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珠三角改革開放與“跨境分工”體系的形成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歐、日等西方國家和地區陸續爆發經濟危機,采取了更嚴厲的貿易保護政策,同時亞洲“四小龍”中其他國家和地區制造業對香港形成一定競爭;香港內部的制造業工資、土地成本進一步提高,使得香港制造業再一次遇到困境。中國內地在1978年12月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使得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達到一個新高潮,也為飽受困擾的香港制造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香港很多制造業公司開始將生產工序移到華南地區,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當地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在那里設立分包、合資或附屬機構的業務。但與生產有關的大多數工作,例如策劃指揮、貿易融資、運輸、研究與發展、產品設計和市場推廣等,是在香港進行的。香港與珠三角就此形成了聞名世界的“前店后廠”的跨境分工合作體系。這種模式促進了香港內部經濟結構的轉型,也大大帶動了廣東省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本章以香港與珠三角的這種“跨境合作”分工體系為研究對象,分析香港產業結構轉型的原因及內地改革開放的特點,并結合典型的港資企業轉移的案例,討論“跨境分工”的分工機理、運作模式及對兩地經濟關系產生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重庆市| 噶尔县| 班玛县| 太湖县| 泾川县| 永泰县| 博湖县| 上饶县| 延长县| 龙南县| 正安县| 太和县| 香格里拉县| 上杭县| 华坪县| 望江县| 双流县| 健康| 本溪市| 长汀县| 汨罗市| 双柏县| 喀什市| 会宁县| 文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长宁县| 大港区| 邵阳市| 嵊州市| 杭锦旗| 德保县| 青川县| 贵州省| 富宁县| 安徽省| 屏东县| 连州市| 鸡东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