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院內感染防控規范化培訓

第一節 概述

一、培訓需求評估

培訓需求評估是培訓活動全流程的首要環節,是制訂培訓計劃、設計培訓方案、實施培訓活動和評估培訓效果的基礎。由于新冠肺炎為新型傳染病,病毒傳染性強,人群普通易感,且無特異性治療藥物,也無疫苗可以預防,因此護士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有較高的學習需求。

培訓需求評估應根據培訓對象的工作現狀和將承擔的工作內容,結合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技術要求等規定,明確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知識、態度和技能,明確培訓的目標、內容和使用的培訓方法以及必需的客觀物質條件和環境。在進行培訓需求評估時,可以采用專題小組討論法、問卷調查法、現場觀察法等調查方法。

二、培訓目標

對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的目的是提升護士對新冠肺炎的正確認知,掌握疾病相關知識與技能,提高護士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保障護理質量和護士的職業安全。

三、培訓內容

(一)知識培訓

包括新冠肺炎的疾病相關知識、院感知識、防護措施,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

(二)技能培訓

包括個人防護裝備的作用及使用要點、相關的專科護理技能。

四、培訓師資

(一)護理部層面培訓

可根據培訓內容遴選臨床、護理、感控、管理等在本專業領域具有豐富經驗,或參加過國家級、省市級相應培訓的師資。

(二)科室層面培訓

參加過院級或護理部層面的培訓且熟練掌握培訓領域相應內容的護士長、帶教老師、專科護士、感控護士等可作為培訓的主要師資。

五、培訓對象

院內所有護理人員均需參加新冠肺炎的相關培訓,包括臨床護士和醫輔人員。醫輔人員包括護理員、保潔員、配餐員、運送人員、保安等后勤支持保障部門的人員。

六、培訓時機

由于所有醫務人員缺乏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不熟悉防治措施,無論對于患者還是醫務人員,都容易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應急培訓應盡早開展。另外,對于國家發布的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要求、不斷更新的診療方案和專家共識,應及時擇期進行培訓。

七、培訓形式

根據國家政策要求、疫情情況和培訓內容確定培訓方式。有條件者推薦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操作示范、練習與演練以線下培訓方式為主。

(一)線上培訓

線上培訓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首選的培訓方式,也是培訓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線上培訓避免了人員聚集,即新冠肺炎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帶來感染的潛在風險,是符合國家政策、滿足人民需求的一種培訓方式;培訓方式靈活,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護士可以隨時、隨地、按需、反復開展學習,從而補充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目前針對新冠肺炎的線上培訓,開展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繼續醫學教育數字學習平臺:納入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全體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均需按時參加學習,培訓內容主要為新冠肺炎的疾病知識、不斷更新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院感防控的應急培訓。②院內數字化學習平臺:將授課錄像、課件資料等上傳至醫院內部的學習平臺,護士通過工號、姓名等個人身份識別信息登陸并完成學習的一種形式,適用于醫院一些內部資料,如院內授課資料、規章制度、應急流程等的培訓。③手機直播:是一種新型的培訓方式,需要借助騰訊會議、釘釘等軟件實現,能夠方便用戶在任何地點進行遠程學習。這些軟件通過采集攝像頭等設備,將授課老師的聲頻、視頻、課件等數據進行處理后通過互聯網發送至直播服務器集群,直播服務器對這些信息進行一系列邏輯處理后,通過互聯網將其發送至學員的智能手機中,智能手機通過Wi-Fi、4G/5G信號連接至互聯網,接收該數據,并同授課老師進行文字、語音等形式的互動交流,從而完成授課。④其他線上培訓形式:對授課老師的講課過程進行全程錄制,并將錄像及相關資料通過郵箱、網絡平臺等下發至全體護士,供其下載學習。

(二)線下培訓

有條件者可以采用傳統的線下培訓的方式進行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①講座:可以在短時間內傳遞大量、系統的知識,面對面教學有利于教師和授課對象之間的交流、思想之間的碰撞。但在組織培訓時,要注意空間足夠大、環境通風,確保參加培訓的護士戴好口罩,并分散就座,盡可能減少交叉感染。②操作示范與練習:新冠肺炎的防護涉及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隔離衣、鞋套等個人防護裝備的穿戴,一旦穿脫流程不當,造成污染,極易使護士處于職業暴露的風險當中,因此護士需要反復練習,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切實掌握防護要點;這種形式也便于授課老師規范大家的操作,進行嚴格要求,這是操作教學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③演練:對于新冠肺炎疑似、確診病例的接診流程、轉運流程、外出檢查流程、搶救流程等可進行演練,一方面可以幫助護士從直觀上、感性上真正認識新冠肺炎的工作流程和應急預案,促使護士在院內尚未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增強應急意識,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掌握處置技能;另一方面也可檢驗工作流程、應急預案效果的可操作性,增強護士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

