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教育部名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的建設與發展

(代序)

本書入選的論文,是《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的標志性特色欄目“司馬遷與《史記》研究” 2015—2018年期間發表的優秀論文的匯編。此前的2015 年,我們從1989年到2014年發表的欄目論文中精選100篇,編輯出版了《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名欄論文粹編》(上、下兩冊)。

本刊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2014年入選了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第三批欄目,是陜西省第三家入選教育部名欄的高校學報欄目。出版欄目優秀論文匯編,這既是教育部名欄建設的要求,也是本刊編輯部“十三五”規劃既定的工作任務之一。本書出版之際,恰逢本刊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設欄三十周年。我們也想將這本優秀論文集呈送給長期關心欄目發展的學校黨政領導、本刊的編委和學術顧問、海內外史記研究專家、欄目的審稿專家和核心作者們,感謝他們對欄目的關心與支持,也給后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一本有較高質量的史記研究論文集。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視察時提出要“扎實加強文化建設” ,還提及司馬遷與《史記》,指出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學習借鑒作用, 《史記》也是習總書記經常引用、閱讀的書目里重要的一部歷史文化典籍。在入選名欄之前,欄目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建設生長期。欄目1989年設立第1期,至2019年7月連續設欄30年170期,累計發表文章736篇,該欄目開辦的歷史之長、發文數之多,在名欄入選期刊中也是不多見的,這說明《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輯團隊較早具有了特色意識和欄目發展意識。欄目也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陜西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

回望“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的創辦和建設過程,可以看到,是地域優勢和學科優勢,加上歷任編輯團隊長期的“策劃”和“經營”及學校史記研究團隊的有力支撐,促成了欄目的長期存在和不斷發展。

一、欄目擁有司馬遷故里的地域優勢

學報所在的陜西省渭南市,地處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陜西東部,這里是司馬遷故里、白居易家鄉,是華夏文明較早興盛的地區之一,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和文化積淀。作為司馬遷的故鄉,渭南市學術界、文化界,以及民間對司馬遷的祭祀、緬懷和對《史記》的研究一直綿延不絕,渭南市隸屬的韓城市曾創辦史記研究的內部刊物——《天人古今》。近年來,韓城當地每年開展大型祭祀和文化活動,打造史記文化旅游產業,司馬遷祠景區正在努力創建全國5A景區,投資2億的景區綜合提升工程項目已經開工,緊鄰司馬遷祠的國家文史公園已初具規模。欄目深度融入了地方打造史記文化的行動中,陜西省政協、渭南市人大常委會、渭南市政協曾經發函稱,欄目論文對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形成關于地方經濟文化的提案起到了參考作用。可以說,司馬故里史記研究的蓬勃態勢催生了這個欄目,并為欄目的長期繁榮發展提供了文化底蘊。

二、欄目擁有史記研究的學科優勢

史記研究是渭南師范學院的研究優勢和學科特色。本刊學術顧問、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張大可先生評價“渭南師范學院是史記研究的一個重鎮”(引自張大可先生致我刊的親筆信),也有學者稱渭南師范學院是“正在崛起的史記研究高地”,欄目發文總數的三分之一來自學校的史記研究團隊。 1994年,學校成立了“史記研究室”,后更名為“史記研究所”,在本科生中開設史記研究選修課程,涌現出了一批老中青結合的史記研究學者。近年來,史記研究團隊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50余項;在《文學遺產》《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刊物轉載轉摘;已出版學術著作20余部(不含編著、論集),獲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高校優秀人文社科成果獎13項,校級獎勵30余項。學校與中國史記研究會合作,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史記論著集成》(20卷)、 《史記通解》(9卷)、 《史記觀止》、 《史記人物大辭典》以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史記》選本叢書”12冊等著作。欄目論文《論司馬遷精神》 (2016年第1期)、《兩千年史記學研究》 (2017年第21期)分別被《新華文摘》 2016年第6期、2018年第1期全文轉載。

渭南師范學院提出了“努力建設司馬遷與史記研究重地”的奮斗目標,除了悉心打造教育部名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之外,學校還成立了“司馬遷與史記研究院”,以學科為分界,下設9個研究室,整合學校的史記研究團隊,打造史記研究基礎性、引領性、服務性的平臺,共同致力于史記的研究和普及,該研究院先后被評為“陜西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自2004年起連續編輯出版集工具性、資料性于一體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年鑒》 ,每年出版1 卷,目前已出版11卷,先后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出版;建成了全方位展示史記研究成果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展覽館”和“中國史記研究網”,圖書館專門設立了史記研究資料室和“司馬遷與《史記》專題文獻數據庫”。以上一欄、一院、一鑒、一館、一網、一庫的“六個一工程”,再加上“一軍”,指渭南師范學院擁有一支堅持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有影響力的史記學術團隊;“一批”,指每年推出成批的史記學成果,其中包括論文、課題、著作;“一壇”,堅持舉辦史記學論壇; “一種精神”,堅持踐行弘揚“禮義一統”為核心的司馬遷精神。這“十個一”的組合式、復合式系統工程,擔負著司馬遷故里的高校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旨在建設司馬遷與史記研究的重地。

