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紅色記憶
- 中共延安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
- 6153字
- 2021-12-31 13:25:55
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習仲勛
習仲勛(1913—2002),陜西省富平縣人, 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延安時期,曾任中共關中分委書記、分區專員、分區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員、中共陜甘寧邊區委員會執委、西北局黨校校長、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兼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爺臺山自衛反擊戰臨時指揮部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陜甘寧野戰集團軍政委、西北野戰軍副政委、西北軍區政委等職務。
恢復鞏固關中特區
關中特區是西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前身是中共陜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領導下的一塊根據地。
1934年9月,中共陜甘邊蘇區設立了中共陜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下轄新正、赤水、淳耀、新寧、永紅等縣委。1935年11月,剛剛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決定在中共陜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的基礎上設立關中特區。關中特區下轄淳耀、赤水、永紅、新正、新寧五縣。關中特區地處西北蘇區的最南端,距陜西省省會西安僅五十多公里,人口較為稠密,經濟條件、文化教育和群眾生活條件較好。1936年4月,國民黨東北軍以十一個師的兵力,分三路向關中蘇區發動全面“圍剿”,致使關中特區所轄五個縣的蘇維埃政權遭到破壞。
1936年9月,習仲勛被中央派往關中,任中共關中特委書記,肩負起恢復關中特區的重任。1934年11月,習仲勛就被群眾選舉為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9月,在西北根據地發生的所謂“肅反”中,習仲勛被關押,險些被活埋,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才被平反釋放。接到中央的任命后,習仲勛不計較職位的高低、不計較個人遭受的冤屈,以飽滿的革命熱情,踏上新的工作崗位。
習仲勛一行到達關中特區后,聯系上了關中特區的留守人員,隨后召開了有三十多人參加的關中特區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會議決定:
一、以縣為單位整理與擴大游擊隊,行動上以“集中打仗,分散活動”為原則。成立關中游擊隊指揮部。指揮郭炳坤,政委習仲勛兼,統一領導關中游擊隊。
二、盡可能地進行統戰工作,爭取進步、中間的民團、保甲,打擊最反動的少數分子,如郭相堂、雷同春、雷天一等。
三、整理各地黨的工作,健全黨的組織生活。
四、恢復各縣蘇維埃政權,在敵人后方開辟新蘇區。
到1937年4月,地方政權及黨的組織都有相當部分恢復,涇陽三區淳耀小橋、同宜耀香山等地建立了新的蘇區,并肅清了關中蘇區的大股土匪,革命武裝快速恢復和擴大。建立的游擊隊有赤水四個支隊,淳耀三個支隊,新正四個支隊,新寧三個支隊,計十四個支隊五百多人。當年12月建立了淳耀、赤水、新正、新寧四個縣蘇維埃政權,全部恢復了關中蘇區黨的工作。
習仲勛還在關中特區注重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對特區內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派別、每一個社會團體、每一個武裝隊伍,都根據他們不同的情況,在抗日救國的總方針下,同他們接洽、協商、談判,以訂立各種地方的、局部的、暫時的或長久的、成文的或口頭的協議,同他們當中的一些人、一些單位,建立起各種不同程度的統一戰線關系。特區四個縣國民政府的保安團中,除了一股頑固的地主武裝同中共關中特區作對外,其余的都同中共關中特區建立了統一戰線關系,還向中共關中特區提供了許多情報和槍支彈藥。
任中共關中特委(分區)書記時的習仲勛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后,駐扎在關中特區的國民黨軍隊撤退。但是,國民政府的各縣行政機關仍然存在。為了使關中特區與國民政府機關保持和平共處,雙方行政系統互不干涉,減少以至于避免發生紛爭,習仲勛同國民政府各縣經過協商,開展了行政區域劃定工作。在維護抗日大局、有利國共合作、避免紛爭的前提下,最終劃定了關中特區和友區的行政區域界限。至此,關中特委共管轄新正、新寧、赤水、淳耀四個縣委十九個區委。
