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3年,咸陽宮
夜色如墨,無星無月。
咸陽城內(nèi)的街道上,鐵甲森森的秦軍列隊(duì)而行,火把連成一條蜿蜒的火龍,照亮了這座天下中心的雄城。然而,今夜的咸陽卻彌漫著一股異樣的肅殺之氣。
宮門深處,始皇帝嬴政高坐于玄色龍紋御座之上,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動(dòng),遮住了他半張冷峻的面容。殿內(nèi)燭火搖曳,映照出階下跪伏的群臣,以及——堆積如山的竹簡(jiǎn)、帛書。
“陛下,六國(guó)史籍、諸子百家之書,皆已收繳完畢。”丞相李斯躬身奏報(bào),聲音低沉而恭敬,“凡非秦記,皆當(dāng)焚之。”
嬴政的目光緩緩掃過殿內(nèi),最終落在一卷攤開的《楚書》上。那上面記載著楚國(guó)歷代巫祝之事,其中一行墨跡尤深——
“熒惑守心,王者當(dāng)死;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他的手指輕輕劃過這行字跡,眼底閃過一絲陰翳。
“燒。”
焚書之夜
詔令一下,咸陽城內(nèi)火光沖天。
三千鐵甲軍士持戈列陣,將收繳而來的六國(guó)典籍盡數(shù)投入熊熊烈火之中。竹簡(jiǎn)在火中爆裂,帛書化作飛灰,數(shù)百年的智慧與歷史,在這一夜被付之一炬。
然而,在城西的一處偏僻宅院內(nèi),一個(gè)身著灰袍的老者正伏案疾書。他的指尖沾著朱砂,在一張薄如蟬翼的羊皮上飛快勾勒著詭異的符文。
“來不及了……”老者喃喃自語,額角滲出冷汗。
門外,沉重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砰——”
門被踹開,數(shù)名黑甲武士持劍闖入,火光映照出他們冰冷的面容。
“奉陛下令,私藏六國(guó)典籍者,誅!”
老者緩緩抬頭,露出一張布滿皺紋的臉,眼中卻閃爍著異樣的精光。他猛地將羊皮卷投入案上的青銅燈盞,燈油瞬間燃起幽藍(lán)色的火焰。
“晚了。”老者低笑,“你們燒得掉書,卻燒不掉……天意。”
坑儒之禍
翌日,咸陽城外,深坑已掘。
四百六十余名儒生、方士被鐵鏈鎖住,推入坑中。他們之中,有白發(fā)蒼蒼的老者,也有年僅弱冠的少年,此刻卻皆面如死灰,跪伏于黃土之上。
嬴政立于高臺(tái),俯瞰眾生,眼中無悲無喜。
“朕統(tǒng)一六國(guó),書同文,車同軌,爾等卻妄議朝政,誹謗朕躬。”他的聲音低沉而冰冷,“今日,朕要讓天下人知道——逆天者,亡!”
“填土!”
黃土傾瀉而下,慘叫聲、咒罵聲、哀求聲混作一團(tuán)。然而,在這片混亂之中,卻有一名年輕儒生始終沉默。他抬頭望向嬴政,嘴角緩緩揚(yáng)起一抹詭異的微笑。
“陛下,您以為……焚書坑儒,就能掩蓋真相嗎?”
嬴政目光一凝。
“拖出來。”
武士上前,將那人拽出深坑。儒生衣衫襤褸,卻從懷中掏出一塊龜甲,上面刻著古老的占卜之辭。
“熒惑守心,祖龍將死。”他低聲道,“陛下所求的長(zhǎng)生……不過是一場(chǎng)虛妄。”
嬴政眼中殺意驟現(xiàn),然而,還未等他下令,儒生已咬破舌尖,一口鮮血噴在龜甲之上。
“轟——”
晴空之中,竟驟然劈下一道驚雷!
東渡尋仙
三日后,瑯琊臺(tái)。
徐福立于海岸邊,望著茫茫東海,身后是三千童男童女,皆著素衣,靜默無聲。
嬴政負(fù)手而立,海風(fēng)掀起他的玄色龍袍,獵獵作響。
“徐福,朕予你樓船百艘,黃金萬鎰。“他的聲音低沉,“若尋不到仙山,不必回來了。”
徐福躬身,嘴角卻浮現(xiàn)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冷笑。
“臣,定不負(fù)陛下所托。”
海浪拍岸,霧氣漸起。
在船隊(duì)即將啟航之際,徐福袖中滑出一枚青銅卦錢,輕輕一拋——
卦象:“大兇“。
他無聲地笑了。
“陛下,長(zhǎng)生……從來都不是恩賜,而是詛咒。”
歷史的背后
這一夜,咸陽宮內(nèi),嬴政獨(dú)坐于案前。
燭火搖曳,映照出他手中那份密報(bào)——
“楚地有巫,名葉流云,通曉陰陽,擅占星術(shù),或知長(zhǎng)生之秘。”
他的指尖輕輕敲擊案幾,眼中閃過一絲深沉的欲望。
“傳令。”
“活捉葉流云。”
——而這一切,僅僅是開始。
(引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