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絕交碑

聽到蘇八娘自盡的噩耗,蘇洵倒在椅中,一時竟說不出話,轉瞬便號啕大哭起來。眾人亦站著痛哭拭淚。巢谷憤怒不已,飛身沖到家門外的街道,一把抓住送信人,不由分說,提拳便打。蘇軾忙追出,哭著制止道:“巢谷兄住手,不關他的事!”送信人拼命掙脫著,顫抖地說:“壯士……莫打,這……這是少夫人生前托我送的信!”巢谷甩開送信人,接過信,一看更是傷心不已,連聲叫“大姐啊大姐”,亦大哭起來。眾人趕上來,聽說消息后都大怒,圍住送信人就要動手。蘇軾制止住眾人,和巢谷走進屋中。送信人抱頭鼠竄,跌跌撞撞地跑了。

屋內一片哭聲。蘇洵倒在椅中,捶胸頓足,哭著說:“女兒啊,都怪父親啊,這么快你就隨你母親去了。我后悔啊,當初你不愿走,是我非要將你送走!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老天爺啊,你不公啊!”采蓮站在一旁,邊哭邊勸道:“老夫人多次要把大姐接回來,可程家不讓。這怨不得老爺和老夫人。”

巢谷走上前,將信遞給蘇洵,擦干眼淚,說:“老爺,這是程家送來的,是大姐臨終前寫的信。大姐生不能回來,死了也不做程家的人,要和伯母葬在一起。”蘇洵匆匆接過信,看罷又大哭起來。

巢谷收淚道:“哭有何用?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他們程家逼死了人,我這就要他們償命來!”說完轉身就走。蘇洵叫住巢谷,冷靜下來,說:“且慢,不得惹事。你姐姐若說是被逼死,也是禮法所逼。說程家逼死她,哪里有證據?”巢谷搶道:“難道就這么算了不成!”蘇軾也收住眼淚,對蘇洵說:“即使不要程家償命,也要把姐姐迎回來,和母親安葬在一起。”眾人點頭稱是。

蘇洵搖搖頭,嘆了口氣,說:“軾兒,這樣做于禮不合,程家的人豈會愿意?”蘇軾心中不平,說:“父親不是歷來蔑視俗禮嗎?再說,程家失大禮于先,我家不循小禮于后,怎能怪我?”蘇洵擺擺手,厲聲道:“軾兒、轍兒不可去!”蘇軾、蘇轍一齊問道:“如何不可去?”蘇洵沉吟片刻,低頭說:“此事將來傳到朝廷,恐怕不利于你兄弟……”蘇軾正色道:“父親,情理之事,禮法不能禁,就是傳到朝廷,我也敢冒這天下大不韙!”

巢谷實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搶上前道:“伯父,不煩子瞻和子由出面,由我帶人去把大姐搶回來。”說完,轉身就走。蘇軾、蘇轍不由分說,也喊著追上去。蘇洵見此狀,自知不能勉強,遂大聲叫道:“巢谷,不要用強!”

巢谷急匆匆地走出大門,門外圍了許多家街坊鄰居。巢谷憤怒地對眾人說:“天殺的程家,逼死了蘇大小姐,我們今天去迎蘇大小姐回家,有愿意去的,跟我來!”眾人聽此,紛紛附和道:“我們都去。那程家是惡霸,十里八鄉,誰不知道。要程家償命!為蘇大小姐報仇!”大家拿上棍棒、鎬鏟,氣勢洶洶地朝城外程家村奔去。

蘇軾和蘇轍跑出大門,看著遠去的人流,著急地大喊:“巢谷兄不要莽撞!”說完也追著人群跑去。

巢谷領眾人來到程家村,只見莊園內并未掛孝,巢谷更加生氣,想到程家連死去的人都不能給一點同情,真是太過霸道了。程家家丁見來人氣色不對,慌忙關上大門。巢谷以拳砸門,大聲叫“開門”,聽不到應答,便縱身一躍,跳過院墻,從里面將門打開,隨行眾人便一擁而進。

