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精神與改革開放論集
- 陜西省延安精神研究會
- 5465字
- 2021-12-31 13:48:35
汲取延安時期從嚴治黨的經驗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李 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會被歷史淘汰。”這是他對中國共產黨97年來自身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揭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規律性和必要性。黨中央在延安時期,一系列從嚴治黨實踐,開啟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黨在各個方面走向成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障,其經驗值得我們很好地汲取。
延安時期從嚴治黨的必要性
(一)非無產階級思想蔓延,黨性不純在各方面表現出來
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近代社會階級成分及矛盾的復雜性,決定了黨在革命時期黨員自身存在很多非無產階級思想。黨中央到達陜北后,隨著革命力量的壯大,革命隊伍成員增多且成分日趨復雜,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特別是小資產階級思想在黨內蔓延,黨性不純在思想、組織、作風各方面表現出來。如受到洋八股、山頭主義影響,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宗派主義、分散主義一度大行其道。加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延安艱苦的生活環境使得一些黨員干部開始羨慕國統區腐敗官員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生活,經受不起金錢、美色、地位的誘惑,在思想和行動上最終當了俘虜。
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整風運動中所說:“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成分極其廣大的國家,我們黨處在這個廣大階級的包圍中,我們又有很多數量的黨員是出身于這個階級的,他們都不免或長或短地拖著一條小資產階級的尾巴進黨來。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的狂熱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節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產生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這就必須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從嚴整治。
(二)自由主義問題盛行,部分黨員政治意識和組織紀律觀念淡薄
抗戰爆發以后,黨大量吸收農民、小資產階級加入革命隊伍,甚至個別“流氓無產者”也夾雜在革命洪流中混入黨內。由于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黨員比較多,其與生俱來的宗法觀念、地域觀念、小生產者觀念、人情觀念給黨內帶來了嚴重的自由主義。毛澤東同志在《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總結了諸如對黨的“命令不服從,個人意見第一。只要組織照顧,不要組織紀律”等十一種自由主義表現。這導致部分黨員自由主義頻發,缺乏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敬畏,沒有政治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和大局意識,違法亂紀時有發生。對此,毛澤東同志鮮明指出:“革命的集體組織中的自由主義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種腐蝕劑,使團結渙散,關系松懈,工作消極,意見分歧。它使革命隊伍失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政策不能貫徹到底,黨的組織和黨所領導的群眾發生隔離。這是一種嚴重的惡劣傾向。”自由主義一度盛行,使得黨在延安時期特別重視加強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建設,以積極的思想斗爭,克服消極的自由主義。
(三)驕傲懈怠等官僚主義作風出現,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延安時期由于出現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穩定局部執政期,在沒有大規模敵人入侵的背景下,黨內、軍內一些自恃對革命有功的黨員干部開始驕傲懈怠起來,出現個人英雄主義、風頭主義、命令主義以及工作懈怠、貪圖享受等官僚作風。他們不關心群眾疾苦,對人民群眾趾高氣揚,背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踐踏了群眾路線。這些問題需要黨嚴格整飭黨風予以解決。
(四)局部執政后出現權力異化等貪腐現象,動搖黨的生存發展根基
由于延安時期局部執政,部分掌握權力的干部出現權力異化甚至腐敗現象,如《解放日報》就曾公開報道了王華亭等6名貪污犯。據統計,從1937年至1940年腐敗案件由180多件增至644件,呈現逐年增長態勢,特別是金融領域時常發生財務混亂、公款吃喝甚至攜款潛逃等問題。總的看這一時期貪腐問題雖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它造成的危害性卻很大,直接影響黨的生存發展根基。正是意識到以上各類問題嚴重危害,黨在延安時期開啟了從嚴治黨實踐。
延安時期從嚴治黨的主要實踐
