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移民安置
- 江西省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總指揮部主編
- 3561字
- 2021-04-25 18:53:30
第三節 移民安置工作主要環節
江西省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征地拆遷與移民安置,涉及吉安市的峽江縣、吉水縣、吉安縣和吉州區共5個縣(區),18個鄉鎮(街辦)、112個行政村(居委會),搬遷總人口為24953人,需拆遷各類房屋面積128.22萬m2,征用占用各類土地53140畝,要求在40個月內完成。針對工程移民安置情況復雜、任務繁重、時間緊迫的特點,為確保移民安置工作的順利實施,先就峽江縣蔣沙村、吉水縣住岐村移民安置工作展開試點,并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面鋪開,歷時3年,圓滿完成移民安置任務,為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仡櫛竟こ桃泼癜仓霉ぷ鳉v程,主要遵循移民動員與宣傳、財產公示與復核、“兩卡”發放與兌現補償、安置點建設與生產安置、移民搬遷與舊房拆除等五項工作環節,環環相扣,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前環是后環的基礎,后環是前環的目的;兌現補償是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重點。
一、移民動員與宣傳
讓移民了解峽江水利樞紐工程,讓移民了解有關的移民政策。采取的動員、宣傳方式包括:市、縣、鄉(鎮)政府各級召開移民安置動員與宣傳大會;將國家移民政策、地方配套政策、補償標準及安置方案等內容匯編成冊,分發到每戶移民;制作專題片、標語、廣告牌,由移民工作人員駐村入戶面對面動員與宣傳;對移民安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各級移民工作人員從政策層面上給予釋疑解惑。通過四層次的移民動員與宣傳,尤其摒棄以往只宣傳“為國家犧牲自己利益”的固有陳舊模式,改為宣傳“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依規依法維護自身的切身權益,達到雙贏”的創新時代模式,使移民認識到工程建設重要性的同時,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意識到自己并非舍小家顧大家,而是自己受益的千載難逢大好時機,達到了“由要我搬遷到我要搬遷”的轉變效果。
二、財產公示與復核
財產公示與復核是讓移民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實物指標的最后確認工作。要達此目的,現有移民政策是移民工作者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如在吉水縣住岐村1328人移民安置工作中,一段時期多數村民存有觀望猜疑心態,怪話四起,不配合、不融入實物指標確認工作,工作處于停滯狀態近1個月。移民工作人員通過走訪了解到主要因實物指標調查時的工作失誤,原住岐村村長的房屋重復多計算了100m2,需多補償4.5萬元的實情后,排除各種干擾,及時、公平、公正地進行復核糾正。事后村民一傳十,十傳百,說移民工作人員不薄此厚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應,多數村民積極地重新融入實物指標確認工作中來,搶回了滯后的時間。
該環節的工作主要包括兩個層次:首先,趁著移民思想認識的改變與提高,及時地把個人、集體、企(事業)單位財產和專業設施實物指標明細數量、補償標準、補償費用進行時間不少于三天的公示(俗稱“三榜”公示),并留存影像資料?!叭瘛惫咎岢霎愖h后進入實物指標復核程序,還需對更正的實物指標量重新進行財產“三榜”公示,直至實物指標量無異議止。通過財產公示,移民知根知底,節約了大量重新全部調查核實的時間,消除了許多猜疑,達到了迎合他們不在意多寡而在乎公平的心態。其次,“三榜”公示提出異議后,一是需對于移民戶或產權人財產錯、漏登的實物指標重新確認。主要步驟:由移民戶或產權人向所在地鄉(鎮)移民工作站(所)提出復核申請,移民工作站(所)初步遴選后匯總上報縣級移民主管部門,縣級移民主管部門組織設計、監理單位共同勘查(測)現場,對需要重新確認的實物指標,由設計單位提出處理意見,監理單位出具認定意見后進行簽證。二是對于專項設施設計變更、漏項的實物指標重新確認。主要步驟:由縣級移民主管部門向項目法人和市移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項目法人和市移民主管部門共同組織設計、監理單位、縣級移民主管部門和產權人共同進行勘查(測)現場,由設計單位提出變更理由,監理單位自行或依據專家組的評審書提出處理意見,并商項目法人和市移民主管部門同意后,監理單位再出具認定意見后進行簽證。此層次中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個人、集體財產,還是專業設施實物指標復核,移民自始至終要參與,讓他們親臨其境,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達到工作效率高又呈現公正雙贏效果。
三、“兩卡”發放與兌現補償
