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語文:新語文·融教學探索手記
- 邱俊
- 4378字
- 2021-12-31 14:18:28
小巷深處的語文時光
肖培東
邱老師為書序微信我的時候,我正漫步在老街的小巷里。悠長無底的小巷,隔離了浮華與喧囂,沉淀人的心情。錯落在左右的那些石墻或青灰磚的老房子,不急不慢地接收著陽光與清風,絲毫不在意遠處那些高樓的瘋狂滋長。角落里不時閃出的叢叢綠色,很自信地閃耀著光芒。那一刻,我是想忘記一切的,包括語文。
我確實有點想疏遠一切的感覺,這個世界太折騰,太鬧。
小巷滿足了我的心理需求,邱老師的這本書則是另一種形態的巷子,每個素樸清新的文字,都像鋪在地上的鵝卵石,光潔透亮。我一頁一頁地讀著,就像從這一塊塊散發著清韻的石頭上走過去,一段段語文的故事便忽隱忽現。
答應為邱老師的新書寫點什么,是因為她和她的語文,小巷一般地在蔓延著一種骨子里的安寧和從容。各種語文教研會議,我們偶有謀面,但交談不多,印象中就是她淺淺的笑容和溫和的表情,真愛語文的人多半是這樣的。她的新書,是《我和我的語文》,這就更巧了,我和我語文工作室的學員們,經常用的集體作者名稱就是“我們和我們的語文”,我們之間,只差了一個“們”字。嵌在書名里的,是小巷里獨行的身影,隱約,再清晰,最后全化成了她和她的語文。
比起“我們和我們的語文”,邱老師更想表達什么呢?我細細捧讀,在“我和我的語文”之間尋覓、感受。
我和我的語文,是一種純粹,很潔凈,很執著,很熱愛。
邱老師1999年走上語文教學的講臺,20年來,她屢屢收獲著語文教學的芬芳,碩果累累。靠的是什么?對語文的熱愛!愛上語文,是她一生的功課;向新而生,向美而行,唯愿今生不負語文,是她永遠的追求。沒有這樣澄澈的心靈,沒有這樣純粹的熱愛,自謂為笨鳥的邱老師是飛不到現在這樣的高度的。俗世喧鬧,我們很容易在功利浮躁中湮沒,在物欲橫流中迷失,簡單、純粹又有熱愛的內心才是我們立足于世、升華生命的資本。我們時常慨嘆世風日下、人心浮躁,又可曾想過自己的責任,想過生命的擔當與行走的姿態?而讀邱老師的文字,就如同走在這潔凈、清新的小巷里,躲過了世間的喧囂,避開了人情的糾纏,但生命的行走,卻一點都沒有停歇。“我用勤奮的筆記錄著教學札記、教育心得,在這片純凈的天空下,我發現自己依然可以在忙碌中保持一種旺盛豐盈的生命狀態。”“未來的日子,不求每一天都有陽光,但愿每一天都漫過心靈的海潮,每一天都花紅柳綠。”詩意的語言背后,是美好的生命姿態,帶著一顆赤子之心的邱老師就從那幽靜的小巷中走來,再走向深處和遠方。她純真善良,不諳世事,不理會人世的嘈雜與擾攘,只專注于前行的方向和抵達的路程,一路走來她是這樣的平靜和無畏,雍容脫俗。她那么簡單,“沒有多么高尚的夢想,唯一想到的就是要像他們一樣優秀”,以證明低起點一樣也可以跳得高。她那么純粹,在家人無盡的歡喜和期望里,她卻像個孩子一樣開心著,坐在列車上就著鏗鏘的節奏讀泰戈爾的《飛鳥集》。她那么潔凈,“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路上的螞蟻,爬行的蝸牛,厚積的落葉,寂寥的星辰,她都能聽到它們悄悄的訴說和無聲的歌唱。再怎樣紛繁復雜,這個世界,本質上還只是你一個人的世界。單純的生命才會活得更加燦爛,就像這斑斑駁駁的苔痕,永遠躍動著生命的氣息,擁有無限的可能。細讀每篇文章,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無限的可能,全都圍繞著一個詞——語文。
她愛語文,對語文,她自始至終保持著開放的胸懷和童稚的熱情。