(一)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從嚴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理論上清醒首先是通過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實現的。延安時期,黨特別重視對干部的教育,特別是把堅定理想信念和正確政治方向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毛澤東同志于1939年5月26日在題為《抗大三周年紀念》的文章中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三者是造成一個抗日的革命的軍人所不可缺一的”。1942年延安整風期間,黨專門制定了《陜甘寧邊區在職干部教育實施辦法草案》,對在職干部教育的組織、領導、科目等方面做了詳細而嚴格的規定。并明確在職干部教育以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為原則,把學習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來抓,實現了干部教育的制度化,使干部做到真學、真懂、真用。
(二)對黨員干部管理的制度約束從嚴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健全制度以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一是制定頒布廉政相關法律法規。先后制定的《陜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等憲法性文件、頒布廉政、反貪相關的法律條例和《政務人員公約》等職業道德規范都有效地約束了干部行為。如1939年頒布的《懲治貪污條例》規定:“克扣、截留應發或繳納財物等十種行為,即以貪污論罪。并相應懲治,重者死刑,輕者勞役。”1941年5月1日頒發的《施政綱領》第八條規定:“厲行廉潔政治,嚴懲公務人員之貪污行為,禁止任何公務人員假公濟私之行為,共產黨員有犯法者從重治罪”。二是建立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包括培養、教育、考核、報告、交代、任用、學習、獎懲等制度等。三是健全財經制度。針對金融領域存在制度缺失導致的貪污現象,建立和完善了預決算、審計、金庫、公產、稅收、地方財政管理、財務人員訓練等統一的財經制度,從而堵塞財政金融漏洞。
(三)對黨員干部權力行使的監督從嚴
延安時期,黨形成了一整套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督體系。一是黨內監督。黨設立了監察委員會、審計處、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等黨內監督機構,對政府各個部門予以嚴格監督。二是民主監督。實行了以“三三制”為主的邊區、縣、鄉三級參議會監督體制,三分之一共產黨員處于三分之二民主黨派和非黨人士的監督之下。三是人民群眾監督。黨充分發揚民主,賦予邊區群眾真正的選舉權、罷免權,以法律形式規定人民群眾可以用任何形式控告任何公務人員的違法犯罪行為,把人民群眾監督真正落到實處。四是司法監督。成立邊區高等法院,獨立行使監督權,之后又設立獨立建制的監察處,并設立專門的巡回法庭或流動法庭,有效發揮了司法監督作用。五是新聞輿論監督。黨利用報紙雜志刊載反腐倡廉文章,如《解放日報》從1941年5月至1947年3月共有反腐敗案件報道23篇。通過全面監督,使黨員干部的覺悟進一步提高,貪污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四)對黨員干部的優良作風養成從嚴
延安時期的局部執政使得一些黨員干部出現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靡腐化作風。針對這些問題,黨以一系列良好作風的確立,對干部優良品質養成帶來深刻影響。首先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將實事求是的精髓貫穿到實際工作中去,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其次是提出并要求全黨踐行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在工作中給人民群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福利,形成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在延安整風中,又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形成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在大生產運動中,又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作風。黨的各級領導尤其是中央領導在生活上、工作上、紀律上以上率下、身體力行,成為黨員干部競相學習的榜樣,“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延安做到了“十個沒有”,社會面貌煥然一新。
(五)對黨員干部中出現的貪腐分子懲辦從嚴
延安時期黨對貪腐分子無論職務高低一經發現,一律從嚴從重處罰。1937年10月,黃克功因逼婚未遂,槍殺了陜北公學學員劉茜。黃克功是資歷老、功勞大且年輕有為的我軍中高級干部。但其犯下了不容赦免的大罪,黨沒有因此讓其“戴罪立功”,而最終判處死刑。在公審黃克功大會上,邊區高等法院院長雷經天向黃本人和到場抗大、陜北公學學員宣讀了毛澤東的信。信中寫道:“共產黨與紅軍,對于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如果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并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黃克功被執行槍決后,張聞天向在場學員們又做了《民主、法制與共產主義的戀愛觀》的報告。據此,中國共產黨嚴格懲處腐化墮落分子的決心和做法震動全黨、轟動全國。而幾乎同一時期,國民黨寬宥了無端殺妻、草菅人命的,在資歷上與黃克功相仿的張靈甫,國共兩家管黨治黨高下立見。而蕭玉璧也是一位有功的戰斗英雄。但他無視黨紀法律,貪污公款3050元,被執行槍決。這些做法使腐敗分子因嚴懲而收斂收手,起到“不敢腐”的震懾作用,挽救了一批人免于滑向腐敗深淵。
