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刊號誕生的不眠之夜
捧著《寧夏日報》復刊號,記者尋訪了一些老前輩,試圖從他們點點滴滴的回憶中,回放編輯出版復刊號的情景。
據幾位前輩回憶,1958年7月31日,大家從20時開始上夜班,到第二天凌晨2時許,復刊號開始付印。
當時,一版、二版、三版、四版的責任編輯分別為楊伯元、盧盛瑞、劉弘毅和馬悅,編委會全體成員都和大家一起上班。
據劉弘毅回憶,在復刊前幾天,大家就開始著手策劃準備工作。他編輯的是三版,大部分稿件都涉及包蘭鐵路通車。版上有4篇文字稿、3幅圖片。文字稿中,一篇是解放軍鐵道兵一位少將的署名文章,標題是《向祖國人民匯報》,另一篇是鐵道部第一工程局一位副局長的署名文章,標題是《又一個新的勝利》。
劉弘毅說:“當時還是鉛字印刷,稿件全用手寫。編輯在稿紙上對稿件做好修改,并定好哪篇稿子發哪個位置之后,就交到組版編輯手里?!碑敃r只有一名組版編輯,叫張增閔,他一個人要畫4塊版樣。
畫好版樣后,組版編輯連同稿件一并交到排字車間。當年的排字工人胡彥學回憶說:“排版車間就像一個中藥房,一排木架子,里面一個個小格子里放著不同的鉛字。工人坐在轉椅上,三面被鉛字字盤架包圍著。他們根據稿件內容,把需要的鉛字一個個找出來,按照順序拼成文章的一段,然后再‘掐’起來放在大盤子里。這樣反復多次,最后排成文章。拼版工人將文章按照組版編輯畫的版樣擺進一塊版里,周圍用麻繩固定,再壓制成膠版,送上印刷機。排版中,如果遇到字架上沒有的字,刻字工就得當場在鉛坯上刻?!?/p>
為使復刊號美觀大方,美術編輯的工作顯得特別重要。唐西林是《寧夏日報》復刊號的美術編輯。他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二版手工標題《建設社會主義,保衛社會主義》,我提前幾天就找當時銀川一中的胡介文老師寫好了?!?/p>
“包蘭鐵路通車是全國矚目的大事,一版稿件標題《熱烈慶祝包蘭鐵路接軌通車》在版面上需要進行隆重處理,但是因為黑體字中沒有這么大的字號,我只好手工書寫。寫好后再鋪上底紋,大概寫了三四遍才寫好。四版銀川毛紡織廠的廣告畫、人民日報社社論的圖標都是我手繪出來的?!碧莆髁只貞浀?。
經過一夜奮戰,1958年8月1日凌晨2時許,第一副總編輯張源簽字付印,《寧夏日報》復刊號就此誕生。當晚,報社食堂特意炒了些菜,開了幾瓶酒,大家開懷暢飲,暢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