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史變革的新跨越 社會進步的新成果

——試論中國改革取得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

王誠安

1978年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續寫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40年來,改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旗幟和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征。這40年,是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40年;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40年;是黨和人民砥礪奮進,創造偉業的40年。改革開放取得豐碩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深刻改變中國,極大震撼世界,積極貢獻人類,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新時代,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理論創新成果是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

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毛澤東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①。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我們黨的獨特優勢和顯著特征。時代是思想之母,理論是實踐之源。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必須以理論創新為先導,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一)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新的生長點

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同志在延安瞻仰中共七大會址時,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我們要與時俱進,繼續書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① 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高揚馬克思主義精神旗幟,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從未動搖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同時,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②

(二)改革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1982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我們黨首次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命題,并從黨的十三大起,成為歷次黨代會報告的主題詞,成為改革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這表明我們黨一以貫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堅定不移,從未懷疑、從未動搖、從未改變。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核心的使命。”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最偉大最生動的實踐。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歷史已經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繁榮中國、復興中國。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動蕩之后的中國,處在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是走封閉僵化的老路,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還是走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波瀾壯闊的改革實踐中,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不懈探索,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深入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新實踐催生新理論,新理論又指導新實踐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黨和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進行改革開放,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黨和人民經受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的嚴峻考驗,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黨和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成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科學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得到新的證明和新的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是在習近平同志的領導下開創的,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開創的。

2017年10月25日,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基礎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艱辛理論探索的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創新創造的智慧結晶。”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是強調繼承性,二是強調創新性,三是強調時代性”②。這是對這一思想鮮明特征的科學揭示,充分彰顯了強大的真理力量、獨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實踐偉力,放射出馬克思主義的璀璨之光。

制度創新成果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四梁八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證,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是支撐社會主義大廈的“四梁八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這一制度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③ 這一制度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個方面。這一制度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還要在深化改革中完善,在不斷完善中堅持發展。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然會日臻成熟。這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趨勢。

(一)社會主義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初期,鄧小平正確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深刻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④ 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⑤。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他又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① 這一重要論斷,早已深入人心,扎根中國大地,成為完善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依據。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明確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1992年,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強調,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④ 這一重要論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關系,指明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方向和根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創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強領導者和推動者。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中國,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他形象比喻說,這就像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敏捷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軍帳中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治國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黨中央有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要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實踐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

現在國內外輿論熱議“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究竟區別在哪里,其中一個重大區別就是實行不同的政黨制度。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保證國家大局穩定,而西方多黨爭斗、多黨惡斗,暴露出西方標榜的民主模式中黨派紛爭、內亂不止、相互傾軋、社會撕裂“四大亂象”。美國政治學者、專欄作家阿尼爾·西格德爾認為,中國的政黨制度,避免了社會分裂和政治極化,也避免了西方式的選戰和政治斗爭。他說,現在很多學者在談論美國社會的“部落化”,這其實是美國兩黨分裂加劇社會分裂的體現。“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要改良政治體制,是時候重視中國經驗了”。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理論基石和政策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定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了“快進鍵”,進入了“快車道”。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點任務,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們黨對全面依法治國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都更有科學性、更富規律性、更具創造性。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目前我國有法律250多部、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9000多部、行政規章11000多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還需要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要求進一步完善。① 我們用30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大約用400年到500年才完成的形成自己國家法律體系的任務。“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法律虛設,國將不國;黨規虛設,黨將不黨。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還要付出極大努力。

(四)完善黨內法規制度

治國必先治黨。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寶貴經驗。制度關乎根本,關乎長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既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全面推進黨的各項建設必須讓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籠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初步形成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以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為主干,由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組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黨內生活主要領域實現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總的來說是“1+4”的基本框架:以黨章為根本,下分黨的領導法規制度、黨的組織法規制度、黨的自身建設法規制度和黨的監督保障法規制度。這些年來,中央出臺或修訂的黨內法規至少55部,包括黨章1部、準則1部、條例9部、規則6部、規定21部、辦法9部、細則8部,超過現行15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的1/3。特別是先后出臺或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及《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同時,出臺第一部正式公開的黨內“立法法”和備案程序,編制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一個五年規劃,首次開展黨內法規清理……現在黨內法規制度總體框架已經明晰,“四梁八柱”初具規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貫徹執行法規制度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才能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地生根。

