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9.2 總平面布置

9.2.1 總平面布置應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和場地條件,合理劃分功能分區;廠區及功能分區內各項設施的布置應緊湊、規整,各功能分區連接便捷,應減少人流、貨流交叉干擾。

9.2.2 廠區至少應設置兩個出入口,宜位于不同方位;當設在同方向時,間距宜大于150m。廠區出入口應分為人流出入口和貨流出入口。

9.2.3 廠區的建(構)筑物布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并應兼顧道路、綜合管線、衛生防護距離及綠化等的要求。

9.2.4 生產、公用及輔助設施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備料、制漿及漿板等車間的廠房應靠近廠區主要通道;

2 壓縮空氣及軟化水站等應靠近主要生產設施布置,壓縮空氣站宜布置在散發爆炸性、腐蝕性和有毒氣體及粉塵的建筑物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3 總變電所應便于高壓線進、出,布置在廠區邊緣總進線處,不宜設置在多塵、有腐蝕性氣體和有水霧的場所附近;

4 變配電所的位置應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廠房結構與布局、負荷容量和分布綜合確定,宜靠近負荷中心;

5 鍋爐房宜布置在廠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上風側的邊緣地帶,并應便于物料運輸;

6 給水凈水設施宜靠近水源地或水源匯集處,區域管網供水則宜布置在靠近水源方向的廠區邊緣區域;

7 循環水設施應布置在所服務的生產設施附近,不宜設置在散發粉塵和有可溶性化學物質的區域;

8 污水處理設施應布置在廠區地勢較低的邊緣地帶,結合城市排污體系,宜位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9 廢氣處理設施應靠近蒸煮、洗滌、蒸發濃縮、二氧化氯制備等生產設施布置,并宜位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10 堿回收裝置、二氧化氯制備裝置、二氧化氯儲罐區、甲醇儲罐區以及白泥回收等裝置應位于廠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11 各功能區和主要生產設施四周應設運輸車行道,且路寬、凈高、坡度均應滿足消防車道的要求。

9.2.5 儲罐區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儲罐區應按物料性質分類布置,其位置應滿足生產、儲運裝卸和安全防護要求;

2 儲罐區與廠區內的行政辦公設施、生活服務設施及廠外生活服務設施之間應保持防護距離;

3 酸、堿儲罐區應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并應防止對地下水的影響,并應設置防泄漏圍堰及排泄漏溝道;

4 鹽酸、液氯儲罐區應布置在廠區邊緣和人流較少地段,并應位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區域內應設置實心安全防護圍墻;

5 儲罐區四周應設置運輸車行道,且路寬、凈高、坡度均應滿足消防車道的要求。

9.2.6 倉庫及原料儲存區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全廠性的公用倉庫及原料儲存區,應根據儲存物料的性質、貨流出入方向及供應對象等因素,并按不同類別相對集中布置,應便于運輸、裝卸和管理并留有裝卸區域及空間;

2 原料儲存區宜設置在廠區、居民居住地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并應設有消防水源和消防環道;

3 原料庫及原料中間庫應靠近備料車間;

4 成品庫及成品中間庫應靠近漿板車間;

5 倉庫及原料儲存區四周應設置運輸車行道和消防環道;

6 氯酸鈉儲存庫、甲醇庫應為甲類倉庫,與最近建筑物的距離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

9.2.7 行政管理設施及生活服務設施宜位于廠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并應設置在廠前區;廠前區應靠近廠區主干道及主要人流出入口,并應結合區域規劃要求統一布置。

9.2.8 廠區道路宜采用城市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寬度不宜小于6m,路面上方凈空高度不宜小于4m,道路轉彎半徑不宜小于9m;支道路寬不應小于4m,路面上方凈空高度不宜小于3m,道路轉彎半徑不宜小于6m;消防車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4m,路面上方凈空高度不應低于4m,道路轉彎半徑宜為9m,不應小于6m,供大型消防車使用時,消防車道的凈寬不應小于6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保市| 吉木萨尔县| 习水县| 霍邱县| 青田县| 沙田区| 长岛县| 巴林左旗| 乌恰县| 高邮市| 若尔盖县| 清水县| 黄骅市| 汶上县| 合川市| 西宁市| 庄河市| 泗阳县| 滁州市| 麻城市| 开远市| 岳西县| 汤阴县| 阳山县| 永嘉县| 来安县| 昌黎县| 闸北区| 霍城县| 从江县| 东山县| 油尖旺区| 平顶山市| 葫芦岛市| 佳木斯市| 奉新县| 永清县| 海口市| 巴彦淖尔市| 商南县|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