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4 蒸發量年內分配及年際變化

3.4.1 蒸發量年內分配

整個研究區內各代表站的年內分配不平衡,詳見表3-2。蒸發量從高至低排列次序一般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季節的水面蒸發量占全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的比例為:

表3-2 研究區各行政分區蒸發代表站年內分配統計表 單位:mm

夏季37.6%,春季27%,秋季23.7%,冬季11.7%,具體見圖3-1。其中蒸發代表站1980—2005年平均水面蒸發量月分配見附表3-1。

圖3-1 研究區近期多年平均年蒸發量的季節分配

3.4.2 蒸發代表站的年際變化

研究區各水資源分區內都有代表站,但系列長度不等,為反映研究區各水資源分區的多年蒸發量的變化情況,分別選取系列較長的南漳縣氣象站、當陽市氣象站、荊門市氣象站、團林試驗站、荊州市氣象站的多年蒸發量資料進行分析計算。分別繪制以上各站的逐年蒸發量變化趨勢圖,如圖3-2~圖3-6所示。

圖3-2 南漳縣氣象站1962—2005年蒸發量變化圖

圖3-3 當陽市氣象站1959—2005年蒸發量變化圖

圖3-4 荊門市氣象站1958—2005年蒸發量變化圖

圖3-5 團林試驗站1976—2005年蒸發量變化圖

圖3-6 荊州市氣象站1954—2005年蒸發量變化圖

通過圖3-2~圖3-6可以看出南漳縣氣象站、當陽市氣象站年蒸發量的多年變化不大,但荊門市氣象站、團林試驗站和荊州市氣象站的年蒸發量是逐年變小的,同時利用各蒸發代表站的蒸發量資料用面積加權法得出水庫流域和灌區的歷年蒸發量,通過計算結果可知漳河水庫流域的多年平均年蒸發量變化量不大,而漳河水庫灌區的多年平均年蒸發量的變化較大;因此整個研究區的多年平均年蒸發量的變化趨勢是逐年減小。造成漳河水庫灌區水面蒸發量減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濕度、氣溫、風速和日照等因素。

根據團林試驗站1974—2005年資料進行分析,分別繪制團林試驗站1974—2005年的歷年相對濕度變化趨勢圖、歷年平均氣溫變化圖、歷年平均風速和日照時數變化圖,如圖3-7~圖3-9所示。

圖3-7 團林試驗站歷年相對濕度變化趨勢圖

圖3-8 團林試驗站歷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圖

通過圖3-7~圖3-9可以看出,1974—2005年團林試驗站相對濕度、氣溫的變化趨勢是逐漸增大,而風速和日照時數則有逐年變小的趨勢。相對濕度變化可能與森林覆蓋率和農林灌溉面積變化有關,據來自林業部門和水利部門的統計資料分析,近些年來隨著荊門市積極開展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建設,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打造綠色家園等工程,使得荊門市的森林覆蓋率得到了逐年提高,現狀年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35.7%,遠遠高于全國18.2%的平均水平。森林覆蓋率的增加,使得歷年平均風速減小,也是造成灌區蒸發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圖3-9 團林試驗站歷年平均風速、日照時數變化趨勢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香格里拉县| 平泉县| 莲花县| 怀仁县| 鲁山县| 宜州市| 昆山市| 临桂县| 邢台市| 新田县| 尼木县| 合作市| 修武县| 芒康县| 无为县| 龙山县| 乌鲁木齐县| 临桂县| 绥江县| 浦江县| 勐海县| 博湖县| 长海县| 四子王旗| 五河县| 蒙城县| 清水河县| 晋州市| 宁波市| 广安市| 通江县| 徐闻县| 增城市| 安达市| 卢龙县| 津南区| 南宫市| 泸西县| 吉安市|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