1937年8月,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9月,西北革命根據地改稱陜甘寧邊區。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后,關中特區劃歸陜甘寧邊區政府管轄,改稱關中分區,成為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仲勛恢復穩定的關中分區,位于陜甘寧邊區最南端,總面積七千多平方公里,北與延屬分區和隴東分區相連,東、西、南三面同國民黨統治區接壤,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7年9月至1942年7月,習仲勛擔任中共關中地委(分區)書記、專員公署專員、軍分區和關中警備區第一旅政委兼新正縣縣長等職務。他領導關中軍民制止了國民黨頑固派對關中分區的蠶食,維護了回、漢民族的團結,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權,鞏固了關中分區的抗日民主政權。特別是1941年陜甘寧邊區出現嚴重的經濟困難以后,習仲勛針對關中分區的實情,實行了以“農業為主、兼顧工業、商業為輔”的經濟建設原則,黨、政、軍、民齊動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克服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守護住了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
毛澤東為習仲勛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
1943年1月14日,在西北局高干會議閉幕期間,習仲勛被評為邊區二十二個領導經濟建設的模范領導干部之一,毛澤東親筆為他題寫了“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的獎詞,予以表彰。
橫山起義
1946年,國民黨挑起內戰,用于封鎖包圍陜甘寧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驟增至四十多萬人。特別是橫山境內的國民黨駐軍,更像一個打入解放區縱深的楔子,不僅阻隔著陜甘寧邊區與三邊地區(靖邊、定邊、安邊)及晉綏解放區的聯系,并且戰時可能使陜甘寧邊區軍民缺少回旋余地。
根據國內外形勢,中共中央決定在加強戰爭準備的同時,要求全黨開展統戰工作,派最得力而有經驗的干部,到白區去爭取一切可能反蔣反內戰的人,孤立好戰分子,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進攻。中共中央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中,又要求各地大力開展“高樹勛運動”。
習仲勛時任西北局書記兼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他把開展統戰工作的著眼點放在了駐扎在橫山的國民黨駐軍上。駐扎在橫山的是國民黨陜北保安第九團,這個團的士兵幾乎全是陜西富平人,同習仲勛是老鄉,尤其團長胡景鐸,同習仲勛是同學。目標確定,習仲勛委派關中分區統戰部部長師源以談判邊界糾紛問題為名,前往橫山同胡景鐸接洽。師源與胡景鐸也是老同學、老朋友,故友相逢,無所不談,雙方很快達成了一致。胡景鐸明確表示,他決心跟共產黨走,他的一切行動聽從習仲勛同志的安排,并請習仲勛同志幫助他早日加入革命隊伍。
1947年初,習仲勛和夫人齊心在延安花石砭西北局駐地
師源回到綏德,立即用電報將這一情況報告習仲勛。習仲勛很快將這一情況向毛澤東做了匯報。毛澤東對此事非常關注,要求習仲勛一定要組織好、實施好。習仲勛立即趕赴綏德,聽取了師源波羅堡之行的詳細匯報。隨后,他又召集綏德地委常委會議,共同研究如何幫助胡景鐸起義的問題。習仲勛在會議上對策動胡景鐸起義的意義和準備工作,做了詳細分析與說明。
他說:“毛主席對我們北線工作非常重視,目標是解放榆橫,為邊區自衛戰爭取得更多的回旋余地?,F在,我們統戰工作的重點在波羅,把那里作為策反的突破口。胡景鐸這個人思想比較進步,是可以相信的,我們要繼續做工作,給他提供幫助,爭取他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起義過來。這件事情辦好了,可能影響很大,有利于我們徹底解決北線問題?!睘榱伺浜虾拌I起義,西北局任命師源為綏德地委統戰部副部長,具體策應胡景鐸的工作。
