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微觀人生

我的生活中有“三個一”,即每天讀書一小時,每天運動一小時,每天寫一段“微日記”。“微日記”篇幅不長,每天只有一小段,其中,生活感悟有之,讀書心得有之,思想記錄有之,從2011年堅持到現在,竟洋洋灑灑數千條幾十萬字,收益良多,不但很好地訓練了我的總結能力,而且讓我養成了觀察與思考的習慣,每有感觸,得之于心,應之于手,其樂無窮。現選摘一些與大家分享、共勉。

野夫的《鄉關何處》中有句名言:“人似乎經歷越多,越有種難以自拔的宿命感,所有的追問都歸于虛無。”宿命是指生來注定的命運,難以自己改變,這是許多飽經滄桑之人內心常有的一種人生無奈。可把一切都歸結到命運上來未免太過消極了,即使古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也是雖有天意,但事不謀不成,人的努力是極其必要的。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家長的集體口號。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依我們這些跑馬拉松人的經驗,馬拉松比賽時很少有人搶跑。所以起跑線上的速度并不十分重要,而之后路途上的堅韌與頑強,才是最終勝出的關鍵。

《馬拉松,人人都可以》,易居CEO丁祖昱的新著,建議跑馬拉松的人都去閱讀一下此書,這是一本很實用的佳作。我喜歡跑步,是因為它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磨煉意志。盡管我現在不再跑全程馬拉松了,但我仍然堅持每天都跑適度的距離。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享受跑步帶給我的健康與快樂。

我們這一代人所追求的成功,確實太偏重外在與物質了,由此帶來了許多不好的后遺癥,從過大的貧富差距,到環境破壞,到價值觀的混亂,到不少家庭的解體。這種注重外在的追求,必然是一種零和游戲,結果是只有少數人能贏,大部分人注定是輸家。但若大家都去追求內在的自我修煉,則會是無所謂輸贏的共好。

中國社會為何缺乏精英?徐賁教授的說法是:在缺乏分配正義的制度環境中,不具有優秀才能的人照樣可以成為成功人士,積聚巨大財富。這樣的制度環境產生了許多有錢但并不優秀的富豪,可仍然缺乏一個好社會所需要的真正精英。而真正的精英應該是能夠幫助提升社會教化、信任和治理的優秀人才。

馮侖大哥講解了馬云最近所說的一句頗有格局的名言:一般的人,常常是因為看見才會相信。只有少數成功的人,卻是因為相信才會看見。這種事先的相信,是信念,是堅持,是努力。正因為他對未來的堅定相信,才有了想方設法的實現與成功。

我的朋友,已經跑了100多次馬拉松的田同生老師說了句名言:“每一塊肌肉,都是與歲月的抗爭;每一塊贅肉,都是對生活的懈怠。”可并不是每個人都想當英雄,適當讓自己有一點小贅肉,似乎這樣的生活幸福指數更高。

如今改行做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了。做實業是比慢、比笨、比扎實,而做投資卻是比快、比巧、比聰明。按理說,與投資的各種花式技巧相比,做實業的邏輯更簡潔,路徑更清晰,相比較也更容易。可為什么有許多人不愿走這條路,或是走了又要換路呢?無非是人性中的急功近利與偷懶而已。

金惟純有篇文章《被寵壞的中年男人》說:如果你很有個性,周圍的人都順著你;如果你經常是對的,錯的總是別人;別懷疑,你是被寵壞的高危人群。有必要走出舒適圈,重新體驗人生。我們的領導和老板們都是如上所說的高危人群。

化苦為樂的神奇藥方是什么?那就是“情愿”二字。情愿了,則不覺苦。不情愿,則自會苦從中來。

我們寵孩子,也會時常寵自己。任由自我的壞情緒肆意泛濫,這就是在寵自己。

觀看電影《芳華》,轉錄一段影評:為什么好人就一定得有好報?我們選擇做好人,不是為了回報,而是因為那是對的事。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系的東西。好人難做,但我們仍然要做個好人。

其實錢只是渡河過程中要使用的船,可我們常常造了一輩子的船,卻忘了渡河。

人終生列為首位的應是“還在學”。所要學習的則是:人該怎么活?這件事,十幾歲不嫌早,90歲不嫌晚。現代社會的大病,是有了越來越多的“經濟達人”,而越來越難找到“生活達人”和“生命達人”。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擁有了名、利、權,而是你能活出自己最好的樣子。

當今無疑是一個壯懷激烈的時代,與認識的企業老板交談,大家談論的都是策略、模式、資源、合作等,談及精神和生命感悟的很少。追求財富無可厚非,但若因此喪失了生命的美好,那還是我們人生的初心嗎?

讀了作家馮唐寫的一篇博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文章給出了“10個不要”的建議,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讀書解膩。

家人很重要,我們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是不是常把最疲憊的身軀、最焦慮的情緒和最不專注的精力留給了自己的家人?

