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個人防護用品的分類和使用

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個人防護用品(PPE)的選擇主要基于預期暴露以及與患者互動的方式,醫務人員需要熟悉各類防護用品的使用指征,依據《醫院隔離技術規范(WS/T 311—2009)》《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恰當選擇和規范使用防護用品。

一、個人防護用品分類和使用

PPE是指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暴露于工作場所引發嚴重傷害和疾病的危害而穿戴的設備。PPE包括口罩、隔離衣、防護服、手套、工作帽、護目鏡、防護面罩、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等,正確合理地選擇和使用PPE是防控感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防止佩戴者通過口鼻、手、皮膚和眼睛等接觸潛在的傳染性物質,減少或阻止傳染病的傳播。

(一)口罩

口罩(mask):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過濾進出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氣體、粉塵、飛沫、氣溶膠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

口罩的作用:口罩可預防經飛沫、空氣傳播的疾病,減少患者的體液、血液等傳染性物質濺入醫護人員的口及鼻腔(黏膜)。口罩分為醫用和非醫用。不同類型口罩遵循不同的標準,適用范圍也各不相同,應根據具體操作要求進行選擇。

我國將醫用口罩分為普通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三個級別,依次遵循《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T 0969—2013)》《醫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10)》,防護等級由低至高。美國、歐洲、澳洲對應的醫用口罩標準分別為ASTM F2100-11、EN14683:2019、AS4381:2015,上述標準依據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血液穿透阻力、通氣阻力4個主要指標分為不同等級,等級越高,防護效果越好。N95口罩是美國NIOSH標準N系列中過濾效率≥95%的一類口罩。通過合成血液穿透和表面抗濕性測試的N95,即為醫用N95口罩,達到醫用防護口罩級別。

1.普通醫用口罩

核心指標包括細菌過濾效率(≥95%),但不要求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無密合性要求。適用于非患者聚集區域,如辦公室、會議室等。

2.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核心指標在普通醫用口罩核心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顆粒過濾效率指標。適用于醫院診療區域。

3.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

核心指標顆粒過濾效率(≥95%),能阻止經空氣傳播直徑≤5 μm感染微粒,包括非油性顆粒物氣溶膠,或近距離(<1 m)接觸經飛沫傳播的疾病而發生感染的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還增加了表面抗濕性,密合性良好,對面部密合度提出嚴格要求,適用于發熱門診、有疑似或者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時,以及氣管插管、氣管切開、霧化治療、誘導排痰、支氣管鏡檢查、吸痰、胸部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如BiPAP和CPAP)、高頻震蕩通氣、心肺復蘇等。

4.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將口罩罩住鼻、口及下頜,口罩下方繩帶系于頸后,上方繩帶系于頭頂中部,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并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調整系帶的松緊度(圖3-2)。

注意事項:不應該一只手捏鼻夾;醫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濕后、受到患者血液和體液污染后,應及時更換。

5.醫用防護口罩的佩戴方法

一手托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圖3-3),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圖3-4),用另一只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后雙耳下(圖3-5),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圖3-6),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并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梁的形狀塑造鼻夾(圖3-7)。

注意事項:進入工作區域之前,應進行密閉性檢查。檢查方法將雙手完全覆蓋住防護口罩,快速地呼氣,若鼻夾附近有漏氣應調整鼻夾,若漏氣位于四周,應該調整到不漏氣為止(圖3-8)。

圖3-2 外科口罩佩戴

圖3-3 托防護口罩

圖3-4 貼近面部

圖3-5 佩戴下方系帶

圖3-6 佩戴上方系帶

圖3-7 塑造鼻夾

圖3-8 密閉性試驗

6.摘口罩方法:

(1)醫用外科口罩: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先摘除下面的系帶,再摘除上面的系帶(圖3-9),用手捏住口罩的系帶丟棄至醫療廢物容器內(圖3-10)。

(2)醫用防護口罩:應首先取下頭后部下方彈性系帶(圖3-11),再取下頂部彈性系帶。摘脫動作應該緩慢進行,防止口罩從面部脫落。

圖3-9 外科口罩先摘除下系帶

圖3-10 扔入醫療廢物容器

圖3-11 防護口罩先摘除下系帶

(二)防護服/隔離衣

防護服(protective clothing)/隔離衣(isolation gown)是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所穿的防護用品。醫用防護服款式可分為連身式與分身式、連帽款與無帽款、有膠條款與無膠條款、一次性使用與可重復使用。醫用防護服應符合《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 19082—2009)》的規定,防護服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靜電性、過濾效率和無皮膚刺激性等特點,應干燥、清潔、無霉斑,表面不允許有粘連、裂縫、孔洞等缺陷,應穿脫方便,結合部嚴密,袖口、腳踝口應為彈性收口。

