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北京里的小百姓
- 梧桐樹
- 5186字
- 2021-05-21 17:08:56
第十七章 逛北京城(一)

一天姚強接到了于飛躍的電話,問姚強:“你放假了嗎?有沒有時間幫兄弟個忙?”“什么忙?”姚強反問。“老哥,真不好意思和你說,但又沒辦法,只好求助你了。老家的領導來了,這位領導也是市委書記的紅人。領導讓找個熟悉北京的人帶領,逛逛北京的一些名勝古跡。再就是去幾個老北京風味兒的餐館,品嘗品嘗老北京美食。看幾場演出等,人家要多待幾天,想全方位感受一下老北京的文化。兄弟實在是走不開,還有好幾個領導要來,分身無術,只好求助老哥了。費用全部由駐京辦承擔,你就領上盡情地消費,人家高興就行。”姚強一聽,心想這叫什么事呢。忙是可以幫,但是每天孤男寡女在一起,萬一讓顏麗知道了,可就麻煩了。想到這兒,姚強對于飛躍說:“家里倒是沒什么當緊事兒,也能幫你這個忙。但是天天孤男寡女在一起是不是很不方便?怕老婆知道了,后院起火怎么辦?”于飛躍考慮了一下說:“這么著吧。你就和老婆說,接了個家教,上下午都要補課,每天給你把費用拿上,回家了交給老婆,老婆就不懷疑什么了。”“這樣行,就是讓你小子破費了,不好意思。”姚強馬上說。“反正領導都能把費用處理,這點兒小錢不算什么。就這樣吧。”于飛躍說完掛了電話。
第二天于飛躍安排司機過來把姚強接到了駐京辦。剛進門,于飛躍就熱情地介紹說:“這就是我市市委副秘書長郭華女士。”于飛躍話音剛落,郭女士就面帶微笑迎了過來和姚強握了握手,并且說:“麻煩姚老師了,我休年假有幾天時間,想看看北京城。我對北京是一點兒也不熟悉,都找不著東南西北,就想有個熟悉的人帶著。于主任給推薦了你,說你是他老同學,在北京好幾年了。正好這幾天放假沒事。很不好意思,影響您休息了。”郭女士說話干脆利落,熱情大方。不愧為優秀年輕女干部。姚強心里暗暗佩服,馬上接過話說:“您太客氣了,能陪您逛逛北京城是我的榮幸。我也是平時忙,沒怎么逛過。這次有這個機會,算是和您沾光了。”寒暄過后,于飛躍請郭女士和姚強喝茶。喝茶時,姚強偷眼一打量,真是絕色美女啊,剛才還不好意思盯著看。老家還有這么才貌雙全的美女領導呢,誰說江南出美女,北方也有啊。而且還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年齡大約三十五六歲的樣子。褪去了青澀,渾身洋溢著成熟的味道,別具魅力。她身高有一米六五左右,穿上高跟鞋比姚強還高出一點兒;腿修長而健美,沒有一點贅肉;臀后翹、胸前突;皮膚白里透紅,瓜子臉,大眼睛,眼神仿佛會說話;烏黑的長發如瀑布一般披散在后背,脖子白皙潤澤,戴著一條細細的紫金項鏈,更顯高貴。把姚強看傻了。姚強在北京這幾年,換了這么多單位,見過不少美女,可沒有一個能和眼前這位相比。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而且她的氣質也很好,柔媚中透著文靜,孤傲中透著火熱。郭女士在風月場合見多了,早已經洞察到了姚強的表情和心理。但沒有表露什么,只是微笑著喝茶。喝了幾杯茶,郭女士對姚強說:“姚老師,喝好了嗎?喝好了我們就出去轉轉吧。”聽到說話,姚強才緩過神來,臉紅脖子粗地忙說:“好!我們現在就出去,今天先在附近轉轉吧。”
