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燒洋芋

馮學智 生于1951年,大專文化,曾任鹽池縣交通局主任科員,鹽池縣民間藝術協會會員。20世紀80年代開始搜集整理民間故事、撰寫散文。作品先后在《中國交通報》《寧夏日報》《吳忠日報》上發表。

◎馮學智

洋芋也就是山芋,系當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實地下覆埋,一年一季,4月底下種,10月底收獲。收獲洋芋用鐵鍬一邊挖一邊撿,一鍬一株。年成好一株洋芋可產三四斤,最大的可達兩斤多重。每到收挖洋芋的季節,農戶家里幾乎都不做飯,在田里挖一小坑,先用洋芋秧點火在坑里燒一層火灰。然后選擇不大不小、表皮粗糙的洋芋擺放在火灰上,再將洋芋秧堆放在洋芋上點火,火滅后,火灰厚厚地覆蓋在洋芋上,二十分鐘左右,將洋芋翻一次身,繼續埋好,再過十幾分鐘洋芋就燒熟了。扒開灰后,嘴饞的人們都會圍了過來一飽口福。

我的家鄉在鹽池南部的深山里,山里多為黃黏土和細沙土,是生長洋芋的絕好土壤。

民諺常說:“養姑娘是號喪的,種洋芋是接荒的。”在長達千年的歲月里,洋芋主要用于接替春荒,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渡過饑荒年月。20世紀60年代,逢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洋芋在我的家鄉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就是吃洋芋才渡過困難時期的。至今,山里人每家每戶仍然種幾畝洋芋,收獲的洋芋經挑選后,小的用作豬飼料,大的儲藏在地窖里,一直可食用到翌年夏季。

洋芋在北方被人們稱為“國菜”,吃法有很多種,燒、煮、蒸、炸、燴均可,既可當主食吃,又可當菜吃,做粉條、蒸餃餡、人造肉、夾板肉、小吃丸子、燒菜用的芡粉面都離不開洋芋,而且食用起來都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洋芋粉做的粉條要比豆粉、紅薯粉做的粉條精爽好吃多了。

燒洋芋是我這輩子最愛吃的食物,總是百吃不厭,當年在生產隊參加勞動時,每逢收獲季節,我最高興的就是下田挖洋芋,為的是一飽燒洋芋的口福。有時替隊里放幾天羊,早晨出發就帶幾只洋芋和一盒火柴,到中午羊吃飽臥定的時候,我便撿來柴火,挖坑點火燒洋芋。野外燒的洋芋別有一番滋味,尤其將洋芋燒得外表微焦發黃時,刮去焦皮,透出金黃色,食用時香味更是誘人。參加工作后,我走出了大山,吃燒洋芋的時候不多了,有時饞得不行,就買幾只洋芋在燒飯的爐膛里燒烤解饞。但爐子燒洋芋往往外焦里生,與野外柴火燒的洋芋味道有著天壤之別。有一年冬天,單位燒鍋爐的樊老頭知道我愛吃燒洋芋后,就讓我提來了半袋子洋芋,他用鍋爐火為我燒洋芋。那段時間,每天上班時,樊老頭早早就把已燒熟的洋芋埋在灰里等著我,誘惑的單位幾個同事也和我搶著吃燒洋芋,這樸實簡單的食品倒成了一種奢侈品。

燒洋芋之所以這么勾我的魂,除了它獨特的香味外,其誘人之處就在于它的樸實簡單,直接放在火里燒熟即可食用,而且是不需要加菜的。它的芳香沒有經過人為的加工,是自身散發出來的,它的口感同樣是沒有佐料添加,全靠本來品質。樸實是本質,簡單為風格,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做文章也當如此吧,做人更應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江川县| 合作市| 榕江县| 安宁市| 四会市| 花垣县| 阿城市| 博乐市| 英山县| 廊坊市| 习水县| 乳山市| 文安县| 湾仔区| 临沂市| 云浮市| 嘉义县| 乌鲁木齐市| 盐边县| 丹东市| 开化县| 桐柏县| 施秉县| 旺苍县| 加查县| 保山市| 白玉县| 凯里市| 孟村| 邯郸县| 石景山区| 沽源县| 竹北市| 荔浦县| 盈江县| 綦江县| 桑植县| 龙口市| 丰镇市| 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