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費孝通教授關于黑龍江移民問題研究的兩次講話(代序)[1]

費孝通教授在同黑龍江社科院和哈爾濱市社科所有關同志座談時的講話摘要

(一九八三年八月六日)

人口問題也需要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固然十分重要,但也得承認客觀上存在的限度,因為人口的控制最后必須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上,這就和教育水平與文化程度有密切關系。我國計劃生育在城市里,特別在知識分子中進行得比較順利就是這個道理。現在推廣計劃生育比較困難的地方是農村,原因還是文化不發達,不能不多依賴行政措施,效果不是理想的。

我們還必須看到,即使我們能順利地按計劃控制人口,到2000年,至少還得增加兩億人。把這兩億人放到哪里去?我曾談到要下活人口這塊棋需做兩個眼,即要有兩條出路。一是發展小城鎮,即發展二至五萬人口的城鎮,把小城鎮作為人口的“蓄水庫”,改變目前大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情況,以減輕大城市的人口壓力;二是向邊區發展,這是不可避免的,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人口到底多不多,也不是說絕對地多了,生產發展了,人口也許就不多了。人既有智力,又有勞力。中國還有60%的土地可以開發利用。過去國家曾經在這方面采取過一些措施,但是那種上山下鄉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反而在人力物力和政治上都造成了損失。現在應當搞一個正確的有計劃的勞力支邊辦法,制定一項行之有效的人口流動戰略方針。

內蒙、新疆都有可開發利用的資源,但那里涉及民族問題,要復雜些。黑龍江這些年進來不少人,大部分人已經安置下來了,成了勞力資源。但“盲流”還不少。盲目流入不行,不符合社會主義的計劃原則。黑龍江省每年用于解決“盲流”問題的人力財力物力都不少,但看來效果不算理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進行一些研究工作,請省領導、研究機關考慮一下。

黑龍江的人口不僅從歷史上看絕大部分是從外地流入的,即是以近年的情形說,流入的人口還是大量的。黑龍江解放時是一千萬人,自然增長一千萬,外面流入一千萬,現在一共有三千萬人。解放后外來的一千萬人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來?怎樣來?如何定居下來的?對黑龍江的發展起了什么作用?為什么每年仍有大量人口流入黑龍江?“盲流”的消極作用有哪些?怎樣合理遣返?用什么辦法可以有組織地根據需要輸入智力和勞力?流動人口問題的解決對其他問題的解決又有何影響?

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好好研究一番。先要搞一個調查研究的計劃,提出要調查哪些問題,在哪里搞調查,如何調查等。然后,先在小范圍里搞些探索性調查,摸出點經驗,再全面推廣。

我這次到黑龍江來,只想和當地的朋友們交換交換意見,探索一下有沒有可能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這個研究項目從發展上來看是全國性的。這里研究人口流動問題比內蒙、新疆簡單一些,因為較少涉及民族問題。所以我想從這里做起,作為一個起點。但是這項研究,必須以本地方的力量為主。我們只能做倡議、推動、支援的工作。所以希望這次來黑龍江能找到一些積極分子,并從實際工作中培養一批人才,建立一支隊伍,學會怎樣做調查研究。

