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中游河道水動力數學模型及應用
- 虞邦義 蔡建平 黃靈敏等
- 967字
- 2021-04-30 19:09:40
1.6 行蓄洪區
淮河干流現有行蓄洪區21處,總面積3148km2,蓄滯洪容積127億m3,內有耕地265萬畝,人口134萬人。其中行洪區17處,即南潤段、邱家湖、姜唐湖、壽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湯漁湖、荊山湖、方邱湖、臨北段、花園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鮑集圩,面積1295km2,耕地122萬畝,區內人口59萬人;蓄洪區4處,即濛洼、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蓄洪區,面積1853km2,耕地143萬畝,區內人口75萬人[4]。行蓄洪區基本情況見表1.6-1。
表1.6-1 淮河干流行蓄洪區基本情況[4]

續表

注 石姚段和洛河洼行蓄洪區已經調整為防洪保護區,南潤段和邱家湖行洪區已經調整為蓄洪區。
淮河干流行洪區是干流泄洪通道的一部分,用于補充河道泄洪能力的不足,設計條件下如能充分運用,行洪流量占干流相應河段河道設計流量的20%~40%。淮河干流4個蓄洪區有效蓄洪庫容63.1億m3,占正陽關50年一遇30d洪水總量的20%,對淮河干流蓄洪削峰作用十分明顯。在淮河歷次防洪規劃中,行蓄洪區的作用已被計入防洪設計標準內的行蓄洪能力之中。只有行蓄洪區充分運用,才能保證淮北大堤保護區達到設計防洪標準。
行蓄洪區在歷年大洪水中分洪削峰、有效降低河道洪水位、減輕淮北大堤、城市圈堤等重要防洪保護區的防洪壓力,為淮河防洪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1991年洪水中,淮河干流共啟用了17個行蓄洪區(包括現已廢棄的童園、黃郢、建灣、潤趙段),濛洼共攔蓄洪水6.9億m3,城西湖也有效地分蓄了淮河洪水,對避免淮、淠洪峰遭遇、減輕正陽關洪水壓力,保證淮北大堤安全起到重大作用。2003年洪水中,淮河干流共啟用了9處行蓄洪區,蓄洪區分蓄洪量8.5億m3,據初步分析,由于行蓄洪區的啟用降低淮河干流正陽關洪峰水位0.20~0.40m、淮南洪峰水位0.20~0.40m、蚌埠洪峰水位0.40~0.60m。2007年洪水中,淮河干流共啟用了9處行蓄洪區,蓄洪總量約15億m3,降低了潤河集、正陽關、淮南、蚌埠站水位,最大降幅分別為0.50m、0.29m、0.61m和0.46m。行蓄洪區的及時運用對降低干流洪峰水位,縮短高水位持續時間,保證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的防洪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淮河流域行蓄洪區雖然在保證防洪保護區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啟用標準低、進洪頻繁、社會影響大,區內群眾生產、生活不安定,人與水爭地、防洪與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從1991年以來的三場大洪水中行蓄洪區運用情況來看,仍難以做到及時、有效地行洪、蓄洪。因此,行蓄洪區調整和建設勢在必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