實踐創新成果是中國發展進步的輝煌業績

40年來的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四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五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上新征程。

(一)我國“四力”進入世界前列

從改革初期確立生產力的根本標準,到明確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提出科學發展觀到形成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線,銳意推進改革,全力擴大開放,經濟總量大幅攀升,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中國速度”“中國奇跡”。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7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122億元,年均按不變價計算比增長33.5倍,增長9.5%,平均每8年翻一番,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第一大工業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279997億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017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77923億元,比1978年增長197.9倍,年均增長14.5%;第一大外匯儲備國——2017年外匯儲備31399億美元。

2016年11月11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表達:“祖國大地上,鐵路進青藏,公路密成網,高峽出平湖,港口連五洋,產業門類齊,稻麥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國防更堅強。孫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設的獨立、民主、富強的國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① 這是多么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中國之聲啊!

(二)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① 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改革開放經驗的深刻總結,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高度歷史自覺。

改革的中國擁抱世界,打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累計吸引外資超過1.7萬億美元,累計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2萬億美元,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未來15年,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發展將更加全面。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吸收2萬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聯合國大會在有關決議中,寫入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理念,折射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就,是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升的體現,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發表講話時說: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與機遇,決不會帶來動蕩與戰爭。

(三)我國“五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大改革必然帶來大變化。改革開放推動民族精神從固守傳統向現代思維的轉變,推動中國社會從封閉狀態向全方位開放的轉變,推動社會治理從重人治向重法治的轉變,推動人民軍隊向建設世界一流強大軍隊的轉變,推動中國共產黨向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轉變。

在40年社會變革中,始終把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改革的價值取向,人民生活邁向全面小康。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增長8.5%;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18.0倍,年均增長7.8%;全國恩格爾系數為29.3%,比1978年下降34.6個百分點。尤其是中國的減貧事業成為世界減貧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按照當年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 1978年到2017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由7.7億人減少至3046萬人,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由97.5%下降至3.1%,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從國際上看,據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訪美西雅圖演講時深情回憶起了梁家河——這個他曾經插隊的小山村:“今年春節,我回到這個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當然吃肉已經不成問題。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這是中國改革成就的真實縮影。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生動詮釋了我們黨永遠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奮斗目標,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追求。俄羅斯《真理報》曾發表列夫·克里什塔波維奇的文章,稱“社會主義理想從理論上是19世紀在西方樹立起來的,俄羅斯在20世紀為實現這一理想奠定了基礎,而這個理想由中國在21世紀來實現。”①“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②

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來之不易,成功經驗彌足珍貴。列寧有句名言,對革命節日最好的紀念,是推進當前的革命任務。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發出號召:“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③過去的改革已經大有作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為。黨的十九大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續奮斗,譜寫新時代改革大業的精彩篇章!

(作者系中共陜西省委黨校教授)

①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頁。

① 新華網,2015年2月15日。

② 新華網,2013年3月15日。

③ 習近平:《在 〈胡錦濤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2016年9月29日。

① 《求是》2018年第1期。

② 施芝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略》, 《求是》2017年第21期。

③ 新華網,2014年9月22日。

④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頁。

⑤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頁。

①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頁。

②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頁。

③ 新華網,2016年7月2日。

④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第20頁。

①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學習出版社2018年版,第187頁。

① 《人民日報》2016年11月12日。

① 《人民日報》2018年4月11日。

① 《領導科學決策》,2000年第40期。

②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7年7月1日。

③ 《人民日報》2018年1月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肥西县| 定陶县| 任丘市| 萝北县| 那坡县| 察隅县| 乡宁县| 大城县| 昆明市| 渝北区| 金阳县| 城口县| 阆中市| 万宁市| 汨罗市| 正阳县| 遵义市| 芦溪县| 聊城市| 余干县| 千阳县| 武宣县| 彰化县| 邹平县| 华蓥市| 浙江省| 宾阳县| 宁武县| 嫩江县| 南宁市| 五家渠市| 永泰县| 香河县| 榆社县| 开封市| 松阳县| 鄂尔多斯市| 通海县| 运城市|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