費孝通教授同哈爾濱、內蒙的有關科研人員談開展人口流動問題的研究(記錄稿)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去年七、八月份我到過一趟內蒙,路上看到很多人在淘金,據說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省流入此地的,他們靠淘金“發了財”,現在都蓋起了新房子。這一批人完全靠勞動生活,為內蒙創造了財富,所以內蒙也不反對他們來。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摟發菜、挖甘草,把草原破壞了,他們到哪里草原就破壞到哪里。因而這批人不受歡迎。那時我就感到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內蒙解放時只有六百萬人口,現在是三個六百萬。今年八月,我又到黑龍江摸了一下人口流動的情況,得知黑龍江是三個一千萬,解放初人口一千萬,自然增長一千萬,外省流入一千萬,比例與內蒙幾乎一樣,三十年中進去的人口占三分之一。因此我就感到這是一個應由社會學、人口學、經濟學及其他學科共同來研究的問題。從歷史上講,東北最早是少數民族地區,后來漢人進去,成立了漢人旗。內蒙也很早就有漢人進去。有人曾對這段歷史進行了研究,寫成一本《東北簡史》。從外面進去的主要是漢人,少數民族很少。乾隆之后東北人口有個大發展,主要原因是關內農村生活較苦,加上連年戰禍。難民們闖關東的情況持續了幾百年。漢族人從關內到了關外是怎樣適應的?他們怎樣生活?又怎樣發展?今年我去了東北后,更覺得這個問題很具體,很現實。移到東北去的人中,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定居下來,安居樂業,如黑龍江省甘南縣,有個被稱為彩電隊的興十四大隊就是從山東移民過去的;一種是沒有安置的叫做“盲流”;還有一種是住住就回來了,如“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留下的就不多。第一種是多數;第二種目前還有幾十萬,他們沒有戶口,很難管理。當地的政策是對這部分人口加以清理,并遣送回原籍,這個政策的依據亦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文革”中在移民工作方面的確有很多教訓,上山下鄉的一批知識青年很不穩定,國家花了不少錢,留下來的人極少,遺留下的問題卻不少,搞得當地領導群眾很頭疼。現有的幾十萬“盲流”沒有戶口,但地方又需要這批勞力,趕也趕不走。“盲流”不能享受正式居民的權利,也不遵守當地的各種法規,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甚至有些人流入別的地區是為了多生孩子,據說有個“盲流”十年中生了七個孩子。由此可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人口流動問題都值得研究。我們不是研究如何移民,而是研究人口流動本身有什么規律,有什么問題,如何安置這批人,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同黑龍江省委談了以后,覺得有必要更科學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來探討,不要讓人誤以為是研究那里能容納多少人。目前省領導和群眾對移民的某些看法是有其歷史原因的。要承認過去的問題,要理解他們的苦衷。首先要把研究的對象搞清楚,我們要研究的是已經進去的人,考察他們是怎么進去的,怎樣生活下來的,其中有成功的方面,總的來看,移民給移入地區提供了很大的生產力,勞力和智力都有。知識分子進去就是很好的智力資源,但此項工作我們沒有做好。現在變成惡性循環了(流進廉價勞動力,智力資源流出)。要總結這類教訓。我們要弄清是哪些人在流動,為什么流動,流入流出的渠道是什么,到了流入地后是如何安置下來的,各個時期的安置辦法有何不同。要分階段去研究,時間上不要搞得太遠,范圍不宜太廣,從解放以來的情況開始摸,弄清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及后來的幾次人口流動浪潮。對各次浪潮的歷史背景、當時的政策,都要實事求是地加以考察。起初不必搞得太全面,因為我們力量有限。選幾個重點題目,找典型的地區分門別類,作調查。

探索性調查研究可從黑龍江開始,但我們的目的不在于研究黑龍江,而要研究全國人口流動問題。全國人口分布太不均勻,假如從哈爾濱到昆明畫條線,大約90%的人口在東側,10%在西側,要建設富強的社會主義中國,這樣一種人口分布模式是不行的。我們的想法與耀邦同志提出的開發大西北、種草種樹、實現建設重點轉移的方針是一致的。耀邦同志提出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我國建設的重心轉移到大西北,這是很有意義的。若干年后,我們的中心也許又回到我們早期文化發展的搖籃中去。當然現在那里條件很差,什么時候能成為中心還不知道。最近有人去西北看了,那里確實是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發生了惡性循環。黑龍江還沒有這個問題,內蒙還沒有象甘肅青海那樣出現自然條件的大惡變。在黑龍江研究人口流動問題比較容易,因為那里民族問題不明顯。要接觸民族問題就要到內蒙。民族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口流動影響了民族關系,怎么辦?這個問題必須認真對待。人口流動是個現實存在的問題,要因勢利導,不能硬擋。而是要研究并發展這個趨勢的積極方面,防止與矯治其中的弊害。“文化大革命”中大量的外來移民在內蒙表現不太好,給少數民族壞的印象,至今很多少數民族同胞在感情上還留有痕跡。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要去批評,而是要把真正的矛盾所在找出來。要通過調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重復歷史上已有的錯誤。我們現在蹲下去,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把矛盾講出來大家就清楚了。要弄清什么是客觀規律,什么是擋不住的趨勢,問題出在哪里。有了科學的調查與總結,我們才能因勢利導,調節人口,就是說組織受歡迎的勞力與智力去支邊,不受歡迎的人不讓去。也就是說,不要“盲流”,要有目的的人口流動,要為發展經濟文化而流動。我們要研究人口流動問題,要把道理講清楚。我們不是去強迫移民,不是一去就說那里的資源豐富,可容納多少人。當地省委也是要研究這個問題的,總的目標是為整個中國發展的大事業。開展研究工作對地方也是有利的。

