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求學之路

姚強出生在內(nèi)蒙古平吉縣砂土鄉(xiāng)的一個偏遠小村莊,村莊名字叫西北梁,因為村子西北方是一塊高地,就這樣得名了。東南部比較低平而且朝陽避風,前輩們就選在這里落腳了。到了姚強這一代,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姚強的祖太爺在民國的時候挑著一副擔子從山西陽高縣走出來。擔子的一個筐里是姚強的爺爺,一個筐里是姚強的二爺爺。走到這里,一看有大片的荒地沒人耕種,就在這里開始開荒種地、安身立命。脫土坯子蓋了兩間小土房,一家人能勉強躲避風雨。

姚強就是在這樣的小土房中出生的,他出生的時候,他祖太爺還在世。老人一看是個小子,高興得不得了,有后了。他是老人的第一個孫小子,家里也有了一些喜氣、生氣。姚強小時候特別頑劣,不聽管束。村子里、田野里,到處瘋玩、胡鬧,村民們一看到他就頭疼。父母更是擔心怕出事。有時還和小伙伴們打架,把人家打傷了,父母還要去給人家賠禮道歉,為此,姚強沒少挨母親的打,但正如他母親說:“記吃不記打”,過后還是那樣。就這樣熬到七虛歲,還不到上學的年齡,父母就和村里小學的老師說好話,求老師把這個孩子收留上,在學校上學。開學了,母親用碎布頭給縫了個書包,父親把家里閑房簍子里落滿灰塵的一本《魯迅雜文選》塞到書包里,把姚強送進了學校。說是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大一點兒的教室,教室也是用土坯壘成的。比一般的村民們住的房子略高大一些。教室里的桌凳是木頭的,都是長條狀的。桌凳的表面布滿了窟窿。一套桌凳供三到四個學生來用。這個教室里有三個年級的學生在上課,一個老師來教,既教語文也教數(shù)學。老師給一年級講完課,布置作業(yè)后再給二年級上課。二年級結(jié)束后再給三年級上課。姚強天資聰穎,聽講、看書都是過耳、過目不忘。作業(yè)從來不做,但是考試每次都是第一。姚強不但老師講一年級時聽講,而且老師在給二、三年級上課時,他也在偷偷地聽,一年后,姚強就幾乎把三個年級的內(nèi)容都學會了。

三年級上完后,上四年級需要到幾里地遠的中心小學上,因為姚強還小,父母就沒讓他去上。三年級留了一級,又在村里瘋玩了一年。上四年級以后,班里的小朋友來自周邊的鄰村,人數(shù)也多了。上語文課老師要求背誦一篇課文叫《桂林山水》,班里的同學還不會讀,而姚強就背得很熟了。老師大為驚訝,夸獎他的記憶力好。小學畢業(yè)后,姚強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鄉(xiāng)里的初中——砂土鄉(xiāng)中學。三年后又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到平吉縣一中。在平吉縣一中,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一日兩餐,勉強充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更感覺饑餓。再加上姚強愛好體育,尤其愛玩籃球,活動量大,餓得就越發(fā)難受。至今姚強想起高中的時光,記憶最深的還是饑餓。常常玩籃球玩得忘了上文化課,文化課學得不扎實。就這樣玩了三年,高考時自然是名落孫山。高考落榜心情低落,父母也很失望。農(nóng)村一眼望到頭,沒有任何出進,看不到任何希望。

沒有別的出路,姚強只能繼續(xù)補習,又連續(xù)補習了三年,終于考上了察哈爾師范專科學校。盡管學校很一般,但是能考上也不容易,也算人中翹楚。馬上戶口就由農(nóng)業(yè)戶口轉(zhuǎn)為了城鎮(zhèn)戶口,而且保證分配工作,成為國家的正式教師。村里人也是很羨慕,紛紛夸贊姚強有出息,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父母蒼老的臉上也有了久違的笑容。學費是和親戚借來的,入學后學校每月有四十五元的伙食補助。家里也不用花多少錢了。就這樣父母省吃儉用供姚強上完了兩年大專,順利畢業(yè)分配了工作。而且幸運地被分配到了察哈爾市郊區(qū)的天水鎮(zhèn)中學。天水鎮(zhèn)地處察哈爾市區(qū)南十公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條件優(yōu)越,再加上交通便利。所以這里很早就有人居住,是百年老鎮(zhèn)。也是周邊人口最多的鎮(zhèn)。由于各方面條件較好,所以這里的人們生活條件較好,相對比較富裕。姚強本來是要分配回老家的,看到這里條件好,所以找了關(guān)系留了下來。可是剛參加工作,工資很低,連自己的生活費用都不夠。盡管是大學生,還是沒人能看得起這樣的窮老師,找對象就成了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沙河市| 道孚县| 宁远县| 南溪县| 三亚市| 阳泉市| 合作市| 类乌齐县| 巴青县| 恩施市| 陵水| 思茅市| 华安县| 阳城县| 姚安县| 常熟市| 富川| 临海市| 精河县| 万安县| 临颍县| 游戏| 辉县市| 合水县| 吉水县| 咸丰县| 理塘县| 平安县| 浑源县| 土默特右旗| 嘉黎县| 桐梓县| 西盟| 吕梁市| 垦利县| 富顺县| 达拉特旗| 嘉兴市| 江阴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