我國醫用防護服的主要評價指標包括過濾效率(防護服關鍵部位材料及接縫處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應不小于70%)和液體阻隔性(分抗滲水性、透濕量、表面抗濕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四個子指標),歐盟標準將防護服劃分為6類(Type1~Type6),防護等級為Type3或Type4以上,適用于有體液和血液噴濺環境下使用,特別是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有可能噴濺的高危操作;防護等級為Type5或Type6的防護服降級使用,適用于有可能被體液噴濺的風險環境中,如面向發熱門診患者等。其他不符合醫用標準的工業和化學防護服,不能在醫療機構使用。

隔離衣:用于保護醫務人員避免受到血液、體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質污染,或用于保護患者避免感染的防護用品。一次性隔離衣通常由無紡布材料制成,應能遮住軀干和全部衣服,以構成微生物和其他物質傳播的物理屏障?!夺t院隔離技術規范(WS/T 311—2009)》中對隔離衣的使用指征進行了歸納,包括以下情形: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等;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時;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隔離衣被用作標準預防和接觸預防措施的一部分,以保護醫護人員的衣服和手臂。當采取標準預防措施時,僅在預期會接觸血液/體液的情況下才穿隔離衣。

1.隔離衣與防護服穿脫方法

(1)穿隔離衣方法:右手提衣領,左手伸入袖內,右手將衣領向上拉,露出左手(圖3-12),換左手持衣領,右手伸入袖內,露出右手,勿觸及內部(圖3-13),兩手持衣領,由領子中央順著邊緣向后系好頸帶(圖3-14),再扎好袖口(圖3-15)將隔離衣一邊(約在腰下5cm處)漸向前拉,見到邊緣捏?。▓D3-16),同法捏住另一側邊緣(圖3-17),雙手在背后將衣邊對齊(圖3-18)。向一側折疊,一手按住折疊處,另一手將腰帶拉至背后折疊處(圖3-19)。將腰帶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將帶子系好(圖3-20)。

圖3-12 穿左手

圖3-13 穿右手

圖3-14 系帶子

圖3-15 扎袖口

圖3-16 捏住一側邊緣

圖3-17 捏住另一側邊緣

(2)穿防護服方法:應遵循先穿褲子,再穿袖子,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鎖的順序。

(3)脫隔離衣方法:解開腰帶活結(圖3-21),充分暴露雙手,進行手消毒(圖3-22),解開頸后帶子(圖3-23),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內,拉下袖子過手(圖3-24),用遮蓋著的左手握住右手隔離衣袖子的面,拉下右側袖子(圖3-25),雙手轉換逐漸從袖管中退出,脫下隔離衣(圖3-26),左手握住領子,右手將隔離衣兩邊對齊,污染面向外懸掛污染區;如果懸掛污染區外,則污染面向里。不再使用時,將脫下的隔離衣污染面向內,卷成包裹狀,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或放入回收袋中(圖3-27)。

圖3-18 對齊

圖3-19 向一側折疊

圖3-20 前面系帶

圖3-21 解開活結

圖3-22 暴露雙手

圖3-23 解開頸后帶子

圖3-24 拉下左袖子

圖3-25 拉下右袖子

圖3-26 脫下隔離衣

圖3-27 丟棄醫療服務袋

(4)脫連體防護服方法:先將拉鏈拉到底(圖3-28),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脫離頭部,脫袖子(圖3-29、圖3-30);由上向下邊脫邊卷(圖3-31),污染面向里直至全部脫下后放入醫療廢物袋內(圖3-32)。

圖3-28 拉鎖拉到底

圖3-29 向上提拉

圖3-30 帽子脫離頭部

圖3-31 由上向下邊脫邊卷

圖3-32 污染面朝里放入廢物袋

(三)手套

手套(glove)是防止病原體通過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的用品。手套可分為無菌手套和清潔手套兩類。應正確戴脫無菌手套,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進行無菌操作及接觸患者破損皮膚、黏膜時,應戴無菌手套。