此刻,眾家丁擁著程之才來到院中。這程之才即是蘇軾的姐夫,也是蘇軾母親的侄兒,但仰仗著程家財大勢大,異常頑劣,連蘇家也不放在眼里,在眉州名聲極壞。當年蘇八娘因母親的緣故,嫁入程家后,一直受到公婆和丈夫的虐待,以至今日含恨自盡。

程之才素來驕橫成性,看到巢谷竟越墻進得院中,不禁大怒道:“青天白日,誰敢越墻搶劫!”巢谷亦怒道:“今天就是要搶回蘇家小姐,還要你償命!”程之才不屑地“哼”了一聲,轉即正色命令家丁:“誰敢進屋,亂棒打出!”說完,看都不看巢谷一眼,轉身欲走。眾家丁得了命令,氣勢大增,轟然答道:“是,少爺。”便舉起棍棒,圍成一圈。

巢谷更加憤怒,還怕這小小眉州的一個鄉紳紈绔嗎?想到此,也顧不得蘇洵的囑咐,不由分說,一陣拳腳,便將眾家丁打得東倒西歪,很快來到程之才面前,提拳要打。忽聽得門外傳來蘇軾的聲音:“巢谷兄,不要傷人,趕走即可!”巢谷這才松手,程之才踉蹌著退了幾步,看到蘇軾兄弟來了,亦無言以對。

蘇軾、蘇轍來到院中,看也不看程之才一眼,沖到棺材前,跪著哭道:“姐姐啊,弟弟今日迎你回家,再也不必到程家來了。姐姐!”聽到此,隨行眾人皆忍不住落淚。蘇軾很快收住淚水,一聲吩咐,眾人便將蘇八娘的棺材抬出程家,留下程之才和被打傷的眾家丁在院中不知所措。院門外一幫村民也恨恨地指點著程家,議論中夾雜著罵語。

蘇軾兄弟把姐姐的靈柩運回家,家中又是一陣哭聲。蘇洵雖知這樣做于禮法不合,但天生耿介的性格與喪女之痛壓倒了理智,最終同意將八娘的靈柩停放家中,等大殮后葬于蘇家墓地。

當然,程家很快就把蘇軾搶回蘇八娘靈柩之事告到知州衙門。知州吳同升也聽說過程家仗勢欺人的種種傳聞,何況他和蘇家關系不錯,又素聞當朝皇上說蘇軾兄弟皆有宰輔之才,因此,這件事雖然是蘇家做得不對,但他在堂上也僅僅對程家人搪塞一下,然后親自來到蘇家商量處理辦法。

蘇洵把吳同升讓到正堂,分賓主落座。吳同升把程家告蘇家打人搶尸之事說與蘇洵。蘇洵早知程家會惡人先告狀,但又不好為難好意的吳同升,就說:“那知州大人就按律治罪好了。”吳同升忙笑道:“那哪成,你家兩位公子都是未來的宰輔,誰人不知!”蘇洵忙說:“聽吳大人的意思是我蘇家以勢欺人嘍?要論勢,我們父子三個,一對半書生,我們可沒有程家的勢大啊!”吳同升笑道:“哪里,哪里,聽我說完。我的意思是此事不能張揚,若是將來傳到朝廷,對兩位公子都多少有些不便。”蘇洵聽完,起身作揖道:“多謝知州照顧周全。”吳同升起身回禮道:“應該的,應該的。”兩人坐下,吳同升接著說:“嗯,我對程家說,兩邊鬧起來都沒有好處。程家老先生官居知府,背上個虐殺兒媳的罪名,也不好聽。我做個和事佬,你這邊不告程家逼死人命,程家不告你打人搶尸,就此息事寧人,您女兒還是安葬在蘇家祖墳。您看如何?”蘇洵深知此是萬全之策,只是想到女兒,沉吟一會兒,低頭說:“唉,只是委屈了女兒。”

