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兩漢言說資料匯編
- 張勇 孫敬華 任群英
- 4221字
- 2021-05-11 18:09:14
《禮記正義》[6]
卷第一《曲禮上第一》
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必有業,恒言不稱老。
卷第二《曲禮上》
從于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
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
離坐離立,毋往參焉。離立者不出中間。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梱,內言不出于梱。
卷第三《曲禮上》
凡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卷第四《曲禮下第二》
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
卷第五《曲禮下》
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既葬。見天子,曰“類見”,言謚曰類。
天子不言出,諸侯不生名,君子不親惡。
君命:大夫與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馬。……在朝言禮,問禮對以禮。
卷第七《檀弓上》
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婦人倡踴,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卷第八《檀弓上》
從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為服,君子未之言也。
有子問于曾子曰:“問喪于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喪之欲速貧,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與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觀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
卷第九《檀弓下第四》
喪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難言也。
子張問曰:“《書》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歡。’有諸?”
卷第十《檀弓下》
二名不偏諱,夫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稱徵,言徵不稱在。
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其口。
卷第十一《王制第五》
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士遇之途,弗與言也。
卷第十二《王制》
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
卷第十三《王制》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
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卷第十八《曾子問第七》
孔子曰:“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載于齊車,言必有尊也。……”
卷第十九《曾子問》
宗子死,稱名不言孝,身沒而已。
卷第二十《文王世子第八》
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于東序。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
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
言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禮之大者也。
若內豎言疾,則世子親齊玄而養。
卷第二十七《內則第十二》
少事長,賤事貴,共帥時,男不言內,女不言外,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內言不出,外言不入。
卷第二十八《內則》
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后乞言,亦微其禮,皆有惇史。
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子室。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般革,女般絲。
卷第二十九《玉藻第十三》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君若賜之爵,則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飲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虛爵。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
卷第三十《玉藻》
士于君所言大夫,沒矣則稱謚若字。名士,與大夫言。名士,字大夫。
言容繭繭,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厲肅。
卷第三十一《明堂位第十四》
納夷蠻之樂于大廟,言廣魯于天下也。
卷第三十五《少儀第十七》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質言語,言語之美,穆穆皇皇。
卷第三十六《學記第十八》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
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卷第三十九《樂記》
賓牟賈侍坐于孔子,孔子與之言即樂。
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
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卷第四十二《雜記下第二十一》
三年之喪,言而不語,對而不問。
卷第四十三《雜記下》
君子有五恥: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卷第四十五《喪大記》
寢苫枕凷,非喪事不言。
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
主人拜稽顙。君稱言,視祝而踴,主人踴。
卷第四十七《祭義第二十四》
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私也。
子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漆漆然。今子之祭,無濟濟漆漆。何也?”子曰:“……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當也。……”
卷第四十八《祭義》
曾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
樂正子春:“……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卷第五十《哀公問第二十七》
哀公問于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
其順之,然后言其喪算,備其鼎俎,設其豕臘,修其宗廟,歲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
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無辭而對?……”公曰:“寡人雖無似也,原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聞乎。”……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遂言曰:“……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
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
公曰:“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后罪何?”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卷第五十《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游侍,縱言至于禮。
是故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
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
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發朦矣。
卷第五十一《孔子閑居第二十九》
子夏曰:“言則大矣、美矣、盛矣,言盡于此而已乎。”
卷第五十一《坊記第三十》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坊民之所不足者也。……”
故君子約言,小人先言。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則犯也。……《詩》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歡。”……子云:“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內,戲而不嘆。……”
卷第五十二《中庸第三十一》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卷第五十三《中庸》
天地之道,可壹言而盡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
卷第五十四《表記第三十二》
子言之:“歸乎,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而信。”
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擇言在躬。”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詩曰:‘無言不仇,無德不報。’”
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已,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
子言之:“事君先資其言,拜自獻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責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祿不誣,其受罪益寡。”子曰:“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
卷第五十五《緇衣第三十三》
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前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
子曰:“……人茍或言之。必聞其聲。……”
子曰:“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之,則行不可飾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則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與?”
卷第五十七《問傳第三十七》
斬衰唯而不對,齊衰對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樂,此哀之發于言語者也。
卷第五十八《投壺第四十》
魯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背立、毋逾言,背立、逾言有常爵。”
卷第五十九《儒行第四十一》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過言不再,流言不極。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翹之。又不急為也。……”
言談者。仁之文也。
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
卷第六十一《婚義第四十四》
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于公宮,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卷第六十一《鄉飲酒義第四十五》
言是席之正,非專為飲食也,為行禮也,此所以貴禮而賤財也。……言是席之上,非專為飲食也。
賓必南向。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北方者冬,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向仁,右義,背藏也。介必東向,介賓主也。主人必居東方,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
卷第六十二《射義第四十六》
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
卷第六十三《喪服四制第四十九》
《書》曰:“高宗諒暗,三年不言”,善之也,此之謂也。然而曰“言不文”者,謂臣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