1946年夏天,按照西北局書記習仲勛的部署,在綏德地委統戰部與胡景鐸之間安排了交通聯絡員,從綏德到波羅,雙方圍繞著胡景鐸起義展開了頻繁的秘密聯絡活動。1946年5月,由習仲勛介紹,經黨中央批準,胡景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按照胡景鐸提議,西北局同時批準國民黨陜北保安團的李振華、姚紹文、張亞雄、許秀岐、李振英、楊漢三、魏茂臣等同志入黨。胡景鐸還提出派遣黨的得力干部進入保安團,協助開展起義。西北局在延屬分區和綏德分區抽調四十多名軍政干部,以各種不會被敵特察覺的方式進入波羅、石灣等陜北保安團駐地,由張亞雄、李振英等地下黨員“合情合理”地安排到各個連隊,秘密進行宣傳和聯絡工作。
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后,陜甘寧邊區的形勢更加緊張起來。在習仲勛向毛澤東匯報邊區戰備情況和對北線國民黨軍進行統戰工作情況的時候,毛澤東指示他:抓住時機,進一步加強對北線國民黨軍的統戰工作,同時集中兵力組織北線戰役,用軍事與政治相結合的辦法解決北線問題,以便集中力量對付胡宗南的進攻,并為邊區自衛戰爭擴大回旋余地。
1946年7月1日,習仲勛在延安花石砭西北局機關所在地召集西北局常委會議,傳達了毛澤東要求“抓住時機,進一步加強對北線國民黨軍的統戰工作”的指示,集中討論了策應胡景鐸起義和組織北線戰役的問題。會議還做出了兩項相應的決定:一是由陜甘寧晉綏聯防軍代司令員王世泰、副政委張仲良負責北線戰役的準備,支援和接應橫山起義;二是派西北局統戰部統戰處處長范明到綏德,去波羅與胡景鐸協商起義的具體計劃。
范明于1946年陰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由師源同志陪同,到達波羅鎮,直接進入了胡景鐸的指揮部。胡景鐸緊緊地握著范明的手,激動地說:“我與習是同窗好友,莫逆之交,早有起義的決心,今幸得世兄前來真誠會談,真乃天助人愿,了無疑意。”次日,胡景鐸和范明達成了起義十條綱領協定,并決定在國民黨雙十節(10月10日)舉行起義。
1946年8月下旬,習仲勛與王世泰、張仲良等軍事領導干部討論了北線戰役的部署問題,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會后,習仲勛向中共中央呈遞了一份有關北線戰役的方針和計劃的書面報告。毛澤東于9月2日批示:“即照所定方針去做?!?/p>
由于天下大雨,無定河水上漲,部隊不能按時到達作戰位置,原定起義時間被迫推遲。1946年10月12日晚,胡景鐸以保安指揮部召開會議為名,將反動分子的主要人物和軍統特務全部集中軟禁。13日清晨,胡景鐸親自到城外迎接范明率領的接應部隊進城,隨即集合波羅鎮駐扎的全體官兵,正式宣布起義。與此同時,由王世泰和張仲良指揮的北線戰役(又稱榆橫戰役)打響。至16日,橫山起義按預定計劃完成。國民黨榆林保安指揮部保安九團官兵和二十二軍八十六師新編十一旅,共五千余人,在胡景鐸將軍率領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橫山起義勝利后,起義部隊和解放軍聯合發動了響水戰役,消滅了榆林援軍十個連和響水城內守軍一個營,為北線戰役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橫山起義紀念碑
橫山起義和北線戰役勝利的直接結果是:陜北十二萬人民和一大片土地獲得了解放,產生了西北民主聯軍騎兵第六師,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榆橫特區,使邊區北線國民黨軍喪失了二十五個堅固據點,損失了四十多個連的兵力,從而擴大和加強了解放軍的北線陣地,為中共中央轉戰陜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粉碎蔣介石、胡宗南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12月24日,毛澤東在延安接見胡景鐸和起義部隊營以上干部時說:“上習仲勛的船,你選擇的這個道路是正確的,你們的行動給西北的舊軍隊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雹?/p>
土改糾“左”
1947年11月,西北局在陜北綏德縣義合鎮召開了各地委(綏德地委縣以上)及邊區一級機關干部黨員大會,史稱義合會議。會議的一項主要議程是傳達貫徹《中國土地法大綱》精神,安排部署邊區土改。隨后,邊區掀起了土改運動。
在領導邊區土改運動中,習仲勛從1948年1月4日至2月8日的一個多月內,深入實際廣泛開展調研,把黨中央的指示精神與邊區實際相結合,將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歸納整理,就“陜甘寧邊區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要注意克服土地改革中 ‘左’的情緒”“分三類地區進行土改”等重大問題,向黨中央、毛澤東三次函電,直言不諱地提出反對“左”傾情緒,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肯定。毛澤東于1月9日回電,表示同意習仲勛關于土改工作的意見,并指出:“望照這些意見密切指導各分區及各縣的土改工作,務使邊區土改工作循正軌進行,少犯錯誤。”① 1月20日,毛澤東將習仲勛的第二次電報轉發全國各解放區,并批示:“完全同意習仲勛同志這些意見。華北、華中各老解放區有同樣情形者,務須密切注意改正 ‘左’的錯誤,凡犯有 ‘左’的錯誤的地方,只要領導機關處理得法,幾個星期即可糾正過來,不要拖延很久才去糾正。同時注意不要使下面因為糾正‘左’而誤解為不要動?!雹?毛澤東親筆修改校訂了習仲勛發來的第三次電報稿,批示轉發晉綏、中工委、邯鄲局、華東局、華東工委、東北局。