我想,這個課題的研究可從黑龍江開始,那里問題比較單純而明顯。西北的問題要復雜些。但我們研究的目的還是在于開發大西北。聽了耀邦同志的講話,我很高興。西北將來要大發展。第一步是種草種樹、保護環境。第二步是人,問題就多了。沒有人,種草種樹就種不成。我想從中找出一個規律來。少數民族地區開發時應該要人家去,而不是怕人家去,這里是有規律的。江蘇現在有很多人到邊遠地區搞建筑,大慶的建筑都是江蘇人包了。這就看出一個苗頭,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移民。我想到加拿大的情況。加拿大的農民現在倒過來流動了:冬天到美國去避寒,春天來了回去工作。我們組織人到邊遠地區,把房子造好了再讓他們回去也可以嘛。江蘇人多,供給你們幾萬人。(黑龍江、內蒙的同志談到很多南方人到他們那里做工)實際上,這是一種隱蔽式的移民。這個問題要探討。近兩年,隱蔽式的移民大量涌現。這是勞動力的移動,不是純粹的人口流動。往后要搞勞力支邊,邊區勞力不夠嘛,要發展,要開礦,修鐵路,都需要勞動力,什么叫短期遷移,長期遷移,這個問題不好說,這不是個戶口登記的問題,各種形式的人口移動都會產生一些矛盾,這就是社會學要研究的。我們去觀察,了解矛盾產生與發展的過程,研究如何使人口移動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的任務。社會學為社會主義服務是具體的,不是空說一套,不是僅寫幾篇文章,而是要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

人口流動這個問題很實際。我們現在著手研究,這項研究有沒有用處,要待我們拿出東西來,大家看一看,讓大家來評價。這項工作需要得到當地的支持。目前有不同意見不要緊,我們將來把研究成果拿出來讓他們去評價。我們還可以到移民出發的地方去看一看,了解他們為什么要移出。要在黑龍江、內蒙調查研究探索出經驗的基礎上,再確定下一步的工作。下一步要到甘肅、寧夏、青海作調查研究,然后是新疆。逐步摸出大西北人口流動的總規律,并把握這個規律。要扎扎實實地做,不要大轟大嗡。可以比小城鎮研究更有步驟、更穩一點。要吸收真正有興趣、愿意下去的人來做。要認識清楚調查研究的意義,要準備花一番工夫。種草種樹也是這樣。現在問題已經提出來了。要弄清楚種什么樹、種什么草,在哪里種。不要種下去不長。這就得作科學調查。

到下個世紀,還有17年,調查研究工作不能等。要搞出一個17年的大體計劃。大事從小事做起。開發大西北,人口是開發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力資源問題有兩方面,一是當地的力量應該怎樣使用。二是還需要吸收什么力量。要全國一盤棋,從大局著眼去解決問題。我們到江蘇去是研究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吳江縣的土地上生產的糧食,一半拿出去給人家。假如不拿出去,把這一半變成經濟作物,就要增加一倍的收入,但那樣做不行,必須種糧食,養活我們這批人。如果到黑龍江再開發一下,糧食問題是否可以解決?那么我們到西北去搞草地,搞牛羊,就不要去種糧食了。這可以討論。我們從小事做起,抓住人這個因素。邊遠地區總是進去的人多,例如當初內蒙并沒有多少人。當然,內蒙有個民族問題。我想,要承認當地同胞的權利,不要去頂。但要發展就要人,人要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這個意義大著呢。人口流動是擋不住的,是必要的。搞好了能解決大問題。目前仍然是自發流動,如何加以控制、干預。怎樣利用人口流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就需要認真研究。

大慶要造房子,不請外邊的人去,就造不起來。大慶那邊人力不夠,而我們有些地方人太多了。特別是生產責任制實行以來,家里不用那么多人了,勞動力過剩。他們必然要向外流動,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總之,人口流動有多種形式。安徽人流入北京當保姆的越來越多,江蘇省的人外出搞建筑。吳江縣生產電梯,就派人到各地去銷售、安裝。現在每個城市都有些外來手藝人走街串巷找活干,如此等等,都值得做一番調查研究。人口流動是個大題目。但要從小題目做起。每個人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一個部分、一個專題去開展調查研究,切實弄清情況,找出規律、提出看法。


[1] 引自李德濱、石方《黑龍江移民概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全椒县| 忻州市| 济阳县| 新干县| 泰安市| 定南县| 张家港市| 五常市| 白城市| 航空| 尼勒克县| 东光县| 陆河县| 临沭县| 乌拉特前旗| 农安县| 三门县| 保定市| 黎平县| 郎溪县| 白沙| 罗江县| 丹阳市| 兴仁县| 南昌县| 万源市| 邯郸县| 合江县| 洱源县| 偏关县| 东乡县| 和田县| 临海市| 江门市| 绥德县| 孟连| 崇明县| 浮山县| 泽州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