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愛戴人民——劉少奇

劉少奇(1898—1969),湖南寧鄉人。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延安時期,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中原局書記、華中局書記和新四軍政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務。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劉少奇撰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最全面、系統論述共產黨員修養和進行黨性教育的專著,也是劉少奇影響最大的一部黨建論著。

大革命失敗之后,黨的基層組織受到了創傷。黨為了盡快恢復基層組織、壯大隊伍,適當地放寬了入黨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黨內出現成分復雜、思想不純的狀況。尤其是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后,全國各地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奮不顧身地沖破國民黨的封鎖,紛紛擁向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并且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給黨內帶來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使黨內思想不純的現象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使每一名黨員自覺地為完成黨的任務而奮斗,成為黨面臨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抗日戰爭時期,對黨員進行黨性教育問題,引起了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劉少奇的密切關注和深入思考。他多次給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宣傳部長張聞天寫信,談出自己的看法,闡明自己的觀點:對黨員要加強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劉少奇的這一觀點,得到張聞天的認可。于是,他決心攻克這個難題,開始醞釀共產黨員修養課題的寫作。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黨中央在延安召開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在政治報告中強調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了“中國黨的馬克思主義的修養”命題,這更引起了劉少奇的強烈共鳴。劉少奇開始思考共產黨員怎樣才能加強自身修養、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一系列問題。

六屆六中全會確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原局,劉少奇被任命為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隨后,劉少奇于1938年11月28日離開延安,奔赴河南確山竹溝開始新的工作。

在赴任時,劉少奇隨身帶上了馬克思、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有關著作,為撰寫《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做前期準備。到達河南確山竹溝后,劉少奇根據自己多年來對黨內生活的觀察,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撰寫了《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1939年1月初,劉少奇在中共豫西特委舉辦的地、縣黨員領導干部培訓班上,做了關于抗日戰爭的形勢與任務和共產黨員修養的報告,這成為最早的《共產黨員的修養》手稿提綱。

此后,劉少奇擠出時間,在《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內容,在題目上增加了“論”字,完成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初稿,全面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共產黨員修養理論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四個部分:(1)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及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2)無產階級思想意識修養,包括具有正確的公私觀、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黨性原則和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3)共產黨員的組織紀律修養,即能夠正確處理黨員個人同黨的組織、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黨員個人之間的關系;(4)文化科學知識修養,即具有廣博的知識,精通業務工作。劉少奇經常利用該稿給中原局機關和鄂豫邊區干訓班講黨課,深受黨員領導干部的歡迎。

1939年3月底,劉少奇回到延安,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這一時期,他一面參加中共中央的領導工作,一面繼續負責指揮華中地區的抗日武裝斗爭,同時,繼續思考黨的建設問題。

劉少奇在延安修改《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劉少奇,應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宣傳部長張聞天邀請,在延安蘭家坪馬列學院給學員們做了兩場三個小時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講演。

劉少奇在講演中,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精辟地論述了每個共產黨員應該自覺加強自己的思想意識修養、理論修養和黨性鍛煉,以便有效地為黨的事業而努力奮斗。

劉少奇的這一講演,在學員中間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張聞天對劉少奇的講演非常重視,認為這正是當前廣大共產黨員尤其是新黨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張聞天立即請劉少奇把講演稿整理成文,準備安排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周刊發表。劉少奇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修改文稿,將講演稿整理成四萬多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理論著作。《解放》周刊責任編輯吳黎平立即把劉少奇的文稿呈送毛澤東審閱,毛澤東批示這篇文章“提倡正氣,反對邪氣,是一篇好文章,應該快登”。很快,延安《解放》周刊第81至84期以《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為題連載。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公開發表之后,在全黨獲得了很高評價。全黨一致認為,這一命題的提出和論述切中了黨員干部思想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統一全黨思想認識、純潔組織發揮出了重要的理論作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解放》周刊發表后,許多讀者紛紛要求中央出版單行本。1939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應廣大讀者的要求,由延安新華書店首次出版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單行本,隨后又連續再版三次。敵后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報紙及印刷廠也先后轉載和印刷了單行本。河南竹溝中原局印刷廠最早開機印刷《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并以最快的速度向中原地區各級黨組織分發。《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大量印發到黨員干部手中作為黨課教材閱讀,成為廣大黨員進行黨性鍛煉和修養的行為準則,促使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更好地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及先鋒模范作用,極大地增強了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延安整風期間,《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被中共中央規定為黨員領導干部必讀的二十二個整風文件之一,成為全黨開展整風運動,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教科書。在延安整風中,《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與毛澤東的有關黨建著作一起,被全黨公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代表作,成為批判“左”、右傾錯誤路線的思想武器。毛澤東稱,“他講 ‘修養’,我講 ‘整風’,意思是一樣的”。

