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5 干旱指數及其分布

3.5.1 干旱指數的計算

干旱指數是反映各地區氣候干濕程度的指標,在氣候分析上,干旱指數通常采用年蒸發能力與年降雨量的比值表示。蒸發能力超過降雨量越多,干旱指數越大,干旱程度越嚴重。

本次分析采用E601蒸發皿的蒸發值作為蒸發能力來計算。干旱指數的精度取決于降雨量和蒸發量資料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因此,要求降雨量和蒸發量資料質量較好且盡可能是同一觀測場的觀測值。本次評價所用到的降雨量和蒸發量資料均為同一觀測場的觀測值。蒸發代表站干旱指數的計算見表3-3。

表3-3 研究區各代表站1980—2005年系列干旱指數

續表

3.5.2 干旱指數地區分布

根據《中國水資源評價》一書,對干旱指數的分級是:<0.5為十分濕潤,0.5~1.0為濕潤,1~3為半濕潤,3~7為半干旱,>7為干旱[5]

通過表3-3和調查分析可知,研究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日照強,熱量豐富,常年風力較大,蒸發較大,因此干旱指數多年平均值不高。整個研究區多年平均干旱指數變化范圍在0.75~1.09之間;荊州市氣象站最小,為0.75,團林試驗站次之,為0.88,而荊門市氣象站、南漳縣氣象站的干旱指數均達到1.0以上,主要原因是兩個氣象站位于城區,森林覆蓋率低、溫度高而造成的。因此研究區的氣候干濕差別不大,對水資源的分配和開發利用均沒有明顯的影響。

3.5.3 干旱指數的年內分布

以煙墩水文站和團林試驗站1980—2005年同步期的降雨量和蒸發量為例,分別計算各月份的平均干旱指數,具體見圖3-10。

圖3-10 煙墩水文站、團林試驗站干旱指數年內變化趨勢圖

從圖3-10可以看出,兩個站各月干旱程度差別不大,從年內分配來看,煙墩水文站、團林試驗站非汛期(11月—次年4月)蒸發大,降水少,干旱指數高,除3月外干旱指數均大于1,為半濕潤時期;而汛期(5—10月)干旱指數較小,蒸發量沒有降雨量大,除9月外,干旱指數均小于1,為濕潤時段。可見研究區內各月的干旱程度變化較大,一般枯水季節較干旱,而汛期較濕潤,這基本反映了南方濕潤地區的氣候變化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顺平县| 滨州市| 比如县| 九寨沟县| 大理市| 什邡市| 崇明县| 改则县| 竹山县| 芮城县| 蒙山县| 历史| 越西县| 武安市| 栾川县| 乌鲁木齐县| 化德县| 浏阳市| 泸定县| 怀宁县| 兴业县| 宝坻区| 尤溪县| 蓝山县| 苍梧县| 浦县| 峡江县| 大荔县| 阳春市| 潮安县| 汝南县| 蕉岭县| 永州市| 鹰潭市| 同江市| 新疆| 丰顺县| 余庆县| 确山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