“兩卡”發放與兌現補償,其目的是讓純樸又現實的移民對自身利益吃下定心丸。實踐證明只有移民朋友們自愿要求兌現補償,表明他們已簽訂了搬遷、舊房拆除合同和同意到安置點建安置房,才說明他們真心實意愿意移民,移民安置工作才看到勝利的曙光,兌現補償是移民安置工作核心略見一斑。此環節的工作細心、熱心、耐心尤為重要,不能出半點差錯,同時對補償資金兌付情況進行不定期督促與檢查,確保移民朋友們按時足額兌現。譬如在峽江縣蔣沙村710人移民安置工作中,集體財產補償資金兌付一度存在大姓欺負小姓,占少數的王姓氏不準分配集體財產補償資金的情況,導致少數村民過激上訪、到樞紐工地阻工鬧事事件,要求業主主持公道,否則越級上訪、拖延移民安置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集體財產補償資金的使用經過村民大會討論時,通過了王姓氏不準分配部分集體財產補償資金的補償方案,并報鎮政府批準,準備兌付給村民。了解情況后,移民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當地政府溝通協調,明確提出蔣沙村民大會討論通過王姓氏不準分配部分集體財產補償資金的補償方案欠妥,不利于移民安置工作的開展。同時配合當地政府20個工作小組,每個小組包8~10戶,不分晝夜逐戶上門耐心熱情地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功夫不負有心人,1個月后重新召開村民大會,并討論通過了絕大多數村民同意且合理合法的部分集體財產補償資金的補償方案。事后村民一致認為移民工作人員細心、熱心、耐心,具有滴水穿石之功效,為移民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作風所感動,積極地投入到搬遷安置中去。
“兩卡”發放是指財產“三榜”公示最終無異議后,由縣級移民主管部門根據最終公示后的實物指標數量,以戶為單位編制明白卡;同時根據最終公示后的實物指標數量和國家規定的補償標準,計算補償金額,以戶為單位填寫資金卡?!皟煽ā苯挥舌l(鎮)人民政府直接發放給移民戶并辦理認可手續,留存影像資料,讓移民群眾最直觀地了解自身的家底及獲得的補償。
兌現補償包括移民個人財產、集體財產、企(事業)單位財產和專業項目補償4個方面。其中移民個人財產補償資金主要有房屋和附屬建筑物、個人所有的零星樹木、青苗及農副業設施等,按縣級人民政府制定的移民個人財產補償細則,依據搬遷合同、舊房拆除和新房進度,分期通過銀行直接匯入移民戶個人一卡通上;集體財產補償資金主要有征地補償費和集體財產補償費,在集體財產補償資金的使用經過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并制訂補償資金使用方案,報鄉(鎮)政府批準,縣級移民主管部門備案后,由縣級移民主管部門按縣級人民政府制定的集體財產補償細則,通過銀行直接匯入鄉(鎮)政府經管站賬戶,兌付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或村民;企(事業)單位的補償資金分兩種情況進行兌現:一是屬于補償安置的企(事業)單位,由當地移民主管部門直接兌付給補償安置單位;二是屬于復建安置的企(事業)單位,依據復建、舊址拆除合同,由當地移民主管部門直接分期兌現;專業項目按照縣級移民主管部門制定的補償辦法,依據遷、改、復建合同進行兌現。
四、安置點建設與生產安置
安置點建設主要包括移民安置點設計、工程招投標與施工、宅基地分配、工程驗收。按照國家已批復的移民安置規劃,縣級移民主管部門委托有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移民安置點平面設計、基礎設施和移民戶型設計;場地平整結束后,由鄉鎮人民政府指導,村民委員會組織宅基地放線,宅基地編號等,并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確定宅基地分配方案進行宅基地分配,如抓鬮的方法分配宅基地;移民安置點場地平整、安置點基礎設施和集中建房的安置房由縣級移民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招投標確定施工隊伍,自主建房的由鄉鎮人民政府和村委會負責指導,村民自請施工隊伍??h級移民主管部門聘請有房建監理資質的監理單位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理;工程驗收由縣級移民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縣級城建主管部門、設計、村民代表及理事會成員參加。
生產安置主要是生產用地調整與劃撥和生產開發項目。生產用地調整與劃撥又分后靠移民生產用地調整與劃撥和外遷移民生產用地調整與劃撥。后靠移民的生產用地調整與劃撥由后靠地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外遷移民的生產用地調整與劃撥由接收地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生產開發項目,由移民村向縣移民主管部門提出開發項目申請,縣移民主管部門編制開發項目規劃,匯總報項目法人審定后實施。
五、移民搬遷與拆除舊房
移民搬遷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大規模劃搬遷還需由縣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立的搬遷領導小組參與協調,并編制搬遷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搬遷安全;拆除舊房由縣級移民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招投標,確定有資質的施工單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