此后,《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被收入《整風文獻》,作為全黨學習參考,配發給每一名黨員。根據當時在延安工作的同志回憶,那時候,《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人手一冊,哪怕是行軍打仗,白天隨身攜帶,晚上墊在枕頭下,只要有時間就拿出來閱讀,大家認真學習,常常用它對照檢查自己的思想認識,很有效果。它不僅重新教育和訓練了黨內經過長期斗爭保留下來的一批老干部,還教育和訓練了抗戰初期入黨的大批新黨員。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站在中國共產黨所擔負的偉大歷史使命的高度,深刻地闡述了共產黨員要在改造社會、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全面加強自身修養。《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認真回答了共產黨員為什么要加強自我修養的問題,詳細論述了共產黨員加強修養和鍛煉的必要性。劉少奇提出,共產黨員的修養就是在群眾革命斗爭的實踐中,以高度的自覺性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它既不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那樣,把修養看成是出于個人某種善良的愿望,或出于某種與生俱來的品性所做的修身養性;也不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那樣,把修養當成自我清高、孤芳自賞的一種手段。共產黨員的修養的唯一目的,是為了黨,為了人民,為了更好地從事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偉大斗爭。他要求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而不是為個人或少數人謀利益,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當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的利益發生矛盾時,堅決地、無條件地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這就是共產黨員思想意識和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自1939年發表以來,成為各個時期加強黨的建設和黨性修養的優秀教材,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對促進黨的事業欣欣向榮產生了巨大作用。

千里回延安

1941年10月3日,毛澤東致電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中央決定你來延安一次,諒已收到電報,并希望你能參加七大。”

1942年3月19日,劉少奇一行從江蘇鹽城新四軍總部出發,踏上返回延安的征程。

山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也是全國重要的抗日基地。所以,毛澤東希望劉少奇在回延安的途中,幫助解決山東軍政領導人之間的一些分歧。4月初,劉少奇一行到達山東分局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所在地——沂蒙山南麓的臨沭縣朱礬村。劉少奇一到山東就開始緊張工作。經過半個多月的調查研究和認真分析,劉少奇了解了山東的情況,并提出解決辦法。山東工作很快有了好轉。

7月下旬,劉少奇在山東分局所在地停留近四個月后,又踏上了回延安之路。津浦鐵路是日軍重兵把守的交通要道,崗樓、碉堡林立。為應對日軍的瘋狂“掃蕩”和嚴密封鎖,劉少奇一行在鐵道游擊隊的護送下,走走停停。當時,微山湖周圍二三百里都是敵占區,敵人的碉堡林立。只有微山湖是抗日民主根據地,是華東、華中通向延安的唯一通道。湖西軍分區派人到湖邊迎接,并請劉少奇坐船,沿王魯河,穿過蘆葦蕩,駛向湖心的大捐村西南,在一處蘆葦包圍的沙峪上落了腳,住到漁民的一只船上。一路上,劉少奇問護送的游擊隊員,用什么槍,開展哪些對敵斗爭,湖區群眾的生活怎么樣,等等。因為敵人正在對湖西地區進行“掃蕩”,敵情嚴重,不能輕舉妄動。劉少奇坐著船在微山湖里隱蔽了幾天。他在船上翻閱和批改文件,聽取匯報,了解當地的黨政建設和斗爭情況,鼓勵當地的黨政負責人堅定信念,團結戰斗,保住這條水上交通線。

