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而礪:中國資本市場崛起的回顧與展望《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21世紀經濟報道
- 2748字
- 2021-04-02 20:09:52
一、報告介紹
古人云,“三十而立”。
如果從1990年底上海、深圳兩大證券交易所的建立開始算起,新中國的資本市場走到今天正好歷經了三十個寒暑春秋。
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輝煌歷程,也伴隨著資本市場相關從業人員砥礪奮進、開拓進取的創業之路。
2020年,恰是21世紀經濟報道成立20年。21世紀經濟報道創刊于新世紀起點,“與加入WTO的中國一道成長”,始終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中國建材上市也和你們《21世紀經濟報道》有關。我在辦公室讀到你們報紙上有個消息,可以把A股打包到香港上H股,就非常興奮。我上午讀的,下午就通知大家開會,我們要到香港去上市……”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雙料會長宋志平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談到的這段領導中國建材上市“小花絮”,正是21世紀經濟報道見證、記錄乃至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一個側影。
據第三方數據,截至2019年末“21財經客戶端”下載量已突破7850萬,憑借專業的財經資訊、優質的用戶體驗,2019年“21財經客戶端”在《互聯網周刊》“財經App”榜單中名列榜首;此外,依托高品質內容與強大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21世紀經濟報道》打造了金融、財經、政經、地產、汽車、旅游等領域的一系列行業標桿論壇活動。
成績永遠屬于過去,未來依舊任重道遠。
要真正完成從資本市場大國到資本市場強國的蛻變,我們還有很多艱辛的改革之路必須要更加堅定地走下去。我們可喜地看到,以注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為代表,自信而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正經歷著一系列核心制度變革,以期完成蛻變和華麗轉身。
而在世界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在中國邁向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21世紀經濟報道也進行了重大戰略升級,致力成為新時代“數字財經媒體的領跑者,財經媒體智庫的領軍者”。在大數據與專業人才的支持下,聚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海絲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以及21京東BD研究院、21亞洲資管研究院、21資本研究院等智庫資源,組建21世紀智庫矩陣,為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提供來自傳媒的智庫新力量。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礪”。在此關鍵歷史節點,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旗下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邀請了三十年來資本市場建立、成長和壯大過程中,部分最重要的親歷者、見證者,一同回顧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并將相關訪談文章結集成報告《三十而礪——中國資本市場崛起的回顧與展望》,以記錄初心,鏡鑒未來。
本報告一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監管篇,聚焦曾參與決策和見證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監管人士,他們有的曾是證監會體系的一、二把手,有的是上交所、深交所的主要籌建人。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回憶了在其任期間A股出現的極端行情,感觸良多。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屠光紹,參與見證了A股一個非常重大的歷史性改革——股改,對退市制度、注冊制等更是見解獨到。
深圳市原副市長張鴻義,見證了金融開放的“第一槍”,親身參與并主導了深圳資本市場的設立,為促進中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繁榮發展作出了貢獻。深交所主要籌建者之一、原副總經理禹國剛,推動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一個同步實現“四化”,并在深圳股市遭遇成立以來的首次特大股災期間,以其為代表的管理層組織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上海證監局原局長張寧,是上交所籌建人之一,上交所多項規則、章程由她起草或參與。
此外,本次訪談對象還有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助理張慎峰,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深圳證監局原局長張云東和原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行長王喜義。
第二部分是企業篇,聚焦在資本市場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家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長暢談企業上市經過,總結治理心得。
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飛樂音響的成立是標志性事件,首任董事長秦其斌已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回顧了飛樂音響發行股票的前因后果和重要片段。
福建首家上市民企——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回顧了公司為何率先引進獨立董事制度、聘用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和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企業都遭遇了危急時刻。杭州企業娃哈哈卻“另類”地激進擴張,推出新電商平臺并大舉招人。對此,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表示要提振經濟,只有拉動內需。網紅企業家、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一氣回答記者41問,談自己如何親身下場直播帶貨率格力渡過疫情危機。
訪談對象還有大陸第一批董秘中唯一至今堅守董秘職位者——華鑫股份董秘胡之奎,他分析了資本市場30年來董秘職能的進化史,指出注冊制對董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部分是學者篇,聚焦長期關注資本市場研究,并積極建言獻策的專家學者。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原所長、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施東輝,總結了資本市場30年發展的經驗、教訓和展望。東南大學資深教授、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華生,是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價格雙軌制、國資體制、股權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動者之一。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早年曾長期從事資本市場研究,加入社科院金融所后以獨立第三方視角,研判A股市場趨勢。訪談對象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以及該校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等權威專家、學者。
第四部分是機構篇,聚焦重要的機構人士。
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東方匯富創始合伙人闞治東,原為申銀萬國總裁,經歷過資本市場的諸多風云時刻。在采訪中,闞治東回顧了自己經歷的327國債事件和陸家嘴股票事件,為當下資本市場改革提供了不同于年輕一代的觀點見解。和闞治東類似,愛建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范永進也親歷見證了30年資本市場發展中的多數關鍵節點。他指出,中國資本市場其實在上交所成立前已破冰啟航:如愛建公司大膽創設認款制、飛樂音響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等。
受訪的還有資本市場“老將”盛希泰,這位證券業“92派”代表人物是國內最早一批投行從業者之一,目前擔任洪泰集團董事長。多年以來讓他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任何改革都需要嘗試,不要先入為主地判斷可不可行。”納斯達克前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兼中國首代徐光勛則回望了30年中美資本互通故事,分析了當下的政經形勢對中概股的影響。上海重陽投資總裁的王慶在受訪中提示了A股“價值投資”的新信號與新邏輯。
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介機構的參與。在本次30人系列訪談中,21世紀經濟報道也專訪了兩家國內頭部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首席合伙人李丹和董事長朱建弟。
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非凡成就,離不開這樣一大批來自一線監管決策及各行業領軍人物的奮發邁進,就像飛樂音響首任董事長秦其斌老先生在受訪時說的,“我只是無數貢獻者中小小的一員,今天主要是代表他們來接受采訪,讓今天的人們能夠了解他們記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