姚強帶郭華到了五道營胡同,五道營胡同在雍和宮和國子監附近,是近幾年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旅游委重點打造的特色胡同。胡同名稱是歷史上此地曾經駐扎軍營而得名,向游客展現老北京的地域文化。同時開了很多特色酒吧,吸引國外游客和在北京工作、學習、生活的國外友人。走進胡同,胡同兩側的店鋪是各具特色,處處體現著文化創意的元素。有的古樸典雅,離奇古怪;有的現代動感,引人注目;有經營服裝的,服裝是自己的創意設計,用純棉布料制成,風格獨特,穿上不會撞衫。有經營古董玉器的,大部分是仿品,但創意十足,很有文化氣息。有經營老北京玩具的,兔爺兒塑造得惟妙惟肖,活潑可愛。各種大小的葫蘆,葫蘆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非常可愛。最多的是酒吧,裝修風格也是五花八門,別具風情。有古樸厚重的;有清新淡雅的,有熱烈奔放的,有綠意盎然的,看得眼花繚亂。里面有獨自看書的,有沉思小酌的,有情侶對飲的,有三五人開懷暢飲的。街道邊還有擺小攤的,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懷舊玩具。有彈弓、手槍、沙包、毽子、核桃,等等。街上行人熙來攘往,熱鬧繁華,基本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姚強和郭華像情侶一樣,在胡同中慢慢穿行,不時停下來拍照留影。走的有點累了,剛好看見不遠處有一家冷飲店,他們走了進去要了兩杯老北京酸奶,讓郭華嘗一嘗。郭華喝了兩口,淡淡的酸甜奶香味兒,口感很好,很快就把一瓶喝光了。
邊欣賞胡同風情,姚強邊給郭華介紹北京胡同的由來及發展等。胡同實際上是老北京城中的小巷,方便居民出行。“胡同”一詞是蒙古語,是元大都時才出現的,意思是“水井”。因為北京城里居民日常生活中用的是井水,水井就在兩排四合院之間的小巷里,所以市民把水井所在的小巷也稱為“胡同”。過去北京有句俗話:“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賽牛毛。”形容京城胡同之多。據清代《京師坊巷志稿》一書統計,共有街道、胡同2077條,到了1986年,《北京街巷名稱錄匯編》一書上記載的胡同、街巷、村落總數已達6104條(個)。
比較有名的胡同比如:東城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胡同叫“鑼鼓巷”,原名羅鍋巷,但是這個“羅鍋”并不是指某個駝背的人,而是指地形。這條胡同兩頭低凹,中間隆起,像是駝背人的后脊梁,所以得名。現在這條胡同的南半部分進行了旅游開發,眾多的老北京特色店鋪和濃郁的胡同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大柵欄”胡同,在前門附近。原名廊房四條,清初在街口安裝上了柵欄,因為柵欄甚大而得名“大柵欄”。近幾年經過大規模的修建,成為天安門、前門地區最具特色的仿古商業街。
像這樣的特色胡同還有很多很多,郭華聽得津津有味,讓姚強繼續說下去。東四北邊有一條東西方向的胡同叫“鐵獅子胡同”,是因為胡同里有一對鐵獅子而得名。抗日戰爭勝利后,這條胡同改名為張自忠路,以紀念這位在抗戰時期壯烈殉國的著名將領。東四北邊有一條錢糧胡同,過去稱為錢糧局。清代旗人每年按時領錢糧,包括俸銀、祿米兩部分,后來也把銀錢稱為錢糧,于是造幣局也就被人們俗稱為錢糧局了,錢糧胡同就是鑄造銅錢的造幣局所在地。
