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院,一夜之間四條人命,刀刀封喉。
以此為標題的一篇文章,被第二天各大新聞網站爭相轉發,里邊杜撰了各種版本,愛恨情仇什么都有,不知道怎么就莫名其妙的火了。
在這個世上,有些人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一顆憐憫之心,早已被歪曲的金錢觀給蒙蔽了,在揭開真相之前所有不負責任的言論都能吊足人的胃口。
瘋人院門口,停放著數十輛閃著警燈的警車,路過的人看上一眼就知道這里一定出了不小的事,法醫們正在現場緊鑼密鼓的進行勘查。
接到電話的胡力迅速趕到瘋人院,現在任何有關于父親胡國強的線索,他都不會放過,更何況自己剛搞清楚照片中人臉的身份,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他覺得這其中必有蹊蹺,或許是有人想要滅口,以此來掩蓋將要被自己撕開的這道口子,一路上胡力滿腦子都在想著這個問題,所以他準備第一時間找到郭墨,想要從他的口中打探出一些蛛絲馬跡。
可當胡力趕到瘋人院時,才得知郭墨已經被停職查辦了,包括袁為名和另外幾名各科室的主任都已經被帶走了,對于這一點胡力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出了這么大的事,作為瘋人院的上級當然要接受檢查,只是沒了與郭墨接觸的機會,自然就少了一條線索,仿佛自己與父親的距離也無形中被拉的更遠了。
正當胡力不知所措的時候,身后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讓在如此緊張環境下的胡力不由覺得身心一松,同時第一時間在心中發出疑問:她怎么來了?他幾乎可以不看對方的容貌就是知道她是誰,因為兩個人之間太熟了。
“好久不見。”一名身穿沖鋒衣,扎著馬尾的女孩站在遠處沖著胡力打招呼。
來人正是當年胡力所在考古所的同事:王素雅,同時也是胡力兒時的玩伴,自打胡力母親去世后,他就被考古所的十二名考古專家輪番收養,王素雅的父親王凱也是當年考古所的老同志了,胡力在王凱家中斷斷續續呆了幾年,他與王素雅也算是青梅竹馬了。
王素雅的長相屬于那種比較清純類的,渾身散發著一股文藝氣息,看上去弱不禁風,但卻是個非常能吃苦的女孩;在胡力的印象中無論是田野考古,還是水下考古,她都能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有好幾次在條件比較惡劣的發掘現場,其他老爺們都快頂不住了,唯獨她依然有條不紊的進行作業;追求她的人也很多,但沒有一個人令她滿意,不出意外的話,再堅持個十年八年的,考古所長這個位子是十拿九穩的事,這是胡力辭職前大家公認的說法。
此時就算換上一身八十年代的格子短褲,再戴上一副蛤蟆鏡,也絕對不輸現在的一線明星,形象上唯一的‘缺點’就是她的額頭較高,說白了就是發際線太深了,那會在考古所胡力還經常拿這個開她玩笑,說她有帝王之相,王素雅還為此特意留了一段時間長劉海,目的就是為了遮住自己的高額頭,不過現在看來她倒是成熟了不少,因為她已經不在乎別人的目光了,一個人成熟最為明顯的標志便是如此。
“素雅,你怎么在這?”在剛剛發生血案的瘋人院,見到昔日的兒時的玩伴,胡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印象中王素雅是不太喜歡來這種地方的,事實上只要是個正常人都不會喜歡這里。
“幾年沒見你還是老樣子嘛。”王素雅笑的十分開心,上下打量了一眼胡力,扎在頭上的馬尾也跟著來回擺動,“上次給你寄的東西收到了嗎?”
“原來相機是你寄的。”胡力本也想好好跟她敘敘舊,但他覺得眼下不是個適合攀談的地方,所以他打算盡量縮短對話時間,“謝謝,只是我很好奇,你怎么會來這兒?”
“我們是帶著任務來的。你呢,你怎么會來這?”畢竟相處多年,兩個人還是有著一定的默契程度,王素雅也不多作寒暄。
“什么任務?”胡力有些驚訝,“我來這是找郭叔的,可是他被帶走了,這里發生的事你都知道了吧。”
“當然,那篇報道我看了,我們這次正是因為這件事才來的呢,本來我們也是來找郭叔叔的,有些事需要當面跟他商量,但我們趕到的時候他已經出事了,所以我們只好來找你這位專家啦。”
“找我?你們這次到底是執行什么任務?我看你這身打扮,像是剛出完任務。”胡力倒不是很關心考古所找自己的原因,看了看王素雅身上的那件沖鋒衣,他現在最想知道的是考古隊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樣的任務與這瘋人院的血案有關,“對了,你剛才說你們,還有誰陪你一起來的?”