蘇洵既已答應,吳同升便說:“那好,明允公既已答應,寫好判詞,兩邊畫押告結。只是……”蘇洵說:“只是什么?”吳同升面露難色,說:“巢谷將程家的幾個家丁打成傷殘,恐怕不免要追究!但與兩位公子無關。”蘇洵憤怒地站起,說:“程家家丁作惡多端,人人恨不得食肉寢皮,沒有打死就算他們運氣了。”吳同升點頭嘆道:“明允公,要不這樣,你先讓巢谷出去避避風頭,我胡亂發個告示,虛張聲勢一番就算了。巢谷只要出了眉州,就一切無礙了。”蘇洵緩緩坐下,支吾半晌。吳同升見狀,說:“明允公,不要太為難下官。”蘇洵略為沉吟,說:“也好,巢谷本來就該找他師父去了。”

夜晚,蘇洵把巢谷找來,把吳知州的想法告訴了他,不忍地說:“巢谷賢侄,只能委屈你暫避風頭。”巢谷正氣凜然地說:“伯父哪里話,這有什么委屈,就是赴湯蹈火,又有何懼。要不是子瞻哥哥在后面喊得緊,說不定連那程之才也打死了,打死了他,再尋他老子一并打死,也好為大姐解氣!”

蘇洵搖頭道:“賢侄,你錯了。”巢谷忙問為什么。蘇洵說:“你就是把程家的人都打死,你大姐也解不了氣。”巢谷一驚,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蘇洵接著說:“程家是不對,但你卻沒有想過,你大姐為何不能離開那個家?錯在禮法,這是你、我乃至天下人都不能違抗的啊!你大姐最后是想一死解脫啊。”巢谷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蘇洵轉頭對采蓮說:“給巢谷多準備些盤纏,將我那匹馬送給巢谷。”采蓮答應著出門,巢谷行禮告別道:“伯父,多保重,侄兒走了。”

轉眼間,大殮已過,蘇八娘的靈柩下葬了。蘇家在新墳前化紙、哭泣。蘇洵召集本族數十位長者立于蘇家祖墳一端,哀戚的神色中夾雜著憤怒。在祖墳這端,眾多家丁無聲地立下一塊碑,碑上刻著五個遒勁的大字:蘇程絕交碑。

碑立好,蘇洵悲憤地宣讀道:“程家三代朱門,累世膏紈。然老不樹德,少行不檢;孝道不昌,家規不顯;外欺鄉里,內縱兇頑;驅稚逐幼,霸田攫產;欺凌吾女,使赴黃泉。洵也不才,但知恥廉。蒼天做證,長輩為眼;蘇程絕交,永世蹇緣。吾女未嫁,蘇墳是返。此碑為記,以示鄉賢!”蘇洵言罷,轉向本族長輩深施一禮。

施禮畢,蘇洵走向東側程夫人的墳邊,悲聲說道:“夫人啊,女兒終于能和你在一起了,夫人泉下有知,你們好相扶將吧!軾兒、轍兒守制期滿,不日我們就要赴京了,不知何時再來看你。請夫人記著,無論我到哪里,你墳頭的萋萋荒草,就是我蘇洵的安身之處。”

蘇洵又轉向女兒的新墳前,哭道:“女兒啊,是爹爹不好,是爹爹對不起你!爹爹不該同意你嫁到程家!爹爹終于遂了你的心愿,你永遠都是蘇家的人,你和母親永遠在一起了,誰也奪不走你,誰也不能把你們分開了。”說完眾人大哭,墳地一片凄惻慘淡之景,只見燃燒著的紙灰在空中飛舞不絕,飄向天空……

在這漫天飄舞的紙灰中,蘇軾依稀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姐姐帶著他們兄弟倆在家中的蓮花池塘邊賞花。蘇轍說:“姐姐,我給你出個詩謎,你來猜猜好嗎?”姐姐笑道:“好啊!”蘇轍便一本正經地說:“我有一間房,半間租與輪轉王;平時看不見,用時閃金光。”

