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名將張須陀戰死,裴氏父子帶著秦瓊和羅士信投奔瓦崗軍
- 隋唐風云英雄豪杰傳奇
- 水墨丹青隱士
- 2085字
- 2021-03-23 16:29:55
大業12年(公元616年)10月,翟讓和李密率領瓦崗軍先后攻占了金堤關和滎陽郡的大部分縣城,然后瓦崗軍直接打到滎陽城下。
隋煬帝楊廣在江都得知后任命張須陀擔任滎陽通守,率領秦瓊、羅士信等隋軍一萬多人前去滎陽消滅翟讓的瓦崗軍。翟讓因為之前多次被張須陀打敗過,所以在得知張須陀率領大軍來圍剿自己后,翟讓的心里十分恐懼,他準備下令瓦崗軍撤退。李密說:“翟兄,您不必害怕,張須陀雖然作戰勇猛,但是沒有謀略,并且他的軍隊又多次了打勝仗,士兵們肯定非常驕傲和狂妄,翟兄您只管擺開陣勢等著張須陀,小弟保證我能夠打敗張須陀的大軍。”翟讓經過李密、王伯當、徐世勣和魏徵等人的勸說,并且李密也說出對付張須陀的計策,最后翟讓同意迎戰張須陀。
大業12年(公元616年)12月1日,翟讓和李密等人率領瓦崗軍與張須陀率領的隋軍在大海寺(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部)展開決戰。李密帶著一千多人起兵埋伏于大海寺北邊的樹林里面,翟讓則帶著瓦崗軍的主力和張須陀等人展開正面較量,打了沒多久,翟讓就率領主力撤退,張須陀從來就瞧不起翟讓這個人,他看見翟讓帶領瓦崗軍撤退,沒有想到這是敵人的誘兵之計,就下令全軍追擊,一直追到李密的埋伏圈附近,接著翟讓、李密、王伯當和徐世勣等人就把張須陀的大軍團團圍住。張須陀拼命地沖出瓦崗軍的包圍圈后,看見自己的部下仍然處在瓦崗軍的包圍圈里面,張須陀心中不忍,于是張須陀就連續4次沖進包圍圈里營救部下,但是張須陀的大軍還是被瓦崗軍打得四散潰逃。張須陀仰天長嘆,他覺得今日被瓦崗軍打得大敗,自己有愧于朝廷,他決定以死謝罪,最后張須陀被李密和翟讓等人一起斬于馬下,時年52歲[1]。
名將張須陀戰死后,秦瓊和羅士信帶領著隋軍的殘部去投奔負責虎牢關(今河南省滎陽市區西北部)防守的裴仁基將軍。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河東郡河東縣(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人,隋末唐初名將。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后,裴仁基擔任隋文帝楊堅的侍衛,后來參加過滅亡南陳、攻打吐谷渾和靺鞨的戰爭,屢立戰功,被楊堅封為左光祿大夫。大業13年(公元617年),隋煬帝楊廣命裴仁基攻打瓦崗軍時,因為受到監察御史蕭懷靜的監視和控制,裴仁基迫不得已率領大軍投奔了李密的瓦崗軍。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的瓦崗軍被王世充的大軍打敗,裴仁基和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等人一起成為王世充的俘虜。
裴行儼(?~619年),字守敬,河東郡河東縣(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人,裴仁基的長子,武藝超群,有萬夫不當之勇,人稱“萬人敵”。大業13年(公元617年),裴行儼跟隨父親裴仁基等人投奔了李密的瓦崗軍。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的瓦崗軍被王世充的大軍打敗,裴行儼和父親裴仁基等人一起成為王世充的俘虜。
大業13年(公元617年)春天,李密建議翟讓道:“翟兄,小弟現在建議趁隋煬帝楊廣在江都巡游時,東都洛陽的兵力空虛之際,進攻東都洛陽。”于是翟讓和李密等人共率領7000名瓦崗軍的士兵從陽城(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向北出發,然后再從羅口(今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南部)襲擊興洛倉(今河南省鞏義市境內),成功占領后,瓦崗軍打開興洛倉,給老百姓開倉放糧。在東都洛陽的越王楊侗派武賁郎將劉長恭率領25000人隋軍討伐瓦崗軍,李密一舉打敗了劉長恭的大軍,但是劉長恭卻逃脫了。2月,翟讓認為李密的才能比自己更勝一籌,于是翟讓推舉李密當瓦崗軍首領,然后李密稱自己為魏公,立國號為魏,以洛口(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洛口村)作為都城[2]。
大業12年(公元616年)七月初十,隋煬帝楊廣任命裴仁基擔任河南道討捕大使,防守虎牢關(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北部)抵抗瓦崗軍的進攻。大業13年(公元617年)4月,裴仁基因為部隊疲勞,所以把全部的軍用物資賞賜給將領和士兵。皇親國戚、監軍御史蕭懷靜堅決反對裴仁基的這種做法,因此所有的將領和士兵都非常怨恨蕭懷靜。而且蕭懷靜又屢次上奏朝廷彈劾裴仁基,后來裴仁基得知劉長恭被瓦崗軍打敗的消息后,裴仁基就率領大軍駐守在虎牢關附近的百花谷,但是裴仁基又害怕朝廷治他的罪,正在這時李密已經得知裴仁基進退兩難的處境,隨即就派人勸說裴仁基等人投降。
部下賈閏甫也勸說裴仁基投降,裴仁基聽完后問賈閏甫:“賈賢弟,如果我們投降瓦崗軍,那我該怎么對付蕭御史?”
賈閏甫回答:“蕭御史現在就像棲息在樹枝上的雞一樣,如果他不懂得隨機應變,將軍可以一劍殺死蕭御史。”
于是裴仁基同意了賈閏甫的建議,派他去和李密商量投降的事蜜情。李密非常高興,任命賈閏甫擔任元帥府司兵參軍和直記室事,派賈閏甫回去向裴仁基復命,并且還讓賈閏甫帶上李密寫給裴仁基的親筆信,同意裴仁基的投降。賈閏甫回來后立即和裴仁基等人商量投奔瓦崗軍的事情,蕭懷靜知道這件事后秘密向朝廷上奏,裴仁基知道后,就親自殺死了蕭懷靜,最后裴仁基率領兒子裴行儼,以及部下秦瓊、羅士信和賈閏甫等人,獻上虎牢關向李密投降,投奔了瓦崗軍。李密封裴仁基為上柱國和河東郡公,同時李密也封裴仁基的兒子裴行儼為上柱國和絳郡公[3]。
注:[1](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三秦出版社,第264—265頁。
[2](唐)魏征:《隋書·列傳第三十五·李密》,掌閱公版圖書。
[3](唐)魏征:《隋書·列傳第三十五·裴仁基》,掌閱公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