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寧夏脫貧攻堅工作研究報告

郜 賢

2018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和自治區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脫貧富民戰略,全區脫貧攻堅工作穩中有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鹽池縣在全區率先實現脫貧摘帽,根據基層摸底和初步分析,隆德、彭陽、涇源3個貧困縣,全區有140個貧困村、1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具備脫貧退出的基本條件。

一、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化思想認識,夯實工作責任,筑牢脫貧攻堅組織領導基礎

全區各級黨組織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堅決維護”,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切實增強貫徹落實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意識。

1.在深化學習中統一思想

2018年以來,自治區先后召開18次黨委常委會、9次政府常務會、5次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15次專題會,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2017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等情況匯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等重要講話以及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等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寧夏實際情況,研究出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對2018—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明確各項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研究出臺加強控輟保學、促進就業扶貧、強化駐村管理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政策體系。針對部分干部對中央脫貧攻堅要求特別是脫貧目標標準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的問題,全區自上而下對不符合中央要求的政策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共清理文件2143件。同時,集中開展扶貧干部培訓輪訓,共培訓各級扶貧干部4.4萬人次,切實統一思想和行動,確保在脫貧攻堅目標標準把握上與黨中央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2.在加強領導中推進工作

堅決落實黨政一把手負責制,自治區黨委書記、主席擔任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雙組長”, 9個貧困縣區均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雙組長,強化了五級書記抓扶貧的政治責任。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始終把脫貧攻堅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遍訪貧困縣(區)調研指導,先后主持召開自治區脫貧攻堅突出問題整改推進會、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鹽池縣脫貧退出現場會和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研究部署工作,解決突出問題。

3.在夯實責任中傳導壓力

嚴格落實自治區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自治區與5個市和20個有脫貧任務的縣(區)簽訂責任書,向26個廳局下達脫貧攻堅任務清單,逐級傳導壓力、層層夯實責任。組織開展常態化約談,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約談,及時通報及時解決。4月,自治區領導分別與9個貧困縣(區)、3個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非貧困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談心談話,逐縣(區)通報情況、指出問題,提出工作要求,進一步壓實縣(區)主體責任。

(二)對照脫貧標準,聚焦精準扶貧,著力提高脫貧攻堅質量

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全面加強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全區已勸返輟學中小學生9300人,勸返率97.2%。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扶貧保的綜合保障網,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患者住院全部實行“先診療,后付費”, “一站式”結算,住院費用個人自付比率控制在10%以內。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截至10月底,開工建設危房改造3.2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萬戶,完成計劃任務數的115.4%。

1.聚焦深度貧困地區

認真落實中央“三個新增”要求,聚焦“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地區、170個深度貧困村和病老殘特殊困難群體,持續加大資金投入,2018年共安排“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地區扶貧資金63.26億元,占全區資金的60.2%;對初步符合脫貧退出條件的50個深度貧困村每村安排450萬元,較其他擬脫貧退出村增加50%。持續加強幫扶力量,向深度貧困村增派駐村工作隊17個,分兩批遴選100家經營狀況好、企業效益佳、社會責任感強的大型國有企業和重點民營企業結對幫扶107個深度貧困村。5個深度貧困縣(區)跨省域調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余指標1200畝,獲得補助資金3.6億元。根據初步摸底,2018年預計可實現55個深度貧困村穩定退出。

2.聚焦產業扶貧

召開全區特色產業發展暨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出臺《2018年全區特色產業精準扶貧工作要點》《全區特色產業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各類農業項目資金31.37億元,農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174個,實際到位資金38.96億元。持續推進“四個一”示范帶動工程,打造扶貧示范村109個、扶貧龍頭企業124家,規范培育扶貧合作社779家,提升發展致富帶頭人4642名。積極開展產銷對接,組織31家龍頭企業參加全國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簽訂銷售訂單11億多元。鹽池灘羊肉擺上了杭州G20首腦峰會、廈門金磚國家首腦峰會、青島上合組織首腦峰會等國宴餐桌。積極推進林業助推精準脫貧工作,在貧困縣(區)選擇1000名生態護林員開展庭院經濟試點。大力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出臺《關于加快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我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規劃(2018—2020年)》,切實解決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問題。目前1100個貧困村中,村集體經濟超過5萬元的達到509個村。