(三)線上+線下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培訓形式可有效彌補單一培訓形式的不足。對于新冠肺炎的相關理論知識可采取在線學習的形式。對于技能培訓,尤其是個人防護裝備的穿脫、情景模擬下護理技術操作、應急預案等可采用線下示范、練習、演練等形式,以提升培訓效果。

八、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階段的培訓重點

新冠肺炎疫情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分為間期、前期(醞釀期)、打擊期(暴發期)、處理期和恢復期。新冠肺炎疫情所處的階段不同,培訓工作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培訓組織者應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工作方案,使培訓工作能夠滿足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需要。

(一)間期

間期是指突發事件發生前的平常期。疫情的間期培訓是基礎性工作,除去應有的基礎教育,必須加強日常與疫情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培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有注重日常的培訓工作,才能在疫情暴發時做到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培訓的內容要結合實際、預測未來、抓住重點、點面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在控制流行病及傳染病上真正起到重要作用。間期培訓既可以固定時間也可不固定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二)前期/醞釀期

指事件的醞釀期和前兆期。所有醫務人員缺乏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不熟悉防治措施,此期無論是對患者還是醫務人員都容易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應急培訓應盡早開展。新發傳染病的應急培訓一般以師資培訓的形式逐級進行,即首先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選拔相關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骨干參加全國師資培訓,再組織本省地市級師資培訓,最后對縣級及醫療衛生機構技術骨干進行培訓。師資培訓結束后,技術骨干應及時在院內組織開展醫務人員的全員培訓,普及新冠肺炎疾病的基本知識、防治知識、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有效開展防治工作。

(三)打擊期/暴發期

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在新冠肺炎暴發時,新冠肺炎相關的防治措施和技術相對比較明確,因此培訓工作的重點是對參與新冠肺炎防治的一線人員、應急處置人員進行強化培訓。培訓對象已具有一定的疾病防治理論知識,因此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一般側重于現場操作技術的學習和演習,以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四)處理期

指災害救援或暴發控制期。在新冠肺炎處理期,應對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各種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重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要點,高危人群的心理護理要點等開展培訓。

(五)恢復期

指事件平息期。在新冠肺炎恢復期,要對普通病區和門診進行再強化教育,加強警惕,繼續繃緊防疫及院內感控的弦,管好進入醫療機構的各類人群,繼續做好本病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提醒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保護好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時,由于時間緊迫,可能無法開展有效的師資培訓和全員培訓,因此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應急處理人員進行培訓,迅速開展疫情報告、患者救治、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消毒隔離等工作,確定傳染病的種類及致病因素,并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為后續的防治工作做好準備。對于應急處置人員的培訓,可能會在各種情況下進行,有些甚至不需要專門的場所,不需要培訓主管人員的參與,如在前往援助醫院的途中甚至在援助醫院現場,都可以進行培訓。培訓教師可以是隨隊專家或業務熟練的技術人員,培訓內容以現場操作技術及注意事項為主,如穿脫防護服、隔離衣的順序,患者搶救,標本的采集,到達疫區后如何向群眾解釋,行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如何配合管理部門維持疫區秩序等。

九、培訓實施要點

1.分級分類,限制現場培訓人數。以學習平臺為基礎進行線上+線下結合培訓,一線抗疫人員、重點科室進行現場培訓與實戰演練,其他人員可通過線上直播或觀看錄像的形式學習,減少大規模培訓人員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

2.以點帶面,各科室選派1~2名護理骨干參加培訓,護理骨干接受護理部的培訓考核合格后再培訓所在科室的護士,達到全院培訓的目的。

3.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遇到的問題,動態評估需求,不斷修訂培訓方案,及時對不斷更新的規范、標準、文件等進行持續強化培訓。

4.組織各種培訓活動應有詳細登記,如講課內容、參加人員、學習時間等,務必做到不漏一人,確保培訓率達到100%。

5.注重培訓效果:培訓后應組織考核,確保人人過關,保證培訓效果。

(王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寻乌县| 拉萨市| 满城县| 沛县| 和龙市| 运城市| 共和县| 桂东县| 高安市| 阿克| 秭归县| 怀宁县| 荃湾区| 汝南县| 区。| 通州区| 桃源县| 读书| 鄯善县| 晋中市| 屯留县| 肥城市| 延川县| 托里县| 烟台市| 来宾市| 石泉县| 长顺县| 清原| 巴林左旗| 新安县| 武定县| 云安县| 嵊泗县| 天镇县| 剑川县| 石屏县| 三明市| 积石山|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