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處理“三大問題”及葡萄牙后裔居民國籍問題,保障澳門平穩過渡

(一)妥善處理“三大問題”

澳門的籌委會比香港的籌委會運作的時間要短一些,因為澳門當時沒有香港那么多的問題。對于解決澳門問題,開始的時候中葡雙方是有一些爭議的,后來葡萄牙發生了一場所謂的“革命”,新任的領導人和過去的不太一樣,首先表明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現在暫時由葡萄牙來管理,到時候澳門是會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以后來中葡會談的時候,就沒有過度糾纏于澳門主權方面的問題,這跟香港不一樣。澳門回歸前的過渡期由葡萄牙來負責,葡萄牙希望求得中國政府的合作,中方也表示愿意給予合作,所以總的情況是好的,爭議也不是很多。就澳門自身來說,主要是“中文法律地位問題”“公務員本地化問題”“法律本地化問題”,這“三大問題”是《中葡聯合聲明》生效后,在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工作中遇到的非常棘手的問題。[4]

首先是法律本地化問題。澳門回歸前,其法律主要是葡萄牙法律的延伸和衍生,不僅數量大,而且比較混亂,就需要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對澳門原有法律有計劃地進行系統整理,該保留的保留,該修訂的修訂,該廢棄的廢棄,最后由澳門本地立法機關完成立、改、廢手續,使之本地化,進而在澳門政權移交之后,過渡為特別行政區的法律。[5]當時不少法律都是由葡文寫成的,所以有一個逐步譯成中文的問題,特別是根據需要還要培養能掌握雙語的法律人才。在中方法律專家的協助下,葡方逐步完成了一部分法律的翻譯工作,同時經過12年過渡期所做的努力,澳門培養了掌握雙語的法律人才100多人,其中20多人已在澳門回歸前加入了司法隊伍,從而結束了澳門法院、檢察院司法官員中長期沒有中國人的歷史。[6]

其次是語文問題,就是葡萄牙從來沒有承認中文是官方語文。所以就這個問題,我們跟葡方進一步交涉,我記得1991年2月我陪同錢其琛副總理訪問葡萄牙的時候,就專門提出了語言的問題,同葡萄牙外長涅伊羅舉行會談,最終達成協議,葡萄牙政府同意中文在1999年之前即成為澳門的官方語文,中方同意葡文在1999年后也是澳門的正式語文。[7]所以事情進展得相對比較順利。

最后是公務員本地化問題。長期以來在澳門總督之下設政務司,政務司之下設司、廳、署、處、科、組,司級官員全部是葡萄牙人,署以上公務員絕大多數是來自葡萄牙的官員,處、科級公務員則主要由土生葡人擔任,中國人大多當勤雜人員,進入科級的只是少數。[8]但根據規定,到澳門回歸時,葡萄牙人不能再繼續當這些方面的高官,中央人民政府當然也不能派人去接替,要實行“澳人治澳”,所以在12年過渡期內就需要加緊培養鍛煉有為的當地人。[9]澳門公務員本地化工作起步較晚,但在共同努力之下,自1995年開始逐步有當地人被委任為處長等中高級公務員職位。[10]

經過中葡雙方12年的共同努力,澳門棘手的“三大問題”在籌備特區成立期間已經獲得較好解決:中文法律地位獲得確認,澳門政府中一大批高級公務員已經由澳門居民擔任,澳門五大法典基本實現了本地化。這就為特區第一屆政府的組建奠定了基礎。[11]等到澳門回歸以后,葡方也很快承認中國對澳門管理得很不錯,并且至今中葡雙方在國際領域、經濟貿易方面合作得還是很不錯的。

(二)妥善解決葡萄牙后裔居民國籍問題

另外,籌委會的工作還涉及土生葡人、葡萄牙后裔居民問題,這個問題有它的特殊性,這里要多說上幾句。[12]顧名思義,葡萄牙后裔是指400多年來,世世代代生活在澳門的葡人,或是葡人與華人乃至與其他種族人繁衍的后代,據1996年統計,他們總人數占澳門整個居民的百分之一十二。[13]籌委會成立后即對葡萄牙后裔居民的國籍問題進行了悉心研究,根據中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區的具體實施,提出了靈活寬松的處理方案,提出在澳門回歸時,尊重葡萄牙后裔居民的意愿,允許他們自由選擇國籍,以增強他們留在澳門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同澳門廣大居民一道,為澳門的平穩過渡和未來特區的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乐平市| 松滋市| 昌平区| 昌图县| 新邵县| 乐山市| 巴彦淖尔市| 田林县| 昌邑市| 福贡县| 措美县| 阳江市| 定襄县| 曲阳县| 六枝特区| 鲁甸县| 兴宁市| 汤原县| 喜德县| 南丰县| 抚松县| 迁安市| 盐边县| 乌恰县| 建始县| 黔西| 云梦县| 海城市| 金沙县| 天祝| 凭祥市| 丰宁| 东乡县| 东阿县| 平谷区| 北京市| 会昌县| 梓潼县| 巨鹿县| 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