“我陪她來的。”遠處傳來一句話。
“爸。”
“王叔?!”
來人正是H省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長王凱,王素雅的父親,在考古造詣上與胡力的父親胡國強旗鼓相當,因此在郭墨退休不久,他便擔任了副所長一職,也算是名副其實了。
他與胡國強的關系也非同一般,當年在胡國強剛加入考古隊的時候,因為初來乍到還經常受到排擠,但唯獨王凱這位老大哥十分關照他,兩人經常秉燭夜談,互相探討專業知識,無話不談,因此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胡國強失蹤后,他還曾一度申請搜尋917考察隊的下落,只可惜當年考古隊意外失蹤的太過神秘,且上面也派出救援隊和直升機搜救幾次無果,最后以絕密事件收尾,就一直沒有批復。
當然后來成年后的胡力也曾多次申請赴藏,但均沒有得到允許,這也是胡力辭職的主要原因。
直到2009年的今天,距離917考察隊失蹤整整18年后,上面突然下達指令,要求考古所徹查91年胡國強率領的考察隊失蹤事件,同時國家還撥了150萬的考古專項資金,讓王凱帶隊組建一個考古調查組,對917考察隊進行全力搜尋工作。
從當年定義為絕密事件,到如今的公開搜尋,917考察隊之所以引起上面如此高度重視,完全取決于前不久,某施工隊在X區阿里地區作業時發現的一些考古設備和生活用品,經過考古所的反復辨認確實是當年胡國強等人出發時攜帶的裝備,像一些測繪儀器、隊員們的衣物、還有水壺等日用品都被施工隊給挖了出來,前幾天胡力收到的單反相機便是其中一件。
但這些都不足以引起施工隊的注意,甚至當時的包工頭還曾差點讓工人們把這些‘垃圾’給扔了,幸運的是阿里海拔在四千米左右,施工作業難度較大,加上周邊土質都是些灌淤土,這種灌淤土有一米多厚,非常難挖,因此工人們一邊挖一邊休息,進度緩慢。
正是如此,才讓工人師傅們有足夠的耐心在雜亂的‘垃圾’中翻到了一本用牛皮包裹著的物件,由于好奇,有人就打開了包裹,這才發現里邊裹著的是一本日記本,上面工工整整的寫了一行字,可是這哥們是個文盲,根本看不懂上面寫的什么。
于是把它交給了小學沒畢業的包工頭,那工頭琢磨了半天,后來才弄明白那上面寫的一行鋼筆字——917考察隊勘探日記,胡國強。嚇的他連忙派人給送到了當地的文物局,這工頭雖然不知道胡國強是誰,也不知道這里邊究竟記錄了什么東西,但是91年被定性為絕密事件的917考察隊,他可是聽說過的,這幾年求爺爺告奶奶的好不容易接了個項目,現在還沒正式開工就挖了這么個玩意兒,肯定要第一時間匯報國家,他深知就算出了再大的事,背后還有國家。
瘋人院門口,幾輛刑警車依舊停在原地,紅藍相間的燈光閃在王凱的臉上,好像是要故意打斷他的敘述,幾名法醫也正陸續從里邊走出來,每個人手里都拿著沉甸甸的工具箱,看樣子已經做了不少鑒定程序。
“王叔,那本日記里都寫了什么?”胡力迫切的問。
“噢,日記里都是你爹記錄的一些考察隊當年的日常行程,包括路上的一些瑣事。”王凱的眼神充滿著回憶,“但最重要的還是那幾個古文,這也是我和小雅來找你和郭老的原因,只是現在郭老已經被帶走了,我們只好請你幫忙了,其實我原本就打算找你幫忙,但我不想讓你為難,畢竟你爹他都失蹤了這么多年,有些話我不說你也應該明白,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加入我們這次任務。”
“這次的搜尋任務沒有你不行。”王素雅擔心胡力拒絕,連忙補充一句。
“我當然愿意了,王叔、小雅,我跟你們一起去。”顯然她的擔心是多余的,胡力沒有絲毫猶豫,十八年來他日盼夜盼,與宋財合伙開財力齋也是為了有這一天,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他絕對不會錯過,只是他不知道關于守陵人馬回的事,應不應告訴王凱。
相反,自己到底要不要把這件事告訴馬回,現在既然已經答應了參加考古隊的這次任務,那馬回所說的東海之行該怎么辦?如果想要他加入考古隊恐怕又得向上面申請,這個過程必然會耽誤很長一段時間,那父親便會多一份危險,即使上面答應了讓馬回加入,也難以確保雙方的行程是一致的,相對于考古所手上掌握的那本日記來說,胡力覺得馬回的話更具說服力,畢竟人是活的,而物卻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