蘇軾猜到了,姐姐當然也知道是木工用來畫線的墨斗。她略一沉吟,笑道:“弟弟的謎語果然是好。我也用你的謎底出一詩謎。好嗎?”蘇轍拍手稱好。蘇八娘吟道:“我有一只船,搖櫓又拉纖;去時拉纖去,回時搖櫓還。”

蘇軾當然不甘示弱,也跳著說:“我也有,我也有,這個謎底我也有一詩。我有一張琴,琴弦藏腹中;為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

蘇八娘拍手說:“好詩謎,好氣魄!”

…………

蘇軾默念起當年的三首詩謎,心想:“我姐弟三人的謎底雖都是墨斗,但言為心聲,詩言其志。弟弟的詩謎極合他的性格:沉靜寡言,卻胸有成竹,‘平時看不見,用時閃金光’,將來定成大器!我要‘彈盡天下曲’,豈不與我今日之志向相關。可姐姐呢,這首詩從今日看來,仿佛已成詩讖!”想到這里,蘇軾不覺更感悲痛。

三年守制期滿,蘇洵不日就要帶蘇軾兄弟進京。這三年里,由于朝內守舊勢力過于強大,與蘇軾同科的進士紛紛外放,每日上朝也還都是原來那些老面孔。這讓歐陽修、范鎮等人有些怏怏不樂,但也無計可施。而王珪、胡宿、呂誨這些人倒很舒暢。

這日,歐陽修和范鎮來到汴河碼頭,送別他們深為器重的一位學生——章惇。歐陽修嘆道:“唉,子厚,一年不到,你已是老夫送走的第十個新進了。文風改革好不容易初有成效,正需深根固本之時,你等卻一一外放,如今靠誰來改?難道靠王珪來改嗎?哼!”范鎮也說:“此去陜西,任重道遠,子厚好自為之。”章惇行禮道:“二位恩師,學生今雖外放,卻將時時不忘文風改革之大業,隨時聽候恩師調遣,待命回京。學生就此別過,恩師多多保重!”歐陽修、范鎮點頭嘆道:“子厚,且行且珍重,相信你我師生不日就會再見。”章惇立于帆舟上向二老作揖拜別。

看著章惇帆船遠去,范鎮和歐陽修來到汴京會仙樓,聽得樓下張山人在說書,他的徒弟在一旁擊鼓和之:“今日在下給諸位來一段‘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咚咚)。話說唐玄宗皇帝朝,有個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咚咚)。乃西梁武昭興圣皇帝九世孫,西川錦州人也。其母夢長庚入懷而生,那長庚星又名太白星,所以名字俱用之(咚咚)。那李白生得姿容美秀,骨格清奇,有飄然出世之表。十歲時,便精通書史,出口成章,人都夸他錦心繡口,又說他是神仙降生,以此又呼為李謫仙(咚咚)。有杜工部贈詩為證: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咚咚)”

兩人點上酒菜,范鎮嘆道:“兩年多了,朝政一天不如一天。”歐陽修點頭道:“是啊!圣上龍體欠安,精力不濟,這千頭萬緒,真是不知從何理起啊!”范鎮說:“這正需蘇子瞻這樣的青年才俊啊!唉,永叔,三年已過,蘇軾兩兄弟為何還回不來?無論如何,必須保住蘇子瞻這翰林院學士之職!”歐陽修點點頭,又一臉不平地說:“范公,可如今臺、諫兩院,勢力較從前更大,清議漸漸變成了議而不決,甚至成了棍子、鞭子,動輒以言官無罪要挾皇上,也不好惹啊!”范鎮憤然道:“惹得起要惹,惹不起也要惹。這大宋的朝廷難道成了御史諫官的一言堂不成!好在蘇軾兩兄弟就快回來了。不過為文風改革大計,也還須盡快就地提攜人才。”歐陽修忙問:“有合適的人嗎?”范鎮捻須說:“有,就在開封府。”