劉少奇在延安

一次,劉少奇讓鐵道游擊隊的三條船靠攏。他坐在船頭上,詳細地講述游擊隊如何擴大、鞏固根據地,如何更加有力地打擊敵人。他說:“你們在這里堅持斗爭,我看要注意三條:一條是既要有力地打擊敵人,又不要過于暴露自己,做到出其不意,掌握主動;另一條是對偽組織上層分子,如偽保長、偽鄉長等,要把打與拉結合起來,壞的不打不行,但光打不拉也不行,在敵占區斗爭要講策略;再一條,鐵道游擊隊要重視游擊區的建設。”護送劉少奇的經歷,使鐵道游擊隊受益匪淺,他們從此更加講究斗爭策略,重視游擊區建設,改變了過去對偽組織上層分子光打不拉等做法,鞏固和擴大了游擊區。

9月上旬,劉少奇到達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部所在地涉縣赤岸村,受到劉伯承、鄧小平的熱情接待。9月21日,毛澤東來電,獲悉劉少奇安全抵達太行的消息后非常欣慰,希望劉少奇短期休息后來延安,并對華北工作加以考察。為了便于劉少奇了解最近時局情況,毛澤東還將國內抗戰情況告知八路軍總部,以供劉少奇索取閱讀。同時,毛澤東要劉少奇“來延路上安全保障,請商劉、鄧做周密布置”。劉少奇收到電報后,便趕到七十多里外的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駐地——晉東南的遼縣(今左權縣)麻田村,見到八路軍副總司令兼北方局書記彭德懷,并一起研究對付日寇冀中大“掃蕩”和八路軍總部的工作,還聽取了冀中領導人的工作匯報,幫助總結群眾創造的地道戰經驗等等。在北方局期間,劉少奇還進一步考察華北工作,并與華中工作進行比較,對華北工作提出了意見。

10月下旬,劉少奇一行進入太岳區。這時,日軍對太岳地區發動了秋季作戰,企圖從東面和北面合擊太岳軍區司令部。在頻繁的轉移中,他又發現了群眾的一個偉大創造——地雷戰。他聽陳賡匯報民兵游擊隊用地雷炸日軍的情況,非常重視。他說,地雷戰也可以說是群眾創造的一種較突出的斗爭形式,很值得我們重視。還建議太岳區黨委總結和研究這方面的經驗。從地道戰到地雷戰,劉少奇走一路看一路,一路進行調查研究。他以敏銳的目光看到了群眾的偉大創造力,并從抗日戰爭的實際需要出發,及時推廣地道戰和地雷戰這些具有中國特點和適合游擊戰爭的經驗。

12月初,劉少奇一行到達晉西北區黨委所在地山西興縣。在興縣期間,劉少奇聽取了工作匯報,出席了晉西北干部會議,并于12月9日、10日接連兩天為會議做《關于群眾運動及其他問題》的報告。他在報告中強調:晉西北今后的中心任務,是開展對敵斗爭與發動熱烈的群眾運動。在游擊區、敵占區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爭,在根據地發動熱烈的群眾運動。在黨員中、干部中、部隊中,一定要加強群眾觀念。他還對領導群眾運動時要注意正確處理黨、政府、軍隊與群眾團體的關系,真正鞏固的群眾運動一定要有群眾領袖,群眾運動中發生“左”傾過火的情形必須正確對待等問題加以闡述。

12月30日,劉少奇一行安全回到延安。此行途經山東、冀魯豫、冀中、晉綏,行程三千多里,歷時九個多月,穿越了敵人一〇三道封鎖線。劉少奇在回延安途中,不顧長途跋涉勞累,不顧生活條件差,不顧危險,依然堅持為黨工作,指導和推動了沿途的抗戰事業。