“語文,就是生活真實的底色,是生活深刻的注腳,值得我們傾其一生,去好好愛。”她這樣說。“怎樣才能從教學技巧類的沉迷進入對文本解讀的深入思考,去實實在在地觸摸語文的本質之美?”她這樣問。“我們的語文課,當直面文本,潛入語言文字深處,觸摸文字溫度,咂摸文字意蘊,領悟生命的啟迪。”她這樣想。“每一節課都是新的創造。”“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次文本解讀都是新的體驗。”“修煉可見的專業智慧,修煉不可見的人格魅力。”她這樣做!我很感動地走在她的語文思緒里,她的語文同樣很純粹,很潔凈,在當下江湖味、功利氣十足的語文圈里,這樣的堅守尤其難得。新語文,守的是初心;融教學,底色總是語文的教學。我讀她的課例,讀她的教學鏡頭,都能清晰地感應到她對語文、對語文教學的深刻且準確的理解和堅持。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要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語文實踐的能力,語文教學又是一個充滿思想的精神活動過程。回到語文教育的本質,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的純粹,首先是人的純粹,技術推進到一定層次,是與人生相貫通的。心胸開闊、心懷坦誠的歌者,堅定信念、執著追求、眼界深遠的歌者,更容易擁有深沉的氣息,更容易找到歌唱的支點和聲音的高階。同理,從邱老師的語文課堂追溯而上,我們最后看到的必然還是這個純凈善良、熱愛生活、內心世界簡單又無比豐富的人。一個人的精神層次越高,追求的就越是素簡。我和我的語文,或者,我們和我們的語文,其背后都應該是如此。
我和我的語文,還是一種孤獨,是真實、深刻的堅守。
放大的“我”,是寂寞的身影,是孤獨的時光。有人說:“每一個熱愛孤獨的人,都有著發燙的靈魂。”孤獨是靈魂的屬性,精神層面有所追求的人,必然熱愛孤獨。讀懂孤獨,意味著我們不再屈從,厘清邊界,更由此看清生命的本質。信手拈來的從容,從來都是厚積薄發的積淀。語文人若只融在熙來攘往的人流中,過于頻繁且深刻地陷于世俗雜音與紛亂社交中,會很容易失去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你想走得更遠,你就必須要擁有一條寧靜、清幽的小巷,以及與這樣的小巷相匹配的獨行的自由時光。
我喜歡在巷子的幽徑里踽踽獨行,甚至就是為了那份特有的孤獨和安靜,它讓我心無旁騖地接收著陽光和風雨,天真又欣喜地與每一抹顏色、每一聲鳴唱相遇,深深感受著昔日歲月那陳舊的遺韻,并能去思考著前方每一個拐角處的隱隱約約、淺淺深深。我想,邱老師也是這樣的人。避開車馬喧囂,在心中修籬種菊。孤獨,才會讓你看到自己,看到語文。要做正版的自己,你就要學會持有并享受孤獨,要學會利用寂寞時光為自己的生命增值。這本書,我讀到的并不只是語文,還有很幸福的孤獨,很語文的孤獨。她的時間,要有意義地流逝。她的課堂,需要這樣安靜讀書。為此,她“寧愿有更長的等待”。在孤獨中,她覺察到“手中其實緊握著多少個生命的種子”,足以對抗塵世的種種喧囂。也因為孤獨,她“望著遠處靜默的山巒,翅膀掠過清晨高遠的天空”,以此打開生活的每一天。孤獨,讓千山萬水的飛躍有了沉甸甸的思考,讓春夏秋冬的度過有了精神的痕跡,更讓她的語文教學發生了真實的朝向內心所求的變化。“不再有意識或潛意識地以漫無邊際的寬博為美,不再以絢爛繽紛的豐富為美,不再以莫名其妙的個性解讀為美,不再以深不見底的深刻為美,不再以渲染煽情求得感動為美。”堅守語言核心,堅守語文初心,堅守課堂靜心,堅守師者本心。語文教學守正且務實,孤獨中的語文思考朝向本真,無數次地激發她語文教學的靈感,《與朱元思書》《鳥》《春酒》等文章的教學都留下了諸如給春酒取名、愛鳥卻不忍看的背后深意探究等讓人心折的課堂鏡頭。讓語文回歸語文,你就必須回歸到“我”的角色和位置上,枕一舀語文湖水入夢,讓心靈扎入沉吟的語言土壤,去思索,去吮舐,去體悟。看得見成長的語文教學,必然要把自己那個在世俗中熏烤過的靈魂拖曳到幽徑小巷,在安靜的角隅去細心耕耘,獨自思索。與語文相守,“獨”而不“孤”,邱老師的“我”和“我的語文”,就是一座孤獨又會呼吸的島,她在星辰和大海的懷抱里,開始語文的故事。我很希望這樣她能將這樣的故事永遠敘寫下去。
我和我的語文,更是一種個性,“我”在其中,“我”即語文。