三、入選教育部名欄后的建設與發展

“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入選教育部名欄之后,學校給予學報更多支持,編輯部上下也齊心合力,力爭把欄目建設成為海內外史記研究重要的學術平臺。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渭南師范學院教育部名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學術平臺”,從人員、待遇、資金、辦公條件等方面大力傾斜,欄目以及學報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在學校領導和本校史記研究團隊的大力支持下,欄目影響、學術質量、年度發文數、作者隊伍、編輯力量不斷提升和加強。學校史記研究隊伍的研究也得到學校基金立項、資助出版、成果發表、特色課程選修等方面的鼓勵與支持。如果說,之前20多年的建設是“厚積”的生長期的話,那么,近年來欄目和刊物的發展則是“薄發”的快速發展期。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欄目選題策劃

入選教育部名欄后,因發文數急劇增加且研究的范圍不斷拓寬,編輯部將“司馬遷與《史記》研究”細分為以下子欄目: “司馬遷思想研究” “《史記》文本研究”“《史記》史事研究”“《史記》人物研究”“《史記》文學與語言研究”“《史記》文獻與傳播研究”“《史記》地理研究”“《史記》學術動態”等,各子欄目發文數相對平衡。學報自2014年起,每年出版6期史記內容的刊物(2019年起,因刊期變更,年出版4期史記內容的刊物) ,且整期全部是史記內容,實現欄目專冊化。

編輯部也嘗試開設各種專題研究。集中探討某個方面的問題,信息量大且傳播集中,有益于讀者的接受和利用。例如, 2015年欄目開設“史記學人研究”專欄,這是“對研究者的研究”。這組文章全面記述和評價了韓兆琦、張大可、王立群、楊燕起、趙生群、俞樟華等當代史記研究界成績顯著、影響最大的10余位專家從事史記研究的學術之路、心靈之旅和揮之不去的史記情結,有的專家發出了“我為史記而歌,我為史記而狂”的真情告白。 2015年至2016年,出于史記大眾化、普及化和拓寬選題范圍的考慮,編輯部還策劃了“史記觀止”和“史記百名歷史人物”專題。“史記觀止”精選了100多個經典的史記故事,按照主要人物類型分為“帝王風范” “輔佐功過”“英雄氣概”等8個部分,之后以《史記觀止》為名結集出版(分為中文版、英文版)。 《史記》是一幅精彩紛呈、生動鮮活的人物畫卷, “史記百名歷史人物”以《史記》中記述的有名歷史人物為章節單元,展示了《史記》高超的寫人藝術。司馬遷生年問題被稱為“《史記》十大疑案”之首,其論爭達半個世紀,兩種主要觀點正好相差10 年。 2017 年至2018 年,針對史記研究界正在熱議且爭論不休的司馬遷生年問題,欄目開設“司馬遷生年”專題,聘請中國史記研究會張大可先生擔任欄目主持人,已經發表張大可、陳曦、袁傳璋、張韓榮、吳名崗等各位專家的討論文章10 余篇。2019年,策劃了“項羽文化及文化產業開發應用研究”專題,發文8 篇。其中,鄭曉明的《項羽垓下潰圍至烏江自刎謎團解析》被《新華文摘》 2019年第7期轉摘。

2.培養校內外的核心作者

據統計,同一作者在本欄目發文最多達17篇,其他的作者4至6篇,年輕的作者多為2至3篇,作者有來自馬來西亞、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的研究者。欄目發文數2010年至2019年十年分別為15篇、 26篇、 29 篇、 37 篇、 57 篇、 112 篇、 107 篇、 84 篇、 71 篇、 47 篇。欄目編輯每年參與《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年鑒》的編寫,負責每年度史記研究論文的統計。“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每年的發文數占全國該類學術論文的21.86%,欄目已經成為海內外史記研究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中國史記研究界的知名專家張大可、韓兆琦、可永雪、楊燕起、俞樟華等,他們或被編輯部聘請為學術顧問和欄目主持人,或長期惠賜佳作并指導欄目建設。中國思想文化史專家張豈之先生發表在2013年第5期的《做好〈史記〉選本研究與整理工作》 ,被《新華文摘》 2013年第15期轉摘。北京大學胡寧博士發表在2013年第10期的《司馬遷并非下獄死》被《新華文摘》2014年第2期轉摘。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師范大學俞樟華教授給本刊來信說:“作為一名史記研究人員,我是該欄目的核心作者,也是它的關注者。在長期的編創往來中,我們形成了互相支持、互相提高的友好合作關系。” (引自俞樟華先生致編輯部的信)

編輯部也主動注重編讀互動和編創交流。 2015年10月、 2017年5月、2018年9月,分別在浙江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陜西理工大學等地舉辦作者座談會,因在欄目發文,有的作者晉升了職稱,有的研究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作者對欄目和編輯的濃濃謝意,使編輯們對名欄事業產生了價值感和崇高感,也堅定了編輯們辦好名欄的信心和決心。

