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3 地質構造

5.3.1 地質構造的工程地質測繪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查明區域構造特征及其與測區地質構造的關系;

2 查明測區內各主要褶皺與斷裂的位置、展布規律、形態特征和組合特征;

3 調查構造結構面;

4 調查新構造運動和活動斷裂的發育情況和活動年代。

5.3.2 褶皺的工程測繪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查明褶皺的褶皺軸位置、走向變化和傾伏形態等基本要素;

2 查明褶皺類型、規模、形態、頂部的特征;

3 查明組成褶皺的地層時代、巖性、相變或地層厚度的變化,以及劈理和拖拽褶皺等低序次構造特征;

4 查明褶皺核部巖層的破碎程度和兩翼層間錯動發育情況;

5 查明褶皺的形成時期,分析影響褶皺形成的主要因素、形成機制和與其他構造的組合特征。

5.3.3 斷裂的工程地質測繪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查明斷裂的位置、產狀、規模及其平剖面上的形態特征和展布特點,與斷裂配套發育的次級構造;

2 查明構造破碎帶和影響帶的寬度及其變化情況、膠結程度、巖脈充填情況和斷裂面附近巖石、礦物的壓扁、拉長、切斷、扯開及定向排列等變形現象;

3 查明斷層泥、碎塊巖、角礫巖、片狀巖、糜棱巖等各類構造巖的工程地質特征;

4 分析斷裂結構面的力學性質、形態特征、序次和組合關系,并根據斷裂切割地層或巖脈時代,分析斷裂的形成時期;

5 根據斷裂兩側巖層層位的對比,旁側構造的特征、斷裂面的擦痕和階步等痕跡,判斷斷層兩盤相對錯動方向和活動次數;

6 測定斷距時,應區分視斷距、水平斷距和鉛直斷距,并應注意空間變化情況。

5.3.4 構造結構面的工程地質測繪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查明結構面的類型、性質、產狀、組合形式、發育程度、延展情況、閉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況和充填物性質以及充水性質等;

2 分析結構面在不同巖性和不同構造部位中的發育規律及隨深度的變化;

3 進行節理裂隙分組,觀測研究切斷錯開、限制終止等分布規律以及共軛配套規律,分析節理裂隙的成因類型。

5.3.5 節理裂隙統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小比例尺工程地質測繪,節理測繪可結合區域構造進行,宜了解主要節理的產狀、性質、組數和密度;

2 中、大比例尺工程地質測繪,應結合擬建工程的位置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專門的節理裂隙統計,統計點不應少于兩點;

3 統計點宜布置在測繪調查區范圍,選取風化程度較低,出露面積不小于2m2的基巖露頭點;

4 現場繪制節理裂隙編錄圖,比例尺可選用1∶50~1∶10;

5 宜采用掃描線法或取樣窗法獲取結構面節理面產狀樣本進行統計,可采用玫瑰圖和極點赤平投影等密度圖、極點圖、等密圖等對結構面產狀、發育規律進行分析,確定優勢方位結構面的產狀。

5.3.6 活動斷裂的工程地質測繪除應符合本規程第5.3.3條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調查活動斷裂的斷層崖、斷層三角面、沖溝走向的錯位、洪積扇的遷移等地貌特征;

2 活動斷裂對地下水、地表水系和植被發育的影響情況;

3 第四系的斷裂活動痕跡及特征,根據有斷裂活動痕跡地層或上覆地層的地質年齡,初步確定斷裂活動的最新時限,區分全新活動斷裂和非全新活動斷裂;

4 根據區域構造和地震資料,分析斷裂與地震活動的關系,明確斷裂帶歷史地震或古地震的震級;

5 對全新世仍有活動的斷裂,應進行全新活動斷裂分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德惠市| 平定县| 宣武区| 洮南市| 手游| 武定县| 穆棱市| 吴堡县| 理塘县| 成武县| 太康县| 寿光市| 昌吉市| 祁门县| 安康市| 铜梁县| 金溪县| 旬阳县| SHOW| 靖宇县| 凤庆县| 淮滨县| 涿鹿县| 泸西县| 赣州市| 古蔺县| 墨竹工卡县| 双峰县| 谢通门县| 喀喇沁旗| 乌拉特后旗| 吴桥县| 泊头市| 南乐县| 桃江县| 宜丰县| 南江县| 闻喜县| 开封市| 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