汲取延安時期從嚴治黨經驗來推進新時代偉大工程
毛澤東同志于1939年10月發表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上深刻總結了建黨以來的經驗。他提出“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這是一個 ‘偉大的工程’”。他認為這一工程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中國革命任務極為艱巨,環境極為惡劣。中國共產黨只有成為一個堅強成熟的、富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應付這樣復雜的形勢,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
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階段實踐證明,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必須在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汲取延安時期從嚴治黨經驗,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思想建設是從嚴治黨的根本
通過教育堅定黨員理性信念是思想建黨的根本途徑。延安時期,黨通過建立健全思想教育制度,創新符合實際的教育方法,不斷強化馬克思主義為主的思想教育內容,使黨員干部樹立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當前我們面臨著“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更要緊抓黨性修養這一核心、思想建設這一基礎,對全體黨員補好精神上缺失的“鈣”,使其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發自內心真正認同“四個自信”并落實到本職工作中去。
(二)健全制度是從嚴治黨的保障
制度不健全必然導致管黨治黨無規可循。延安時期構筑了比較全面的治黨管黨制度體系,從而扎緊了制度治黨的籠子。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實現“全面、從嚴、治理”,制度建設是根本保障。當前,黨內法規制度仍然存在著短板和缺失,現行制度也依然存在“牛欄關貓”和“稻草人”現象。這使得黨和國家權力運行中產生權責不清,潛規則盛行、以言代法等諸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健全黨內各項法規制度,實現制度建設法治化、科學化,以又牢又密的制度籠子將權力管控其中,達到不能腐的目的。
(三)“關鍵少數人”是從嚴治黨的重點
“治國必先治吏、治吏必須從嚴”,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延安時期,從嚴治黨主要與首先的對象是中高級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在進入新時代關鍵時期,更需要把各級領導干部這樣的“關鍵少數人”作為管黨治黨的重點人群。對于領導干部要嚴格執行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強化其四個意識,始終強化監督管理。使各級領導干部真正明白當領導就是“嚴于修身、用權、律己”,真正做到“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敢于負責擔當、永不懈怠。
(四)嚴懲腐敗是從嚴治黨的關鍵
延安時期的實踐證明,嚴懲腐敗是從嚴治黨取得實效的關鍵。延安時期處理的黃克功、蕭玉璧,建國初期處理的張青山、劉子善都起到了巨大的震懾作用。十八大之前黨內出現的區域性、塌方式、家族性、系統內腐敗嚴重敗壞了黨的形象,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腐敗不除,不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能實現,還有亡黨亡國的危險。王岐山同志在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經驗時指出:“懲治這一手任何時候都不能松”。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我們欣喜地看到,黨的十九大以來反腐高壓不減,這彰顯了黨繼續堅定反腐的決心。
(五)方法得當是保持從嚴治黨生命力的突破口
方法是否得當是關乎從嚴治黨是否能保持長久生命力。延安時期黨采取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評與自我批評和民主生活會等正確方法。毛澤東同志指出這些方法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從嚴治黨不是出了問題抓幾個貪官了事,而是要防微杜漸,讓黨員干部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這樣既防患于未然也教育挽救了干部并強化了全體黨員責任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采取了管黨治黨正確方法,才取得了“嚴與實”并舉的收效,得到了黨內外一致的認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營養劑。黨內政治生活新準則指出:“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從延安時期汲取經驗,就是要使得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作者系中共陜西省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