3.聚焦就業扶貧

緊盯市場用工需求大、就業穩定、收入較高的職業(工種),繼續開展“點單式”“配送式”職業技能培訓,截至10月底,職業教育暨技能培訓已完成培訓62688人。通過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租賃一批,鼓勵和支持企業在貧困村、移民村和產業園區建設扶貧車間167個,5560名建檔立卡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4.聚焦金融扶貧

加大金融扶貧產品和模式創新,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支持脫貧攻堅,探索出了一條以“信用+產業+金融”三位一體金融扶貧路子。截至10月末,全區累計向13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2.6億元,貸款戶數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9.6%和30.6%,貧困戶貸款余額84.8億元,覆蓋率84.9%,戶均貸款4.7萬元。進一步完善“扶貧保”政策,已為14.8萬戶貧困戶投保優勢特色產業保險,79.2萬貧困人口投保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和家庭意外傷害保險,2.73萬戶貧困戶投保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目前累計賠付1.35億元,受益人口6萬人次。

5.聚焦易地扶貧搬遷

累計搬遷安置移民1.6萬戶6.86萬人,占總任務的85.8%,完成投資48.88億元,占總投資的99.7%,預計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設和搬遷任務。同時,針對“十一五”“十二五”移民發展問題,召開全區政策性移民工作會議,出臺《關于解決政策性移民發展問題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政策性移民產業發展、戶籍遷轉、社會保障接續、“多代多人”住房困難等突出問題。

(三)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改進作風,努力補齊脫貧攻堅短板

針對扶貧領域發生的違規違紀、作風不實、資金監管等問題,緊盯問題,狠抓整改,著力解決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

1.緊盯督查問題整改

針對2017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央巡視組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18年脫貧攻堅督查反饋問題,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立行立改,先后召開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考核巡視督查反饋問題整改推進會等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脫貧攻堅突出問題整改工作。印發《2017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方案》《中央第八巡視組反饋我區脫貧攻堅突出問題整改落實工作方案》《關于做好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18年脫貧攻堅督查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的通知》,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出臺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對癥下藥,精準施策,壓實責任,扎實推進整改工作,脫貧攻堅方面問題整改取得積極成效。

2.緊盯作風治理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持把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與脫貧攻堅工作同安排、同開展、同檢查、同推進,扎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涉農扶貧領域問題618起,給予黨政紀處分785人,移送司法機關21人,有效震懾了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各市、縣(區)和各單位建立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措施,嚴格落實責任,明確完成時限,從嚴從實抓好整改落實。一年來,全區各市、縣(區)共梳理作風問題485個,制定整改措施780條,建立完善工作制度142項,所有問題基本完成整改。

3.緊盯扶貧資金監管

加大審計檢查力度,出臺《關于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進一步加強扶貧審計的實施意見》,實行“穿透式”管理,審計關口前移,實現所有縣區扶貧審計檢查全覆蓋。積極探索建設寧夏財政扶貧資金監管系統,對扶貧資金實現全過程、動態化、穿透式監管組織開展扶貧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自查自糾工作,8個貧困縣(區)共清理出各類閑置滯留、結轉結余的涉農扶貧資金54625.18萬元,截至目前,已支付35110萬元,支付率64.3%。

4.緊盯動態調整

嚴把脫貧退出標準關、程序關,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貧困戶退出、貧困村出列及人均純收入計算標準的通知》,規范貧困戶退出標準、程序和人均純收入計算方法,落實脫貧退出責任人簽字背書制度,防止出現錯退漏退。加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分析和信息比對,通過動態調整凈增貧困人口1013戶4958人,提高識別精準度,防止錯評漏評、優親厚友、弄虛作假。

5.緊盯駐村工作隊管理

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不足3人的駐村工作隊,全區共增派駐村幫扶干部759名;建立駐村幫扶劃片管理制度,按照產業相似、地域相近原則,將所屬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劃分成322個片區,每個片區明確1名片長,每月至少組織駐村干部開展1次交流、觀摩、學習等活動,相互啟發學習、提升工作能力。

(四)動員社會參與,凝聚各方力量,構建脫貧攻堅大扶貧格局

深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堅持常態化互訪交流,推進雙向互動合作,召開閩寧對口協作第22次聯席會議,簽訂經貿項目22個、部門協議10個,經貿協議總投資57.73億元。福建省加大幫扶力度,投入寧夏財政幫扶資金3.1億元,全年新建閩寧示范村36個。永寧縣閩寧鎮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典范參展“決勝2020”脫貧攻堅展,閩寧示范村建設經驗被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指導意見要求向全國推廣。同時,各市、縣(區)積極主動對接溝通,赴閩對接29批次,有效推動協議項目落地。