1.佩戴無菌手套方法

一手掀開手套袋開口處,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折部分取出手套,對準五指戴上(圖3-33)。掀起另一只袋口,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內面(圖3-34)。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拉住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內,同時另一手對準五指戴上(圖3-35)。兩只手套都戴好后,用一只手套捏住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內面向上翻轉(圖3-36)。翻轉的位置以蓋住無菌衣袖口為標準,用同一方法翻轉另一只手套(圖3-37)。

圖3-33 取出手套

圖3-34 戴一只手

圖3-35 戴另一只手

圖3-36/37 反轉

2.脫手套方法

用戴著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邊緣將第一只手套脫下(圖3-38),戴著手套的手握住脫下的手套,用脫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潔面(內面)的邊緣,將手套脫下(圖3-39),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圖3-40)。

圖3-38 脫第一只手套

圖3-39 脫另外一只手套

圖3-40 丟棄

3.注意事項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后脫去手套,進行更換。應按規定程序與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操作時發現手套破損應及時更換。戴無菌手套時,應防止手套污染。

(四)護目鏡和防護面罩

護目鏡和防護面罩:護目鏡是防止患者的血液、體液等具有感染物質進入人體眼部的用品。防護面罩,防止患者的血液、體液等具有感染性的物質濺到人體面部的用品。以下情形應佩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在進行診療、護理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近距離接觸疑似確診患者時;為疑似確診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近距離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噴濺時,應使用全面型防護面罩。一般情況下,護目鏡和防護面罩不需同時使用。

1.佩戴方法

戴上護目鏡或防護面罩,調節舒適度。護目鏡遮蓋住雙眼(圖3-41);防護面罩覆蓋于面部,并調節舒適度(圖3-42)。

圖3-41 護目鏡調節舒適度

圖3-42 防護面罩調節舒適度

2.摘脫方法

摘脫護目鏡或防護面罩,抬起頭帶,從頭后部摘脫(圖3-43、圖3-44)。

圖3-43 摘脫護目鏡

圖3-44 摘脫防護面罩

(五)一次性使用醫用防護帽

一次性使用醫用防護帽(disposable medical protective hood):可防止微塵頭屑以及發絲從頭部逸出,也可防止外部塵埃等進入發層,是用于保護醫務人員的頭部直接接觸含有潛在感染性污染物的一類醫用防護產品。在接觸含潛在感染性污染物時、進入污染區和潔凈環境前、進行無菌操作等時應戴帽子,以預防醫務人員受到感染性物質污染,預防微生物通過頭發上的灰塵、頭皮屑等途徑污染環境和物體表面。一次性帽子應一次性使用。

(六)一次性使用醫用防護靴

一次性使用醫用防護靴(disposable medical protective shoecover):是用于保護醫務人員的足部、腿部,防止直接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等具有潛在感染性污染物的一類靴狀保護套。靴套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應用。

(七)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

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powered air-purifying respirator,PAPR)是靠電動風機提供氣流克服部件阻力的過濾式呼吸器,適用于為疑似或確診患者進行產生氣溶膠操作時和進行核酸檢測時。

二、穿脫防護用品流程圖

見圖3-45、圖3-46。

圖3-45 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穿戴流程

注:①穿戴順序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②戴口罩時應檢查佩戴的嚴密性;③手部可能被污染時,隨時進行手衛生。

圖3-46 醫務人員防護用品摘脫流程

注:①摘脫順序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原則為清潔部位不接觸污染面;②手部可能被污染時,隨時進行手衛生;③脫防護用品時,每一步驟后均應進行手衛生;④建議在穿隔離衣的房間、清潔辦公區、第二室、脫防護用品的房間放置空氣消毒設備;⑤清潔區休息室應開窗通風,減少病毒載量。

(苗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河池市| 博乐市| 昌图县| 宁国市| 海盐县| 青龙| 阳东县| 辽阳县| 华蓥市| 天津市| 义乌市| 梁平县| 岳西县| 女性| 绩溪县| 耒阳市| 衡水市| 孝昌县| 聂拉木县| 福清市| 金门县| 黄山市| 麻城市| 钦州市| 兰州市| 临邑县| 罗定市| 汕头市| 巫山县| 英德市| 新密市| 十堰市| 花垣县| 上虞市| 满洲里市| 壶关县| 维西| 皮山县| 镇雄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