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凡例

一、以下對每件文獻的解讀分為“釋讀”“譯文”“注釋”三步。

二、西夏書籍仿中原格式,文中注釋作小字雙行。本書為排版方便,將原注一律改為大字單行,以圓括號標識。

三、解讀的各部分對西夏原文一律予以標點及分段。現代通行漢文本大藏經多僅采用“。”斷句,其間或有訛誤。本書參照西夏文意改用新式標點,以便讀者參考。為閱讀方便,解讀各部分于西夏譯文分段處一律分段,于文字過多的段落亦偶爾酌情在中間分段,最終分段結果不強求與通行漢文本一致。

四、“釋讀”采用西夏錄文、擬音、漢文對譯和譯文四行對照。西夏錄文凡遇原件句中文字訛誤衍脫殘佚,均盡目前所知予以訂補,并以腳注形式說明,其中暫無力擬補的文字標以“□”。

五、西夏文字結構復雜,因刻工或書字人疏忽而導致的魯魚亥豕之訛在所難免。凡遇此類失誤,錄文徑改為正確字形,亦不出校語說明。

六、西夏字音采用李范文《夏漢字典》中所引用的龔煌城的擬音。

七、漢文對譯的目的在于確定西夏譯文詞語與漢文原本詞語的對當關系,并不強行套用通行夏漢詞典釋義,以求展示西夏譯者的翻譯思路,亦可為今后研究西夏詞義積累素材。

八、漢文對譯若遇西夏虛字,在漢本或通行字書中有對應詞語的以對應詞語標示,沒有對應詞語的以“△”標示。

九、西夏文本的語句大多從漢文原本直譯而來,故“譯文”部分主要以漢文原本為基礎。漢夏兩種語言之間虛字用法的差異一般不予苛求,唯當實詞或文句語義差別較大時則據西夏本直譯。

十、“注釋”部分的目的有二:其一是提示西夏譯文與漢文原本的歧異之處,由于目前尚不能確定這些歧異是來自不同的漢文原本還是來自西夏譯者對原本的不同表述,故不可一概視為校勘中發現的古書異文;其二是提示不見于存世漢本的語句出處,亦即展示漢譯文或漢文構擬的依據。

十一、西夏原件時有殘佚。殘佚若在一二句之間,“譯文”則據漢本補出相應內容并標以“[]”。若卷首、卷尾殘佚文字較多,則在“注釋”中酌情提示相應漢文起訖。

十二、為了標注方便,本書索引部分把《禪源諸詮集都序》《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注華嚴法界觀門通玄記》《修華嚴奧旨妄盡還原觀》《金獅子章云間類解》等文本分別用“1”“2”“3”“4”“5”代替,索引所收詞語按照漢語拼音音序排列,所對應的西夏文的出處按照“書名—頁次—行次”的順序,如“1.55.3”表明該詞匯所在位置是《禪源諸詮集都序》中的第55頁第3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镇沅| 翁源县| 芜湖市| 疏附县| 孝义市| 龙川县| 廉江市| 万年县| 高清| 常州市| 绥芬河市| 宁海县| 航空| 宜宾县| 渝中区| 江安县| 原平市| 普安县| 宜春市| 康平县| 宁河县| 广汉市| 揭西县| 余庆县| 迁西县| 赤水市| 虎林市| 江安县| 客服| 吴桥县| 吉安市| 涞源县| 建阳市| 色达县| 观塘区| 泊头市| 南昌市| 洪江市| 青海省|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