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長在劍橋大學的樹上
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牛頓當之無愧。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書中闡述了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為天文學、力學、機械工程學奠定了基礎。自此,拉開了現代工業的序幕。
牛頓通過從樹上掉下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并由此推導出了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它們被廣泛應用于今天的航空航天領域,如計算宇宙飛船從地球到火星的時間等。
牛頓通過用三棱鏡分解太陽光的實驗,發現了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1668年,牛頓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今天大多數天文觀測使用的仍是這種望遠鏡。
微積分是現代數學最重要的基礎,牛頓對微積分的發展也有貢獻。無限細分就是微分,無限求和就是積分,無限就是極限。微積分是計算機、統計、商學、工程、醫藥、航空、航海、建筑、水利等學科的基礎。借助微積分的概念,人們基于對變化率的研究,可以使用函數、速度、加速度、斜率等來演繹很多看似難以分析的對象。
以上只不過列舉了牛頓對人類科學的貢獻的一小部分。談到牛頓,我們不得不提劍橋大學,牛頓是劍橋大學最偉大的學生之一,牛頓的成長離不開劍橋大學的培養。據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那棵蘋果樹就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此地如今已成為游客到劍橋大學必參觀的一個景點。
1976年,蘋果公司的第一個LOGO是由其聯合創始人羅恩·韋恩設計,他的設計靈感就來自這一場景(見圖1-1)。看得出,蘋果公司立志像牛頓一樣致力于科學創新。

圖1-1 蘋果公司的第一個LOGO
貧困生牛頓在讀劍橋大學時,曾通過打工來賺取生活費用。1667年,牛頓獲得獎學金,重返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研究生。據說,伊薩克·巴羅教授曾是牛頓的老師,但他在39歲時就退休了,因為他要將教授席位讓給當時只有28歲的牛頓。不歧視或排斥貧困生、不論資排輩,這些都體現了劍橋大學“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文化氛圍。
牛頓曾長期在劍橋大學教數學,并獲得了數學教授席位。同時,他也在此從事研究工作。劍橋大學是培養和激發像牛頓這樣天才大師的地方,培養了歷史上的多位杰出人士。這所創建于1209年的大學,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19年10月,有12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1位菲爾茲獎得主、7位圖靈獎得主是該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牛頓就讀的三一學院創建于1546年,大哲學家培根、著名詩人拜倫、哲學家羅素等幾位在各自領域出類拔萃的大師,都畢業于三一學院。在這里,文學、藝術、哲學、數學和物理這些學科之間可以相互借鑒,以達到觸類旁通。
劍橋大學實行學院聯邦制,由31所成員學院、超過150個“系”及其他附屬機構組成。成員學院在遵守劍橋大學章程的基礎上享有高度自治權,屬于半獨立機構,擁有自己的資產及物業,有權調整開支及管理資產,有自身的管理框架,自行設立標準并招收學生以及安排學生活動,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系”直接隸屬于劍橋大學,由劍橋大學而不是成員學院負責“系”的教學和科研。劍橋大學議會負責選出大學的校監、校長等高級管理人員,是大學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機構,定期向校務委員會匯報,并監督制衡校務委員會的職能權力運行情況。
杰出的大學總能為企業開展科技活動提供重要的智力資源。世界排名前十的五所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被稱為“G5超級精英大學”,培養出了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五所大學彼此相距不到100公里,因此這片區域成為全球智力資產匯集的地區,孵化出了大量的科技企業,推動了新思想、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形成了科技企業集群。甚至,劍橋大學周邊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創新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