羅杰斯曾說:“一個人最深形式的絕望,是他選擇成為別人,而不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失誤,就是我們走過的路,最后都是別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表達自己,證實自己。教育,教學,也是如此。只有有風格、有個性的教學,才能達到教學藝術美的高境界。優秀的教師必定會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穩定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生命形態沒有固定的標準,優質的課堂教學和教育活動,卻是必須彰顯教者的個性。百花齊放、流派眾多的語文大地上,“我”要綻放出自己的色彩,散發出獨特的芳香,“我”和“我的語文”,流露著對屬于“我”的語文教學特質的追求。于漪老師說,語文教師不能被他信力左右,必須有自信力,形成自己的個性。沒有個性就根本沒有可能領軍,更不可能出類拔萃。 “我”和“我的語文”,是一種善意的提醒,我們要重新定義每個個體,重新定義“我”。做出自己的思想與風格,才是認真的做事。在尊重并遵守語文教學規律和本真的前提下,邱老師要追求的,是“有我”的語文。思想來自深刻,來自對語文教學本質理解的專注以及對語文、對自我的尊重。閱讀這本書,你會讀到邱老師諸多的語文思考和語文實踐,這些思考與實踐定會沖擊著你去靜心思考“你”和“你的語文”。
邱老師對語文的認識經歷了這樣的變化:從以教參為圭臬準繩到以閱讀為財富資本,從對教學技巧的沉迷到對文本解讀的深入思考,從外在形式的演繹到內在靈魂的深層觸及。
新語文的“六條路徑”,新語文的“五美追求”,新語文的“四個堅守”,新語文的“三大特征”,新語文的“兩種修煉”,新語文的“一種實踐”——嵌在邱老師語文理念中的“六五四三二一”,很清晰地折射出她教師個性的覺醒與發揮、個性教學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個性教學方式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學生生命自覺的激發與利用。這個浮躁、隨大流的年代,她就這樣勤于學習、思考與探究,找到屬于自己的語文教學的獨特理念及課堂教學的風格,“在寬寬的語文生活中蓬勃地經營自己的語文天地”,活出自我的風采。
這就不得不去猜想那些安靜、寂寞的語文時光里,邱老師踏踏實實的付出,她的實踐反思、再研究再實踐的循環往復,還有她對思想品質修養的養成與提升。如同那條僻靜的小巷,總是無聲無語,卻又是保持著精神獨立,吞吐歲月的氣息,從未停止生命的成長。不信,你可以窺見那幽深處的星星點點的絢麗,是純真,是熱愛,是堅守,是自信,是“我”,是“我的語文”。
這本書里,邱老師提到了很多語文人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我感動于她的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也慚愧于自己的多年懈怠和不思進取。世界是屬于有心人的。我在初秋的陽光中走出小巷,又走進她的文字里深深淺淺地去閱讀。我開始清晰地聽到我自己的足音,我開始過濾我的思想,剔除靈魂中的瑕疵,我開始并渴求能持續地接受這樣的精神洗禮。祝愿更多的語文人,能和邱老師一樣,擁有這般燦爛的、安靜的和美好的語文時光。
(肖培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浙江永嘉縣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上塘中學副校長,“國培計劃”教育講座專家,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浙江分會理事,浙江首批“名師名校長”導師資源庫人選,《語文學習》雜志“鏡頭”欄目主持人。專著有《我想淺淺地教語文》《教育的美好姿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