向北發展,向南防御

“向北發展,向南防御”和建立東北根據地,是解放戰爭初期黨中央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劉少奇主持黨中央工作期間,對這一決策的提出和貫徹,做出了重要貢獻。

東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如果國民黨占領這一地區,那就能夠利用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同華東、華中相配合,南北夾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解放區。反之,如果中國共產黨控制東北,就可以依靠那里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建立鞏固的戰略基地。毛澤東在黨的七大的講話中多次指出:“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根據地都沒有丟,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鞏固了。”①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在東北沒有一兵一卒;抗戰勝利時,其精銳主力遠在西南、西北大后方。相反,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日武裝在東北堅持了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有著較為堅實的群眾基礎。同時,黨領導的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與東北相連、相望。這些都是我們進軍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有利條件。

1945年8月11日,朱德總司令在第二號命令中,指示在華北的八路軍中的原東北軍將領萬毅、呂正操、張學思等部和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進軍東北,準備接受日偽軍投降。8月22日,劉少奇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晉察冀和山東分局的電報,指示:為迅速爭取東北,應即抽調大批干部由一部武裝掩護到蘇軍占領地區,建立黨的組織,建立地方政權,發動與組織群眾,建立地方武裝。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前一天,即27日,黨中央決定,毛澤東離延期間,劉少奇代理主席職務。并增選陳云、彭真為候補書記。毛澤東于10月11日返回延安,在重慶共進行四十三天談判;又因工作過重,過度疲勞,11月中旬進醫院療養,12月下旬出院。毛澤東談判和療養期間,黨中央工作都由劉少奇主持。

劉少奇在陜甘寧邊區勞模會上講話

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于8月29日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迅速進入東北控制廣大鄉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要求晉察冀和山東解放區,必須迅速派大批干部和部隊到東北一切重要地區去工作,海陸并進,越快越好,不要聲張,控制廣大鄉村和蘇軍未曾駐扎的中小城市,建立地方政權與地方部隊,放手發展。

按照黨中央的指示,我八路軍、新四軍迅速調整部署,抽調大批干部和部隊,日夜兼程,海陸并進,由華北、華中、山東等解放區挺進東北。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李運昌首先率部隊分三路挺進熱河和遼寧, 8月30日從日偽軍手中解放山海關,控制了錦州和遼西地區。9月6日進駐沈陽,隨即分兵赴遼南、遼東等地,迫使日偽軍投降,初步打開了局面。

9月14日,劉少奇主持召開政治局臨時會議,決定成立東北局,以彭真、陳云、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彭真為書記,統一領導黨在東北的工作。第二天,彭真、陳云等即乘蘇軍飛機奔赴東北。

9月17日,劉少奇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電報,提出我們必須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全國戰略方針。當天,毛澤東、周恩來復電,表示完全同意。并指出,東北及熱、察控制在手,全黨團結一致,什么也不怕。

9月19日,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復電,討論戰略方針和戰略部署。會后,劉少奇代表黨中央起草了給各中央局的指示電《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正式提出了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指示電中提出:“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并有全國各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斗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

劉少奇與夫人王光美

實施這一戰略方針的核心是控制東北。

為此,中共中央從延安總部,以及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山東、華中等軍區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派出兩萬多名干部和十一萬余人的部隊迅速開往東北。干部中包括中央委員十人(其中,政治局委員四人),候補中央委員十人。部隊包括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所率山東主力部隊六萬余人,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所部三萬五千人等。人民軍隊進入東北后,獲得了很大發展,對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①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關于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選舉問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2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河北省| 陆河县| 巴林右旗| 临夏市| 保定市| 台北县| 二连浩特市| 南漳县| 怀柔区| 永兴县| 小金县| 永善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新兴县| 剑阁县| 黄梅县| 潜山县| 青阳县| 于田县| 彭水| 蒙自县| 阜新市| 屏东县| 玛曲县| 监利县| 轮台县| 罗田县| 黔东| 长沙市| 宁化县| 平原县| 临高县| 应城市| 万安县| 鄂州市| 桂阳县| 徐闻县| 修武县| 旅游|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