新街口大街路東有一條胡同名叫百花深處,據說在明朝萬歷年間,這里曾經有二三十畝菜地和花園,牡丹、芍藥、秋菊、臘梅、蓮荷在四季盛開,又有水池可供游人蕩舟,當時一些士大夫常到這里觀賞百花,所以得了個“百花深處”的名字。這條胡同后來建起了四合院,變成了一條普普通通的胡同,只留下一個令人向往的名字。西安門內的圖樣山胡同,在明代曾有一座兔兒山,有50多丈高,每年重陽節,連皇帝都要到這里登高,但是在清初,這里就變成了平地。兔兒山也變成了圖樣山。
北海公園西側有一條草嵐子胡同,當年可能是一個草木豐盛的地方,風景很不錯,后來成了一條普通的胡同。民國時期這里有一座反省院,一大批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曾被囚禁在這里,后來中共華北局書記劉少奇設法將這批同志營救出來。此事在“文革”中被誣成為“六十七人叛徒集團案”。
在東城王府大街北端有一條花枝胡同,其實是從花子胡同改過來的,花子就是乞丐,花子胡同也叫花子營,當年這里是乞丐收容所。在和平門外琉璃廠西側有條小胡同叫柳巷,從字面上看巷內植有柳樹。但實際上這里是娼妓聚居之處,直到清末這些妓女才遷走。柳巷實際上是花柳巷。
他們走出了五道營胡同,到了雍和宮大街,一看時間,快十二點了。他們兩人也感覺餓了,一抬頭正好看見有一家“老北京褡褳火燒”飯店。姚強就對郭華說:“我們就到這家店嘗嘗老北京的風味兒小吃,好嗎?”“好,聽你的。”郭華微笑著說。他們進去后找了個僻靜的座位坐下,服務員過來倒水,并遞上了菜單。他們一看菜單,大部分是老北京小吃。主食就是以褡褳火燒為主,還有炸醬面、艾窩窩、豌豆黃等。姚強征求郭華的意見后,點了芙蓉雞片、醬汁活魚、雞油扒菜心三個老北京傳統名菜,郭華又點了豌豆黃、艾窩窩、褡褳火燒各一小份兒。菜上齊以后,色香味俱全,同時都是老北京風味兒,郭華很高興。半開玩笑地對姚強說:“你是個北京通了,是很稱職的導游。一上午辛苦了,以茶代酒,敬你一杯。”姚強看著這位面若桃花的美女,又聽著這么贊美的話,沒喝酒都暈了。“郭秘書長過獎了,應該的,實際上我和你沾光了,這么多年我忙得也沒怎么游覽過這些景點。現在除了能欣賞美景,有費用補貼,還有你這樣的大美女陪著,簡直就是美差啊!非常榮幸能和您一起逛北京,我也敬您一杯。下午我們還要游覽幾個景點,就先不喝酒了,晚上陪郭秘書長好好喝點兒。”姚強滿臉堆笑地說。兩人一上午的接觸,郭華很佩服姚強廣博的知識和超強的記憶力。在姚強的講解下,對游覽的景點了解的更全面,印象更深刻,很是享受。相互給彼此都有不錯的印象。所以吃飯時,兩人的話題越來越多,相談甚歡、相見恨晚。他們從上大學聊到參加工作,從參加工作聊到后來的發展。郭華對姚強來北京打拼的歷程很感興趣,姚強對郭華這么年輕就身居高位更感興趣。聊得越來越投機。飯一直吃到下午兩點半左右才結束。
飯后姚強帶郭華先游覽了雍和宮,還是邊觀賞邊介紹。姚強介紹道:“這是北京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也叫喇嘛廟。最早是康熙爺給雍正皇帝建的王府,乾隆皇帝在這里出生,幼年時也在這兒生活。乾隆皇帝登基后,為了鞏固對西藏和蒙古統治,就把這里改建成藏傳佛教寺廟。把兩地的宗教領袖請過來主持寺廟宗教事務。現在香火特別旺盛,逢年過節,香客眾多。”參觀完后,姚強有感而發,隨口吟了一首詩:
舊時帝王家,
現為喇嘛廟。
世事多變幻,
誰人能可知。
