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成型

  • 樹林小院
  • 張洪水
  • 2914字
  • 2021-04-11 20:00:36

五六月雨水多了起來,老張砌墻的這幾天,隔天都下雨,好在都是毛毛雨,下一陣停一陣。大江說小雨基本不影響進度。陳師傅找來塑料薄膜,蓋在剛砌好的墻頭。南院墻砌后,老張爬上基本成型的二樓,站在還是臨時欄桿的陽臺上看看,感覺很有成就感。

院墻的弧度很柔和,小陳師傅在用舊黑瓦做墻頭,預留了要裝燈的位置。這個墻頭是老張的意見,本來圖紙上是沒有的,老張臨時加上去了,覺得舊瓦配著山石墻挺搭配的,光禿墻頭更舒服些。大江同意了,跟小陳商量了下做法,直接加蓋。

小樓邊的平房墻體已經做好了,正在澆房頂。本來張樹林想做舊式的木梁瓦房頂,大江說那都是過時做法,費工夫,維修也麻煩,建議做平頂,樓頂也可以用,如果真喜歡瓦頂,可以后面裝修出來。老張堅持了兩次自己的意見,就妥協了。廚房位置的屋頂裝修成瓦頂,其他的就留著平頂,欄桿圍起來。

院子里亂七八糟地堆著材料,花園菜地,小路和藍色水泥地還沒有影子。張樹林一直懷疑他會不會去種花。種菜倒是靠譜些。大江說這個你定,實在不行就都種菜,反正就修條小路隔一下而已。

一半西屋還立在將成為樹林和小池塘的地方。平房開始做基礎時候,大江跟老張商量著,樓房的新屋子先刷一間出來讓老張住進去,新平房占到西屋不大點位置,西屋先拆一半,留一半,那些雜物再將就幾天。等小樓一樓都刷好了,到時候把西屋的雜物都一齊弄過去。老張沒什么意見。

現在,原來的院子就剩下這半座舊西屋了。西屋北面的墻已經沒有了,土灶臺還沒破拆,廚房已經挪走了,這半個月吃飯要走去姨媽家吃。表嫂還抱怨了好幾次,少了兩個鍋做飯都慢了。兩邊的側墻給拆了1/3,連著1/3的房梁瓦片都沒有了。殘破,只可以用殘破來形容。

老張有些感慨,掏出手機拍了一張,發了社交空間。李玉秒回了一句“張大爺念舊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這一半西屋準備下個月初拆掉。

連著西屋的舊西墻已經全拆了,正好拆到原來的西院門那。北邊的舊墻倒是還在,等最后和小樹林一起整。兩個月前張樹林種的十幾顆樹沒了院墻的隔離,顯得近了很多,不過也就沒了小樹林的氛圍,倒像是一堆雜樹胡亂種的。老張計劃等修的差不多,再去村里挖幾棵來,把樹林充實起來。

突然老張記起來什么,匆匆下樓,湊到小樹林里,仔細看了看曾經埋下十顆枇杷果核的地方。雜草很多,有幾枚似乎是枇杷樹的綠芽站在那里,柔弱嫩綠。老張單膝跪地拍了兩張照片發給丁四青,問他是不是枇杷樹苗。

老張站起來,暈了幾秒,掏出根煙點上。多云天,有風,風吹過小樹林,吹動年輕的葉子們,發出些些聲音,聽起來沙沙的、靜靜的。院子里在叮叮咚咚。老張走進一棵水杉,看看地上還算干凈,靠著樹坐了下去,盤起腿。

老張心里空空的,但不是空虛的空,是一種還算滿足的空。他想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覺得年輕人想法還是簡單的。哪有那么容易就去掉舊的。他定睛看看老西屋。滄桑伴我的白墻,明顯又歲月的黑瓦,最后的一角飛檐,已經有些腐爛的木頭窗欄。有感情嗎?有!感情深嗎?不深,即便拆掉了也不會動容流淚什么的。那會念舊嗎?會,就在這一刻,提前念一下。

老張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十一歲前都是睡在西屋這邊,后來才去東邊屋子,有了自己的小房間。幾十年過去了,他記憶里的東西已經模糊了。唯有一些印象還在,比如一張抹雅霜的舊桌子,爺爺的那張雕花老木床,曾經用來存了起碼五毛錢零花錢后來被人偷掉的老木頭碗柜,還有西屋后院的壓水井。其他的記憶都不清楚了。

印象里的這些物件都已經沒有了,再過幾天舊屋也沒有了。西舊屋在老張心里成了一個形象,一個起碼80歲的老人的形象。西屋的拆除就是老人的去世,西屋的碎磚瓦就是老人的骨灰。這個老人張樹林對應不上容貌,卻是很真實的存在,看得見摸得著,摸著有些溫度,就像摸著剛被雨水沖刷后的白墻一樣,有些溫度。

