值》等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