此時,從下面傳來張山人的說話聲:“李白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咚咚)’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咚咚)’李白奏道:‘臣前入試春闈,被太師楊國忠批落,太尉高力士趕逐,今日見二人押班,臣之神氣不旺(咚咚)。乞皇上分付楊國忠與臣捧硯磨墨,高力士與臣脫靴結襪,臣意氣始得自豪,舉筆草詔,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咚咚)’天子用人之際,恐拂其意,只得傳旨,教‘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咚咚)。”說完,傳來聽眾的轟然叫好聲。

歐陽修、范鎮聽到這里,對望了一眼,也哈哈大笑起來。范鎮笑道:“蘇軾之才,可比李白。”歐陽修略顯猶疑,說:“但愿不要像李白一樣遭人讒毀。”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十月,蘇軾丁憂期滿,舉家乘船經岷江入長江,沿長江至荊州,然后取道陸路至汴京。

這日,船行至嘉州,即今之樂山。古語有言:“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此地最有名的莫過于開鑿于唐代的凌云大佛,今名樂山大佛。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被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蘇洵父子立于船上,無聲地仰頭凝視著如此莊嚴的大佛。還是蘇軾打破了沉默,向蘇洵說:“父親,佛像為何要雕刻得如此之大?”

蘇洵仰望著佛像,說:“人心不大,佛像才大!”

蘇轍接著問道:“是人在佛心里,還是佛在人心里?”

蘇洵答道:“人心太小,人就在佛心里;若是人心甚大,那佛就在人心里。”

蘇軾接著問:“佛有心嗎?”

蘇洵答:“佛無心。”

“既是佛無心,那又如何裝得下人心?”

“那是因為人有心。”

蘇轍問:“父親,人若無心,還是人嗎?”

蘇洵笑笑,看看蘇軾,蘇軾領會父意,說:“人若無心,便是佛心。”

蘇洵贊許地點點頭,蘇轍也低下頭沉思。

船已過佛像,在江面緩緩行駛,三人依然立于船頭,欣賞著江面及兩岸的風景。史云扶著王弗也走出船艙透透氣,此時王弗已懷孕幾月,可看出小腹微微隆起。兩岸回蕩著老艄公的歌聲:“我住長江頭,江水向東流,我搖那船來我行舟。妹妹那個問我何所有,只有那腰間一壺酒,一壺酒。”

蘇軾看著江岸,說:“父親,我們不知何年才能回來!”蘇洵說:“等我死的時候,你們要把我送回故鄉!”蘇軾忙說:“父親身體康健,百年可期,何出此言!”蘇洵深情地說:“我想念你們的母親啊!”蘇軾、蘇轍皆低頭不語。是啊!他們兄弟此次出蜀,雖壯志凌云,各有著遠大的志向,但畢竟還是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依依不舍,何況這里還有他們的母親呢?

蘇洵見他兩兄弟也沉入對故鄉的依戀,遂打起精神說:“看這景色多美,你們兄弟兩人就以《初發嘉州》為題各留詩一首吧!”王弗和史云聽說,便道:“好,我們去磨墨!”兩人忙著鋪紙、研磨。一切就緒,蘇軾提筆,思索片刻,便不作停頓地寫完,而另一邊蘇轍邊構思,邊下筆。

不一會兒,船靠岸休息,蘇軾與蘇轍在岸邊等候。蘇轍看著江面,悠悠誦著蘇軾剛寫的詩:“‘朝發鼓闐闐,西風獵畫旃。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蘇軾看到身后一隊乞討的流民正好路過,他們衣衫襤褸,蹣跚不已。蘇軾聽到剛走過去的一個流民說:“這些做官的人,還有心在這里吟誦酸詞,他們是從不知道我們小民的死活。”另一位流民說道:“他們有皇糧可吃,哪會理會我們腹中饑餓,連說話的勁兒都沒有。”蘇軾聽見這話,臉色一紅,低下頭去。