丁四青已經回復了十幾條信息了。

接下來一個多星期,老張又干上了新工種。他在小樓里篩沙子、和水泥,跟著另一個師傅開始澆小路,又在小路上碼鵝卵石,碼的特別用心,整整齊齊,連師傅都稱贊。然后他又當上了拆模工,跟著師傅拆小平房的木模板。這可是個體力活,老張干的很慢,還是被木頭擦破了小腿。開始拆舊北墻,老張又做起了清理工,把好的舊磚裝上班車,拖到南墻角備用。每天晚上,老張都腰酸背痛的躺在躺椅上休息,給自己捏捏這兒捏捏那兒,體驗一種豐富的存在感。甚至有一次直接在躺椅上睡了一夜,早上醒來渾身難受,特別是背上,緩了半天才好些。

大江偶爾找老張聊聊天抽顆煙,讓老張慢慢來,別累到了。老張抽著煙呵呵笑,倒是覺得滿足。大江說,等平房差不多了,就把西屋拆掉,還得把地面的水泥打掉,才好種樹林子。老張抬頭看了眼,說好,得先把屋里零碎都搬出來。

拆西屋那天老張去了醫院。老張母親前一天摔了一跤,手臂骨折。

母親是永遠也閑不下來的。

老張父親過世,母親沒再找老伴,先是再村里小紡織廠里做工,等針線活做不動了,就去了親戚家的礦粉加工廠做飯。后來雖然腿腳還利索,但身上毛病多了,高血壓、風濕,脖子和腰每逢陰雨天就疼,就回了舊院子,自己過活。很長很長時間,起碼有四五年,院子里就母親一個人。

當然,鄉間不像城市里那樣容易感覺孤獨。母親在舊院子里,除了定期要去醫院檢查、拿藥,看看這里那里的毛病外,其他時間都很忙碌。她早上6點前肯定出門,到鎮上的早市逛逛,吃早點,買菜。買的菜,總是送點給這家,拿點給那家,然后人家又送來一點,等到家時候,菜還是有的,就是已經換了一批了。到了家里,后院的菜地還是要關注一下,除除草什么的,然后就是喂雞鴨,還喂了一條黑狗。黑狗去年死了。

不用到9點,村里的人們就開始走動了,每天院子里肯定坐著三五口人,有男有女有小孩,拉家常,扯新聞八卦,有幾個還做點手工,好像跟幾十年前沒什么變化。坐到11點,就都陸續回家做飯了。母親也開始燒午飯。雖然只有一個人吃,但起碼也又三個菜。炒的菜量很少,小電飯鍋煮那么一小口。認真吃完,洗干凈碗筷,就掩上院門,午睡1小時。睡醒了,要把院子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清掃一遍,就是拿著掃帚簸箕,帶條毛巾,把小院子的每個角落、屋子里的每個角落都轉到,這里掃一掃,那里擦一擦,這里整理整理,那里丟棄丟棄。然后出門,轉移到下一個聊天戰場。母親去姨媽家去的最多,其次就是蓮蓮家。去了當然不光是聊天,還有摘菜、清掃、帶小孩等等不費力的活,母親都會一起做,跟自家的活一樣。現在村里小孩沒那么多,母親都如數家珍的。

晚飯在外面吃的可能性很大,各家都邀請去吃。母親也會邀請他們來吃,但別人來的不多,因為知道母親就一個人,做太多飯菜,不如自己家加副碗筷方便。這種邀請不是那膚淺的客氣,甚至連客氣成分都沒有了,就是一種簡單的選擇,母親想去就去,想回去做也行,毫無包袱。

不論在哪吃完飯,母親回家都比較早。洗漱完,跟老張視頻聊會天,就睡了。早睡早起身體好。

老張回來修院子開始,母親就改變了生活節奏。每天主要操心吃飯問題。她給老張表嫂打下手,干些簡單的活。這一天在做午飯,表嫂炒完兩個小炒,發現小蔥沒了。母親自告奮勇要去姨媽前院子邊的的一小塊菜地里拔幾撮。這天下了點小雨,泥地里濕滑,母親一只腳踩進菜地,準備彎腰拔蔥時,腳下一滑,往斜后倒去,右手撐到了水泥地上。母親喊了一聲表嫂,表嫂提著鍋鏟走出來,發現老張母親舉起的右手臂是彎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恩平市| 武宁县| 潮州市| 浏阳市| 明溪县| 西青区| 澎湖县| 剑河县| 沾化县| 怀柔区| 英山县| 沙湾县| 松江区| 富蕴县| 中西区| 阜阳市| 蒙山县| 阜康市| 方正县| 广昌县| 奉节县| 兴仁县| 吴忠市| 凤翔县| 麻栗坡县| 澳门| 阿瓦提县| 芷江| 阳谷县| 五指山市| 那坡县| 蒙山县| 漳浦县| 莆田市| 铁力市| 泗阳县| 大宁县| 元朗区| 临湘市| 漳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