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民族英雄——謝子長

謝子長(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號浩如,化名冬陽,陜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棗樹坪人。陜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曾任西北工農革命游擊第一支隊副總指揮、中共陜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總指揮、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總指揮、中共北方局駐西北軍事特派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重新燃起革命烈火

1933年,中共陜北特委遭到國民黨的破壞,在代理書記馬明方和崔田夫、馬文瑞等同志的領導下,中共陜北特委一直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堅持斗爭,革命陷入低谷,大家情緒低落。

1934年1月,謝子長以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的身份,由北平經太原西渡黃河回到陜北。

謝子長一回到陜北,就給陜北特委負責同志和地下黨的同志說:“一個政黨的發展同一個人的成長一樣,出生后,先學翻身,再學爬坐,然后學走路。開始學走路時,總走不好,老摔跤,慢慢地,就越走越穩,不但不再跌跤了,還能跑,還能跳。人們思維的成長同樣也要經過這樣一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

他聯系自己的思想認識過程給同志們說:“我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在不斷地學習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開展武裝斗爭的經驗中,才慢慢明白的。一個人走上正道,尚且需要走那么多曲折的路,何況一個政黨呢!”

謝子長青年照

接著,謝子長又和同志們一起總結了這幾年陜北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他說:“毛澤東同志說,要使紅色政權長期存在,并且發展下去,必須將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密切地結合起來,使它們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是說,必須把土地革命作為武裝斗爭的基本內容和革命根據地建設的中心環節;必須用武裝斗爭來保證土地革命的進行和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及發展;必須把革命根據地作為黨領導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的陣地。毛澤東同志為什么能在井岡山站住腳,并且不斷地發展、擴大紅軍和根據地?就是因為他把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現在我們明白了這個問題,也許以后的路會走得更穩當一些,步子會更大一些。”

謝子長的一番話,說得大家心里熱乎乎的,情緒頓時好了起來,感到渾身有了勁,又看到了革命美好的前程。

“老謝回來了”

正是冬季最寒冷的季節,在陜北特委同志的護送下,1月28日謝子長回到家鄉棗樹坪附近的馬圈坪村,已是半夜時分了。

在馬圈坪村一個土窯洞里,謝子長好不容易見到了自己的家里人。謝子長二嫂看謝子長身體消瘦,腳都凍爛了,就憂慮地問道:“兄弟,你二哥(謝占元)被白軍抓去害死在監牢里,你侄兒福成和紹斌現在還被關在監牢里,游擊隊的強世清隊長兄弟倆和白德勝、任志貞兩口也被白軍抓去殺害了。這樣下去,你們還能把革命鬧成嗎?”

聽了二嫂的問話,謝子長沒有直接回答,問道:“二嫂,你該熟悉咱們山畔上長的毛腦柳樹吧!去年割了一茬,今年還會再長出來嗎?”

“那還用說,現在不是都長出來了嘛!”二嫂回答說。

這時候,謝子長堅定地說:“共產黨人就像這毛腦柳樹一樣,割了這茬,下一茬還會長出來。有的同志雖被殺害了,有的被關進監獄,但是,我還活著,整個陜北還有許多共產黨員。白軍殺人越兇,恨他們的人就越多,起來造他們反的就更多!共產黨是殺不絕的!”

謝子長家除了早就參加革命的大哥謝德惠,二哥謝占元,侄子謝紹安、謝紹埴、謝紹斌,表侄劉明山、薛光蘭、薛蘭剛、薛蘭斌,姑夫南海山外,這年,又有侄子謝紹彥、謝紹生、史福成(過繼給子長的大姐為兒,改姓史),表侄王新民,外孫王永信等參加了革命。在謝子長的帶領和教育下,謝子長全家從1924年到1937年,先后有十一人投身革命,有九人在戰場上和刑場上獻出了生命,留下老少寡婦六人。親戚參加革命的幾十人,犧牲十多人。

很快,“老謝回來了”的消息就在群眾中秘密地傳開了。國民黨安定縣縣長聽到風聲后嚇得要命,不停地派人進行偵察和搜山。

他們剛一出動,消息就送到了謝子長那里。國民黨部隊搜北山,謝子長住南山;國民黨部隊到了南山,謝子長又在群眾的掩護下轉移到了北山。謝子長感慨地說:“群眾是水,我們是魚,只要我們把根扎在群眾中,我們就能克服困難,戰勝敵人。”