加強中央定點扶貧對接。9家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創新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目前已投入幫扶資金1.7億元,選派22名優秀干部來寧掛職,培訓貧困縣(區)干部468名,援建一批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和社會事業項目,有力地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動力。2018年以來,各地積極開展“三大三強”促脫貧富民行動、“兩個帶頭人”工程、移風易俗“五大行動”等,努力營造脫貧光榮、勤勞致富的良好氛圍。同時,發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陣地作用,組織專家、村黨組織帶頭人、已脫貧典型農戶宣講政策法規、農業技術、脫貧故事等3200多場次,培訓農民10余萬人。

二、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8年寧夏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地區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重

截至2017年底,“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地區還有貧困人口19.2萬人,占全區的80.3%,特別是西吉縣、海原縣貧困人口數量較多、貧困程度較深、脫貧任務艱巨。貧困大病患者、殘疾人、單老雙老特困群體還有66072人,占貧困人口的27.7%。

(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壓力大,致貧返貧因素較多

因病因殘因災致貧返貧問題仍很突出,全區因病致貧14.1%,因殘致貧占8.8%,因災致貧1.1%;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危房危窯改造仍需下大氣力鞏固和解決。

(三)扶貧政策不夠精準,助長了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

有的貧困縣區為了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扶貧政策缺乏論證,在產業扶貧政策方面存在變相給貧困群眾送錢、送物現象,不僅不利于培育穩定增收的產業,反而助長了貧困群眾依賴政府、爭當建檔戶、低保戶的思想。

(四)干部作風不夠扎實,形式主義盛行

一些扶貧干部能力素質與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還不相適應,少數地方還存在識別退出不夠精準、資金使用管理不夠規范、工作作風不嚴不實等問題。扶貧檔案不規范,填報各種表格成了扶貧工作最大負擔,牽扯大量人力物力搞迎檢材料,幫扶責任人沒有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上,甚至有的縣區停止一切工作搞扶貧材料,數字脫貧、假脫貧、被脫貧等形式主義的問題較多。

三、對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建議

2019年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關鍵之年,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始終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聚力解決深度貧困區難題

堅持“兩不愁,三保障”扶貧標準不偏離,按照《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和“三個新增”要求,聚焦“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地區,瞄準170個深度貧困村,緊盯貧困大病患者、殘疾人、單老雙老戶特殊貧困群體,著力解決水、路、房等短板弱項,重點幫扶病老殘等特困群體,既不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提高標準、吊高胃口,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二)優化扶貧政策,積極培育貧困戶長期受益的致富產業

要綜合考慮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傳統習俗和市場需求等因素,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在尊重貧困群眾傳統種養習俗的基礎上,選準脫貧致富產業,因地制宜出臺幫助貧困戶長期穩定受益產業發展政策,堅決杜絕幫農不扶農、產業不帶貧、變相送錢物等問題,著力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三)加強監督檢查,著力解決扶貧領域突出問題

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扭住扶貧領域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檢查督導活動,強化日常監管和審計檢查全覆蓋,認真開展扶貧信息“三級公開”工作,嚴格落實責任,逐項建立臺賬,認真查漏補缺,堅決防止扶貧領域問題反彈。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出臺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以獎代補、以工代賑、典型引領等方式,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四)加大扶持力度,扎實做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程

對于已摘帽的貧困縣、銷號村和脫貧戶要持續加大扶持力度,扶貧政策保持不變,支持力度不減,監督檢查不變,做到包抓單位不變、包抓領導力量不變、包扶干部不變、包抓責任不變、幫扶機制不變,摸清重點鞏固對象以及產業發展需求,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為所有脫貧戶量身定做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措施,確保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作者簡介 郜賢,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研室農村改革處調研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阜宁县| 茶陵县| 梓潼县| 鲁山县| 宁津县| 浪卡子县| 广东省| 台中县| 台州市| 鄄城县| 辽阳县| 辰溪县| 文成县| 商河县| 淮滨县| 蒙山县| 油尖旺区| 天峻县| 浠水县| 吉林市| 尼勒克县| 余姚市| 汕头市| 洞头县| 洪洞县| 敖汉旗| 东乌| 亚东县| 双流县| 华宁县| 广州市| 黑龙江省| 石家庄市| 新龙县| 灌云县| 托里县| 翁源县| 肥乡县| 汶川县|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