蘇轍見此狀,安慰道:“哥哥不要介意,這些饑民心有怨言,把哥哥當作無能庸輩了。”蘇軾說:“子由,我并非介意。我等一路行舟過來,大旱所及之地,餓殍遍野。你我身為朝廷官員,無力相助,我好生慚愧。”蘇轍嘆道:“唉,哥哥,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你我還未入仕,不必如此掛懷。”蘇軾搖搖頭,想說什么又沒說出口,一臉憂思地看著江面。

歷時三月,蘇軾一家終于在年底來到汴京。此時的大宋朝歷經百年承平,朝內也是人才濟濟,諸如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范鎮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在朝廷供職。這日,蘇軾一家回京的消息很快傳到各大臣家中。歐陽修、范鎮自不必說,兩人作為蘇軾兄弟的恩師,早就接到書信,算到蘇家今日可到汴京。同時,司馬光、王安石、王珪等也同日收到信息。

司馬光學問淵博,人品高尚,秉性剛直,乃當時史學大家,但政治思想比較保守,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司馬光有一女兒,正值二八年華,愛玩正是她的天性,只是司馬光性情偏于古板,家教甚嚴,平時不準她隨意外出。

一年元宵佳節,夜晚的御街燈市如晝,游人如織,紅男綠女,無限繁華。司馬光的家人匆匆看過,往家中走去。家人進得屋中,對司馬光的夫人說:“夫人,今年燈市格外熱鬧,您要不要帶小姐一起出去看看!”聽到家人的提議,司馬光的女兒便連聲撒嬌道:“母親,我要去,我要去。我成天在家里,悶死了。”司馬光夫人張氏嘆道:“是應該出去看看,可是每年你父親總是不讓出去。”女兒拉著張氏的衣服嚷道:“女兒長大了嘛,父親還能不讓我出去!”張氏看著女兒,無奈地說:“嗯,咱們去跟你父親說說,娘帶你出去。”女兒高興地連聲叫好。

母女倆來到司馬光書房,房內書籍滿屋,但十分整齊,司馬光正埋頭著書。張氏進來說道:“老爺,今天歐陽大人命人送來帖子,說是眉州‘三蘇’已回到京城,約您和范鎮大人、王安石大人明日下午到懷遠驛去看望!”司馬光興沖沖地站起,搓著手高興地笑道:“哈哈,‘三蘇’回來了,好,明日早朝,我一定奏請皇上讓蘇軾快入翰林院,這樣我修史也多個幫手。”隨即坐下,接著著書。

張氏看看女兒焦急的神色,吞吞吐吐地說:“老爺,你看……”司馬光頭也不抬,問道:“什么事?”張氏說:“今天是元宵節了……”司馬光抬頭,恍然悟道:“哎呀,這不才剛過年嗎,怎么就到元宵節了!著書得抓緊啊!”張氏說:“老爺只忙著著書了,帖子上午就送到了,怕打擾你,也沒敢告訴你。”司馬光邊寫邊說:“哦,我已吃過飯了,你帶著女兒吃去吧!”張氏說:“我們也已經吃過了。”司馬光抬起頭,疑惑地問道:“哦,那……夫人莫非有什么事?”張氏忙說道:“老爺,你知道,汴京的元宵節花燈,天下聞名,熱鬧非凡……”不等張氏說完,司馬光就憂慮道:“是啊,是太靡費了,可朝廷為了裝點太平景象,年年都是如此。等有機會我要上奏皇上,削減燈市之費!”說完又低下頭著書。張氏不耐煩地說:“老爺……”司馬光也不耐煩地問:“還有什么事?”張氏囁嚅道:“女兒,女兒……想出去看看花燈!”司馬光沉吟片刻,說:“也是,孩子的天真之性,還是不可泯的。好吧,那就讓家人出去買一盞回來,掛在屋門前看好了。”張氏萬萬想不到聽到這樣的答復,面帶怒色,一時語塞。女兒再也忍不住,沖上前,生氣地叫道:“父親!你怎么能……”張氏也壯膽說道:“家里就算有一盞燈看,哪有御街上那么多人看!”司馬光抬起頭,驚異地說:“什么?看人?不行不行!”忽然又仿佛回過味兒來,說:“難道我不是人嗎,看看我不就行了!”張氏一跺腳,氣道:“女兒,走,不看了。”邊說邊拉女兒出去。女兒還是扯著張氏的衣袖,回頭看著司馬光,略帶哭腔地離開了。司馬光似乎渾然未覺,接著低頭著書。