一支隊威震安定

經過一個多月的聯絡和組織,1934年3月8日晚,陜北游擊隊第一支隊在謝子長的主持下,在安定縣劉家圪 正式恢復了。

謝子長雕像

這天晚上,一支隊十多名干部戰士聚集在劉海旺家的窯洞里,會議從半夜一直開到雞叫。謝子長詳細地給干部戰士講解了支隊的任務和方針、政策。他說:建立革命根據地是當務之急。我們要以李家岔為中心,成立人民政權,建立赤衛軍、貧農會、婦女會等革命群眾組織。我們要把武裝斗爭和地下黨組織的活動密切聯系在一起。游擊隊開展活動,要靠群眾掩護。群眾的掩護,首先要靠恢復和建立黨組織。以黨為核心,才能把群眾發動和組織起來,掩護游擊隊的活動。這是毛澤東同志上井岡山以后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們要學會這套辦法建立根據地。我要求每個同志學會打仗、宣傳、建立政權,槍彈要靠從敵人手里奪,我們不會印鈔票,經費主要靠打豪紳斗地主中獲取。對地方上的保、鄉、鎮長和敵特人員,要打擊壞中之壞,要堅決消滅張建南營和李丕成民團。

一支隊恢復的第二天,群眾就送來信說:偽鄉長姬占富在胡家坬村為收糧要款的事,正在打罵群眾。

謝子長問:“這家伙平常表現咋個樣?”大家齊聲說:“頭上生瘡腳底流膿——壞透了!鎮壓革命,欺壓百姓,吃喝嫖賭占全了。”

謝子長聽后,果斷地下命令說:“抓起來處決!”

支隊長李勝堂迅速帶領戰士,趕到胡家坬,抓住正在行兇的姬占富,拉到山溝里處決了這個壞分子,將他的尸體掩埋了。

一支隊處決了姬占富,氣壞了駐守安定縣的國民黨營長張建南和安定縣西區團總外號“狼兒子”的李丕成。不幾天,李丕成就帶著一百多團丁,包圍了胡家坬村,把全村人集合起來,要群眾說出姬占富的下落。胡家坬全村九戶人家,就有十七人參加革命,群眾基礎好,是謝子長和一支隊活動的中心地方。這天,盡管李丕成施展了各種淫威,毒打拷問,威逼利誘,全村大人小孩都一句話:“姬鄉長在我們村收完款就走了。”

李丕成在村里鬧騰了一整天,太陽快落山了,還拷問不出個頭緒,只好抓走劉志旺、惠姓娃等八名群眾作為人質。臨走時,放出口信說:“交不出姬占富的尸體,這些人休想活著回來!”

這下可急壞了胡家坬村的群眾,他們找到謝子長,請謝子長給他們想辦法。謝子長想了想后,說:“國民黨官兵都信神,那就請山神爺給他們報案吧!”

第二天,胡家坬村的群眾按照謝子長的主意,由幾名老者領著村民到李家岔老爺廟求神問卦。他們抬著神龕子,東山上,西山下,最后來到一支隊處決姬占富的地方,說老爺“顯靈”把死人尋見了。第二天,他們前面抬著神龕子,后面抬著姬占富的尸體,到安定縣城順利地換回了人質。

在群眾的掩護支持下,謝子長帶領著一支隊戰斗、生活在群眾中,如魚得水。他們神出鬼沒,抓住有利時機到處打擊敵人。敵人的一舉一動,他們掌握得清清楚楚。他們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活動,敵人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國民黨部隊一個連駐扎在棗樹坪,謝子長卻經常夜里在距離棗樹坪只有二三里路的馬圈坪、張家坪、劉家圪 等村莊活動。有的同志說:“離敵人這么近,太危險了。”謝子長卻說:“離白軍越近的地方,敵人越不信紅軍敢在他們眼皮下面活動。這就更安全一些。”

離李家岔不遠的姚則峁河有個大地主叫賈生金,他憑借自己和國民黨駐安定縣營長張建南關系密切,揚言要和謝子長的紅軍決個高低。他請了張建南在村里修碉堡,妄圖負隅頑抗。恰好這時,劉志丹從南梁根據地派來劉約三帶的慶陽游擊隊到陜北,謝子長決定與慶陽游擊隊一同搗毀姚則峁河賈生金這個反動堡壘。

這天,謝子長帶著一支隊和慶陽游擊隊一百多名戰士連夜出發,天亮前趕到了姚則峁河。部隊迅速包圍了賈生金家院子,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這天晚上,敵營長張建南帶著他的營部和一排人正在村里飲酒作樂。聽到槍響,狡猾的張建南搶先帶部下占領了村子西邊的制高點西山。謝子長把褲腿挽到半腿上,袖子挽到胳膊上,提著一支駁殼槍,帶領突擊隊猛沖上去,把張建南的部隊壓在溝底。沒一頓飯工夫,就殲滅了全部國民黨軍士兵和賈生金的地主武裝。國民黨營長張建南被俘虜后,換了一身士兵服裝,偷偷溜走了。

姚則峁河戰斗后,謝子長領導的一支隊聲威大振,迅速發展到一百多人。不僅民團不敢下鄉騷擾了,連國民黨正規軍也不敢輕易出城了。安定縣的鄉下成了共產黨的天下。

鬧紅陜北

1934年7月,郭洪濤率領清澗的紅二支隊和綏德的紅五支隊到安定縣與紅一支隊會師,三個支隊合起來二百多人,壯大了陜北紅軍的力量。

7月8日,三個支隊指戰員集合在安定縣西區楊道峁一塊開闊的山地里,謝子長站在臨時搭起的主席臺上莊嚴地宣布:“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總指揮部成立大會現在開始!”

