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共產黨宣言》
- 永遠佇立的豐碑
- 木餅木
- 1185字
- 2021-05-07 18:05:54
同年(1914年)冬天,一個男孩伴隨著大雪出生,其父劉三愿他一生順遂,便取了這個名字——劉順。
由于劉三從小對知識的渴求很大,同樣也對自己的孩子多為教育,使得劉順自幼受到父親的影響極大。現在看來,劉順的思想在同齡人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都已經算是出類拔萃。
1920年月1月,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出獄后,從BJ大學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準備帶到上海譯成中文。***到上海后聽說有一個名叫陳望道的留日青年正在夜以繼日地在家鄉從日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立刻把英文版《共產黨宣言》托人捎給陳望道,供他翻譯時參考。實際上,在此之前,留日學生中后來成為國民黨重要人物的戴季陶也想翻譯這本書,無奈日文翻譯水平差,只好讓精通日文的陳望道翻譯。陳望道深知責任重大,毅然辭去浙江第一師范教師之職,立即返回家鄉的一個小山村。當時陳望道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主要考慮到政治風險和人身安全。這里十分偏僻,群山包圍,離浙江義烏縣城較遠,外來人幾乎沒有。盡管家中也有好房子住,但他不愿意讓兄弟姐妹知道,所以自己把這間網塵密布的柴房作為自己的房間。經過幾個月的嘔心瀝血,譯稿完成。本來譯稿準備在《星期評論》連載,但《星期評論》被停刊。沒有經費,《共產黨宣言》無法出版。恰巧此時,第三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來訪,聞知此事,出錢秘密成立印刷所資助該書出版。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發行。印數1000冊。由于排版錯誤,書的封面文字印成了《共黨產宣言》。9月《共產黨宣言》第二版發行,把第一版的印刷錯誤改正了。該書在中國現存僅有9本,把馬克思、恩格斯譯為馬格斯和安格爾斯,把最后一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譯為“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呵!”
《共產黨宣言》,別稱《共產主義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執筆寫成,于1848年2月21日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
《共產黨宣言》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該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共產黨宣言》第一次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歷史才能得到說明。
從原始社會解體以來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個歷史包括一系列發展階段,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擺脫任何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資產階級的剝削統治下解放出來。
《共產黨宣言》直接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一大所發布的成立宣言、最高和最低綱領,處處閃現著《共產黨宣言》內容的痕跡。
《共產黨宣言》直接培養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都和《共產黨宣言》有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