王安石不僅是詩文大家,也是銳意改革的政治家,后來他在神宗朝發起熙寧變法,但改革的思想在仁宗朝就已經形成了。就在蘇軾回京之時,王安石正在寫一封彪炳史冊的奏章——《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這篇文章和此后蘇軾的《上神宗皇帝書》皆洋洋萬言,是宋朝歷史上齊名的兩篇萬言書。尤其是王安石的這篇萬言書,更是指導此后神宗朝改革的總的政治綱領。只是上書之時,仁宗帝力不從心,雖欣賞而無法施行罷了。

王安石學問、人品與司馬光差可比擬,但是生性不拘小節,因此他的書房十分凌亂,書籍滿屋,隨手亂扔,與司馬光的嚴謹和整潔大相徑庭。

這夜,王安石埋頭書寫萬言書,揉眼時忽看到一張帖子,于是大喊道:“這是誰送來的帖子?”王安石博聞強識,寫書時很少要書童找書核對,因此書童在一旁瞌睡,聽到喊聲,猛然驚醒,起身答道:“是歐陽修大人送來的,說是蘇家父子快要到京了,要大人明天下午到懷遠驛與他們接風洗塵。”

王安石應了一聲,忽然看見一個盛裝的女子站在旁邊,驚奇地問:“你是誰?在這里干什么,怎么還不去睡覺?”這位女子緊張地囁嚅道:“我,我……”王安石又問道:“我怎么沒有見過你?奇怪,夫人,夫人……”身材肥胖的夫人吳氏急忙穿衣趕來,看見情形,不禁失笑:“老爺叫我干什么?”王安石說:“帶這姑娘去睡覺!”吳氏笑道:“我是讓她來服侍你的。”王安石低頭書寫,邊說:“我有書童就行了,不要人服侍了。”吳氏嗔道:“榆木腦袋,我是讓她伺候你休息的!”王安石抬起頭,愣了一會兒,回過神來,說:“嗨,我半夜作書,怕擾你睡覺,總是輕手輕腳,甚不方便,這才搬到這書房來睡的。若這女子也在書房里睡,我豈不是半夜作書又要輕手輕腳!去吧!”

王安石雖有一個兒子,但吳氏已多年沒有生育,就一直有意讓王安石納妾,王安石總是以公務繁忙拒絕了。這次吳氏干脆找了個漂亮女孩送到丈夫眼前,沒想到還是這般被拒。吳氏氣不打一處來,想發作又似乎沒有道理,便支吾著:“你……一段木頭!”

王安石低下頭繼續書寫,說:“去吧,夫人,莫攪擾我了,我給皇上的奏章即日就要完稿了。”那女子含著眼淚,委屈地看著吳氏,也不知說什么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乌拉特中旗| 贞丰县| 文登市| 达拉特旗| 蚌埠市| 大城县| 天峨县| 金门县| 巍山| 栾川县| 青冈县| 新津县| 神池县| 徐闻县| 铅山县| 麦盖提县| 衡山县| 台南县| 蒙城县| 若羌县| 濉溪县| 三门峡市| 永寿县| 乌苏市| 新余市| 虹口区| 江山市| 河池市| 中方县| 固始县| 保康县| 高唐县| 博罗县| 项城市| 镇安县| 澳门| 台中市| 额济纳旗| 文成县|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