3.加強與史記研究界以及學術界的交流與融合

渭南師范學院與中國史記研究會、北京史記研究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學校史記團隊成員和編輯團隊除承擔研究會的項目與課題外,每年參加中國史記研究會年會等學術活動。學校史記研究團隊和學報編輯團隊已成為全國史記研究隊伍重要的組成部分。陜西省司馬遷研究會、韓城市司馬遷學會的學術會議和學術活動,編輯部領導和欄目編輯也積極參加, 2017年至2019年三次參與承辦了陜西省司馬遷研究會學術年會。欄目的學術動態每年都會刊發當年史記學術會議的綜述文章。

入選教育部名欄后,編輯部每年舉辦一兩次欄目建設發展或史記研究方面的會議。 2014年5月,舉辦“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名欄建設與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教育部社科司出版處處長田敬誠,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原會長龍協濤教授,《新華文摘》原總編輯張耀銘先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雜志社社長、執行總編輯姚申先生受邀出席,對刊物和名欄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2014年12月,舉辦陜西高校學報研究會學術年會,省內各高校共有近200位代表參會。 2015年10月,舉辦“紀念司馬遷誕辰216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四屆年會” , 150余名海內外史記研究專家到會,各位專家圍繞“ 《史記》與人文精神”展開面對面的即興演講和辯論,現場氣氛熱烈。欄目設本次會議的專欄,刊發了各位專家的發言內容以及會議綜述。 2016年5月,欄目邀請了陜西省內教育部名刊、南大核心、北大核心以及部分985和211高校的學報主編,召開了“名欄建設與發展專家咨詢會” 。 2016 年12 月,邀請本刊學術顧問、著名華裔經濟學家、英國諾丁漢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姚樹潔教授蒞臨編輯部指導辦刊。 2017 年至2018 年,欄目開展“ 《史記》所載地域文化研究”專題有獎征文活動,并在2019年對評選出的優秀論文和作者給予一定數額的獎勵。

編輯部也注重與專家、作者的交流與互動,每年至少走訪一次省外史記專家,欄目不收取任何版面費,且有一定數額的稿酬。由于和史記學術團體和研究單位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使得編輯部擁有了固定的審稿隊伍和作者群體,在同行專家中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4.以欄目的發展提升刊物的質量與影響

刊物近年入選兩家核心期刊名錄,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AMI綜合評價( A刊)擴展期刊”(2018)和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2015, 2017) 。刊物曾榮獲“全國地方高校名刊”和“全國教育院校學報精品期刊”稱號,在第五屆全國高校學報評優活動中獲得“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這也是刊物連續五次在全國文科學報評獎活動中獲獎。刊物還獲得“陜西省高校社科學報精品期刊”“陜西省高校優秀社科期刊編輯部”等多項榮譽。編輯部在2015年和2017年兩次被評為學校先進集體。

入選名欄后,刊物的二次文獻轉載率也有大幅提高。 2015年至今, 《新華文摘》全文轉載4篇,轉摘4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8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全文轉載3篇,轉摘22篇, 《文摘報》轉摘7篇,以上三大文摘期刊轉載、轉摘共計48篇。欄目文章四次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的“學術專欄介紹”整體推介宣傳。

渭南師范學院在“十三五”規劃中,特意編制了“期刊影響力提升計劃”。其中,對該欄目的發展做了詳細規劃,從制度層面保障欄目發展。編輯部內部也每年舉辦編校質量自查、編輯沙龍(新老編輯工作經驗交流會)、出版檔案歸檔檢查等活動。編輯部重新修訂了崗位職責、出刊制度和編委會工作條例,新制定了“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主持人制度”“關于獎勵轉載轉摘論文作者的規定”等規章制度,對邀請的欄目主持人,編輯部每年度支付專家組稿費,對被全文轉載的作者給予一定獎勵。編輯部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已經實現了面向讀者的免費開放,建立了“司馬遷與《史記》研究”的QQ群和微信群,與原有的紙媒、網媒一起,全方位地為讀者閱讀和檢索文獻提供便利。

張大可先生在致本刊的書信中這樣評價欄目:“激發了司馬故里人民的熱情,推動了地方文化的勃興,促進了渭南師范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凝聚了一批學者,造就了一批新人,搭建了一個渭南師范學院與全國學術界交流的平臺,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產生的社會效益不可低估。”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傳承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砥礪奮進,不斷前行。

編 者

2019年10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延长县| 乌拉特中旗| 墨玉县| 宜阳县| 罗江县| 巴彦县| 呼和浩特市| 沽源县| 弥渡县| 玛纳斯县| 溆浦县| 临潭县| 鄂尔多斯市| 察雅县| 阿瓦提县| 祁东县| 大关县| 珠海市| 永春县| 凉山| 延川县| 周口市| 康马县| 龙南县| 密云县| 鹤壁市| 九龙坡区| 土默特左旗| 新津县| 南陵县| 长治市| 芮城县| 彰化市| 教育| 玉林市| 察哈| 罗甸县| 措美县| 丰城市| 都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