1948年1月20日,毛澤東給習仲勛的復電及轉發各地的批示
習仲勛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注意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指導土改工作。綏德縣義合區黃家川村屬于老解放區,以習仲勛、馬文瑞為領導的土改工作組從實際出發,采取以抽肥補瘦、填平補齊的方式調劑土地,既滿足了貧雇農的要求,又鞏固團結了中農,促進了生產發展。習仲勛將黃家川村土改經驗材料,以西北局名義上報中央并轉發各分區。毛澤東充分肯定了黃家川經驗對全國老解放區土地改革普遍的指導意義。3月12日,毛澤東將《陜甘寧邊區綏德縣老區黃家川調整土地的經驗》與晉察冀區平山縣、晉綏區崞縣兩個典型一起,在全國推廣,并親筆批示:“這三個經驗,值得印成一個小冊子,發給每個鄉村的工作干部。這種敘述典型經驗的小冊子,比我們領導機關發的決議案和指示文件,要生動豐富得多,能夠使缺乏經驗的同志們得到下手的方法,能夠有力地擊破在黨內嚴重存在著的反馬列主義的命令主義和尾巴主義?!雹?/p>
在習仲勛正確思想指導下,陜甘寧邊區順利進行了土改工作。據統計,1948年4月,陜甘寧邊區在克服了“左”的傾向后,取得了土改工作的很大勝利:在占老區、半老區總人口一半(近六十萬人口)的地區中,調劑土地九十萬畝,徹底消滅了這些地方的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生產力,發展了邊區的經濟,調動了廣大人民支援解放戰爭的積極性。也正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吸收了習仲勛等人關于執行土改工作的正確意見和思路,才使《中國土地法大綱》能夠在全國各解放區正確貫徹落實,土改工作全面取得勝利。
《毛澤東與習仲勛》(油畫,作者張亞東,延安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提供)
實踐證明,土地改革的勝利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是有了在一億六千萬人口的地區取得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有力地推動和支援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才有了推翻國民黨統治的勝利,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由于習仲勛等人結合實際對土改中“左”傾錯誤的糾正,引發了毛澤東對政策問題的深入思考。1948年3月19日,劉少奇致電毛澤東,匯報了深入進行中的工委會議情況,表示:“相信經過這次會議,又有中央許多文件發表,今后運動可能納入正軌,各中央局的領導方式亦可能改善。”① 3月20日,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度過的最后一天,毛澤東復電劉少奇:“最近幾個月,我黨在戰爭、土地改革、整黨整軍、發展新區和爭取民主黨派等方面均有成績,在這些工作中所發生的偏向有了著重的糾正,或正在糾正中,這樣就可以使整個中國革命運動走上健全發展的軌道。只有黨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軌,中國革命才有勝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雹?/p>
① 《習仲勛傳》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448頁。
①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下卷,中央文獻研究室2013年版,第264—265頁。
②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下卷,中央文獻研究室2013年版,第270頁。
① 《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頁。
① 《劉少奇年譜》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頁。
②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2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