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公路工程施工技術
- 王旻 張振和主編
- 1211字
- 2021-04-14 11:55:32
1.3.1 土方路基施工
1.填方土料的選用
(1)碎石類土、砂土、爆破石渣及含水量符合壓實要求的黏性土可作為填方土料。
(2)淤泥、凍土、膨脹性土及有機物含量大于8%的土,以及硫酸鹽含量大于5%的土均不能做填方土料。含水量大的黏土不宜做填方土料使用。
(3)填方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筑。如果填方中采用兩種透水性不同的填料時,應分層填筑,上層宜填筑透水性較小的填料,下層宜填筑透水性較大的填料。各種土料不得混雜使用,以免填方內形成水囊。
(4)填方施工應接近水平地分層填土,分層壓實,每層的厚度根據土的種類及選用的壓實機械而定。應分層檢查填土壓實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層。當填方位于傾斜的地面時,應先將斜坡挖成階梯狀,然后分層填筑,以防止填土橫向移動。
2.施工工藝流程
土方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圖如圖1-15所示。

圖1-15 土方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圖
3.施工細節操作
(1)施工準備。路堤填筑前,先根據填土高度和試驗段確定的分層厚度及壓實參數,計算出分層數、虛鋪厚度、壓路機行走速度和碾壓遍數,現場繪出分層施工圖。
(2)分層填筑。分層填筑施工如圖1-16所示。

圖1-16 分層填筑施工
(3)攤鋪整平。填料攤鋪整平如圖1-17所示。

圖1-17 填料攤鋪整平
(4)灑水和晾曬。填料碾壓前應做含水量檢測,對于細粒土和粉質黏土偏離最佳含水率的限值宜在+2%~-3%以內。若含水量過低,則可在路基上灑水拌合或提前在取土坑內悶濕。若含水量過高,則可將土在路基上攤開晾曬和取土坑內翻松晾曬,并適當減少填層厚度,確保填料含水量在施工允許范圍內。灑水和晾曬如圖1-18所示。
(5)碾壓夯實。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第一遍靜壓,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強振,碾壓速度按試驗段數據控制,碾壓順序由兩側向中間進退碾壓。曲線地段由內側向外側,橫向接頭重疊0.4~0.5m,前后相鄰兩區段重疊1.5~2.0m。根據壓實部位,按試驗段取得的數據控制壓實遍數,一般情況下,基床表層為6~8遍,基床下部為3~5遍,基底為3~4遍。對路肩兩側邊角壓路機不易壓到的地方,采用蛙式打夯機,人工夯實。振動壓路機碾壓如圖1-19所示。

圖1-18 灑水和晾曬

圖1-19 振動壓路機碾壓
(6)預留沉降加高量。路堤預留沉降加高量根據標段內不同填土高度分段計算,坡腳位置仍按路肩設計高程測定,邊坡較設計稍陡,路基面適當加寬加高,使路基沉降后仍符合設計要求。
4.注意事項
(1)回填土應按規定每層取樣測量夯實后的干容重,在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后才能回填上一層。
(2)嚴格控制每層回填土厚度,禁止汽車直接卸土入槽。
(3)嚴格選用回填土質量,控制含水量、夯實遍數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環節。
(4)管溝下部、機械夯填的邊角位置及墻與地坪、散水的交接處,應仔細夯實,并應使用細粒土料回填。
(5)雨天不應進行填方的施工。如必須施工時,應分段盡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類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現場應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內。
(6)路基、室內地臺等填土后應有一段自然沉實的時間,測定沉降變化,穩定后才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