郭洪濤代表中共陜北特委宣布:“謝子長兼任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總指揮部的總指揮,郭洪濤任政委,賀晉年任參謀長。”參會的指戰員和群眾在臺下鼓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子長縣楊道峁,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總指揮部舊址

為營救關在安定縣城監獄中的二百多名黨員和群眾,經過充分準備,7月17日晚,謝子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和六百多名赤衛軍戰士,向安定縣城發起進攻。

進攻分為兩路,一路從西山下去攻打碉堡,一路從城東進攻東城門樓。黎明時進攻開始,駐守安定城的國民黨部隊放棄東城門樓、鐘鼓樓、縣衙門,退守北門。監獄在縣衙附近,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順利打到監獄門口。

指揮員劉明山一槍打開監門鐵鎖,大喊:“我們是紅軍,老謝領人救你們來了!”監內的同志也行動起來,開監砸鐐,互相攙扶著,往西山上退,戰士們在后掩護著他們轉移。天亮時,營救黨員群眾行動成功,謝子長命令部隊撤出戰斗。

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攻打安定縣城的勝利,震動了陜北,燃起了陜北革命斗爭的烈焰,推動了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8月25日,安定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在澗峪岔景家河村成立。

9月12日,清澗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在鹿兒原宣告成立。

9月18日,神木縣革命委員會在王家川宣告成立。

緊接著,安定(赤源)、清澗、神木、佳縣、吳堡、綏德、赤光(延川)、秀延、延水縣等九個縣級政權相繼建立。陜北革命根據地形成。

戰友情深

1934年8月26日夜,謝子長在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攻打河口鎮戰斗中負傷。由于當時醫療條件差,傷勢不斷惡化。1935年1月,謝子長秘密轉移到燈盞灣養傷。

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劉志丹前往燈盞灣看望謝子長。

兩人親熱問候之后,交談工作。劉志丹認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使陜北革命根據地、神府游擊區和陜甘邊區聯系起來,形成西北革命根據地,造成紅色割據。其次,黨的領導和軍事領導亟須統一,集中力量,才能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陜北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謝子長和劉志丹的意見完全一致,力量集中起來后,選擇殲滅對象為國民黨高桂滋的八十四師。該敵雖裝備精良,但人生地不熟,駐守的據點都在我根據地的包圍之中。

在西北軍委主席人選問題上,他倆互相推讓。謝子長說:“我已經病得不行了,這個擔子要你擔!不要掛我的名義了。”

劉志丹說:“你是老大哥,又是中央派駐西北的軍事特派員,這個職務應當由你擔任!”兩人推來讓去。

最后,謝子長說:“我是西北軍事特派員,就決定你擔任西北軍委主席。”

劉志丹還是不答應,說:“那就交聯席會議決定吧!”

劉志丹看望謝子長(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塑像)

分手時,兩位馳騁疆場的戰將手握著手流下了熱淚。

2月5日,中共陜甘邊特委和陜北特委在安定西區周家崄召開聯席會議。討論統一兩地區黨和軍隊的領導及粉碎國民黨軍隊第二次“圍剿”的工作方針問題。

會上,劉志丹同志轉達了他和謝子長商定的意見。大家一致表示同意統一陜甘邊、陜北兩個根據地的黨組織和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的領導。會議決定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兩地的黨組織和軍隊。會議選舉謝子長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劉志丹為副主席。

謝子長烈士陵園謝子長雕像

1935年2月21日,謝子長同志與世長辭,年僅三十八歲。謝子長病逝后,劉志丹擔任了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謝子長去世后,劉志丹十分悲痛地對身邊的戰友說:“子長是個好同志,革命意志堅強,決心很大,辦法也多。我們兩個是親密戰友,沒有高低之分,我們是互相尊重的。清澗起義我沒有參加,從渭華起義到寧夏兵運,一直到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和陜甘游擊隊,我們都在一起,并肩戰斗,互為左右手。即使在不得不分開的時候,我們也還是互相鼓舞的。現在,他離開了我們,我們就像缺了一條胳膊。這在咱西北是個很大的損失!現在,我們只能化悲痛為力量,狠狠打擊敵人,完成子長同志未完成的革命事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普陀区| 武威市| 周至县| 溆浦县| 巩留县| 洪湖市| 长泰县| 柳州市| 昂仁县| 德格县| 甘德县| 石泉县| 阳原县| 当涂县| 井冈山市| 玛沁县| 双桥区| 涟源市| 根河市| 泉州市| 铜山县| 深州市| 华坪县| 阳东县| 阳曲县| 江口县| 洪泽县| 张家界市| 沂源县| 徐州市| 读书| 青阳县| 彭阳县| 钟祥市| 四平市| 于田县| 富蕴县| 黎城县| 邵阳县|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