從雍和宮出來,過馬路就到了孔廟和國子監,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孔廟是紀念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地方,里面陳列著豐富的古代文獻。孔子的生平介紹及孔圣人對中華文化的巨大貢獻。國子監是清代最高的教育行政機構,也是最高的學府。相傳皇帝每年都要定期來這里講學。這兩個地方不太大,很快就游覽完了。
他們出來以后,已是華燈初上,夜晚的北京,流光溢彩、車水馬龍。還是那么喧鬧繁華。不一會兒,司機過來接上他們兩人到前門全聚德烤鴨店。于飛躍已經在那里等候。一進門于飛躍就熱情地迎上來,引領著進了提前訂好的雅間。雅間不大,有二十平方米左右,但裝飾得極為考究。墻面以黃色為主色調,材質是海南黃花梨。地面是大理石鋪就,餐桌是紫檀木制成。落座后,于飛躍笑著問郭華:“郭秘書長,今天玩得好嗎?”“太好了,多虧了你這位老同學,不但一路照顧我,還對景點做了詳細的講解,挖掘出了景點背后的文化,收獲很大,玩得盡興。”郭華笑著回答。于飛躍聽了,很詭異地看了姚強一眼,又笑容滿面地說:“那太好了,看來這小子在北京待了幾年,變成北京通了,能當導游了。”這時姚強接著說:“郭秘書長過獎了,我哪有那么好,只是隨意瞎說了幾句。”三人說笑中,菜已經上來了。全套正宗的北京烤鴨、蔥燒大烏參、砂鍋魚翅、燴烏魚蛋、醬爆雞等擺了滿滿一桌子。于飛躍打開了一瓶法國波爾多葡萄酒。三人每人倒了一杯,然后舉起酒杯說:“熱烈歡迎郭秘書長光臨我市駐京辦指導工作,干杯!”說完喝了一小口,放下了杯。姚強是一飲而盡。郭華是稍微搖了搖酒杯,然后品嘗了一小口就放下了酒杯。兩人看姚強把酒喝干了,便開懷大笑著說:“姚老師就是豪爽,是我們內蒙古漢子。”姚強很尷尬,忙問:“你們怎么不干杯呢?”郭華笑著說:“姚老師太可愛了,你以前沒怎么喝過葡萄酒吧。喝紅酒和喝白酒是不一樣的,是拿起杯先搖一搖,欣賞那艷麗的紅色,這時酒味兒慢慢從杯中釋放出來,你慢慢地、自然地呼吸,感覺淡淡的酒香,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嘗。”“哦,這樣啊,受教了。”姚強謙遜地說。然后姚強介紹了北京烤鴨的來歷:“創業人楊全仁最初在正陽門外橋頭旁邊擺了個賣雞鴨的小攤兒。由于他善于經營,待人和氣,很快就賺了錢買下了一家店鋪,并且請來了風水先生查看風水。那位風水先生查勘了一番之后說:“此地四街拱衛,形似八抬大轎,是塊財源寶地。原店‘德聚全’,其店主背運而行,失敬于財神,沖散了寶氣。如今只消將字號顛倒過來稱為‘全聚德,日后必定時來運轉,生意興隆。’一番話說得楊全仁大喜,何況‘全聚德’還暗含著自己的名字,有‘以全聚德,財源茂盛’之意。全聚德于光緒十六年翻修擴建后,成為一家大飯館,民國初年又聘請李子明為二掌柜,因經營有方,直到30年代一直生意興隆,后來改由楊全仁的兒子‘自掌自東’,因經營不善,到40年代中期逐漸衰落,到1948年已瀕臨倒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聚德經過公私合營恢復了生機,陸續開設了多家分店,外國旅游者來北京一定要到全聚德品嘗烤鴨,因此留下了‘不吃烤鴨真遺憾’的口碑。現在已經是北京的城市名片了。”郭華好酒量,三人推杯換盞,談笑風生,不一會兒就把一瓶紅酒喝光了。酒足飯飽,也都微帶酒意,正合適。于飛躍給姚強拿上錢,回去給顏麗交差。明天繼續陪著玩兒。姚強與兩人握手告別,打車先回去了。于飛躍安排司機過來接他們兩人回駐京辦賓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