千萬別在比差中尋找自豪感。若以他人的不成功為自己驕傲的理由,那你就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灘上。

當下,繁忙似乎已經成為許多人默認的生活狀態,就像我們過度消費或過度囤積物質財富一樣,我們也對自己的日程作出了過多的承諾。

一個人再忙,也一定不能忙得沒有了思考的時間。

人的精神是有長相的,要想俊美,就得多培育一些人們喜愛的善良、誠實、謙和、寬容、勤勞、勇敢等優良品質。

記得年輕時老父親就對我說過一個道理:人與人相處,你給我臉上貼點兒金,我給你臉上貼點兒金,結果兩個人臉上都有金。反之,你給我臉上抹點兒黑,我給你臉上抹點兒黑,結果兩個人臉上都有黑。所以,聰明人要學會多給別人臉上貼金,而不是往別人臉上抹黑。

“平穩的人生,一定悶,我受不了悶,我決定活得有趣。”《我決定活得有趣》是一本充滿煙火氣的書,讀來輕松歡快。蔡瀾這位率真的老爺子,既有才情又放浪,活得瀟灑通透。人生的樂趣大多伴隨著幾分任性,有時甚至還會有些小小的罪惡感。生活得簡單、輕松及有趣,并不與上進和深刻相矛盾。能夠從無趣中發現有趣,那也是一種常人難以企及的智慧和通達。

肆意地放縱絕對是有害的,但自律到自虐似乎也很無趣,人生偶爾讓自己稍微放縱一下,反倒是自我解壓的一種快樂選擇。

飯桌上有人說:閑著真好!憑我的經驗,無聊要比忙碌累多了。

絕大多數人都好面子,但不是要面子就能有面子的,有時候只有放下面子才能有面子。

看到一件小擺飾上有這樣一句話:“假如不會失敗,你最想干什么?”是啊,如果懼怕失敗,你又能夠干什么?將來年老時,我寧愿為自己年輕時的魯莽而自嘲,也不想因為自己曾經膽怯錯失了一些機會而后悔。

幾千年前,陶淵明就在我們心底種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夢想。偶爾逃離擁擠、繁忙、喧囂且多有壓力的城市生活,來到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田野。在這里,有著一種不同于城市的人情溫暖和生命的樂觀,它能幫助你緩解現實的重負,滋養身心。

1.出席中城聯盟董事長聯席會議

2.接受央視白巖松采訪

3.方陸:家的方程式主題分享

4.方陸:區域房企的突圍之道主題分享

5.與萬科王石登頂臺灣玉山

6.與農民工子弟一起過六一

7.在牛津大學校園騎行

8.參加兩岸企業家“騎領山河”活動

9.52歲:人生首場馬拉松 (北京馬拉松)

10.為藏區孩子們獻愛心

11.和萬科郁亮在珠穆朗瑪峰參加垃圾清理公益活動

12.贊助并親自參與“城市公民樂跑”活動

從朋友處聽到一個觀點:與他人合作做事情,三人結構比兩人結構更科學。兩人往往爭論的是是非,三人常常討論的是利害。

做人,大氣太重要了,大氣者才能成大器,大氣者才能有大財。

通過節約、忍耐而獲得的簡單生活,會因沒有夢想和感動而不開心。可若是自己價值觀驅使主動選擇的簡單生活,則會富足而喜悅。幸福的關鍵就在于簡單生活是否屬于自己的主動選擇!

以前交朋友,總以為越多越好,隨著年齡漸長,交友謹慎了許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沒有必要把太多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里。

北歐人的幸福指數一直位列榜首,他們“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學,則是現代人所苦苦尋覓的幸福良方。在北歐,人們的生活重心逐漸轉移到了精神享受與切身體驗之上,在那里,你會深切感受到“通過物質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精簡,才能從束縛中解脫出來,也才會自由自在地去生活。

取悅別人,遠不如娛悅自己。

歌德曾經有過一個建議:按一個人的現狀對待他,他就會保持現狀。按一個人可以成為和應該成為的人的狀態對待他,他就會成為自己可以成為和應該成為的人。

電影《梅蘭芳》中的邱如白說了一句話:“誰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梅蘭芳。”孤獨并不總是壞事,相反,能享受孤獨的人更有可能收獲成功。

在今天這個方便快捷的時代,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不便”,其中樂趣多多。

不少人熱衷于閱讀微信的碎片化學習,這其實遠不如系統讀些好書的學習方式。就如同磚頭、瓦片收集得再多,也很難蓋起一棟像樣的房子。

擁有并不等同于幸福。擁有過度的物質,并不能讓我們輕松快樂,反而讓自己時常被不需要的東西所羈絆,你得經常浪費時間在那些雜亂的物品中費力尋找。極簡主義令生活更加清爽、更少壓力、更多自由、更為美好。越簡單,越豐盛。卸掉生活的重負,才能讓自己專注于生命中更為重要的事情。

朋友在一起談及做人如何才是成功,結論是,能讓周圍的人感覺到“有你在真好”。

這個世界挺熱鬧的,我們卻要讓自己盡量安靜下來。因為人只有安靜時,才能真正抵達自己靈魂的最深處。

文明伴隨著束縛,俗氣摻雜著快樂。人在不斷追求著進化,但也不想讓自己活得太累,偶爾“俗氣”一把,不亦樂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临安市| 剑川县| 绥江县| 长丰县| 同仁县| 义马市| 五寨县| 德保县| 普洱| 漯河市| 普兰县| 温州市| 扶绥县| 泾川县| 涿鹿县| 平遥县| 万源市| 鸡泽县| 安福县| 缙云县| 清丰县| 百色市| 耒阳市| 会泽县| 沙湾县| 紫阳县| 垫江县| 清远市| 长兴县| 新沂市| 宁国市| 平武县| 绥江县| 禄丰县| 东兰县| 双城市| 锡林浩特市| 中江县| 六枝特区|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