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十月,一場著名的起義被平定了。橫跨南北,縱橫兩國,為時一年的張遇賢起義最終在南唐境內被撲滅。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起義領導者張遇賢,是循州博羅縣(今惠州博羅)人,即今廣東人。無疑,當時廣東是南漢境內。南漢是五代十國中名聲最不好的那個,連當初的開國皇帝劉龑都為人殘暴,好用酷刑,可見其統治下的人民是何等的苦不堪言了。而當時南漢統治者是劉龑的兒子劉玢,也是個沒什么作為的人,所以統治上的腐朽,使得發生了起義。
起義發生在禎州(公元917年改循州為禎州),當時民變是群龍無首的,于是得推選一個。而張遇賢是一個小官吏,又靠著神化來包裝自己,于是理所當然地成了領導者。南漢光天元年(公元942年)七月,浩浩蕩蕩的起義拉開了序幕。張遇賢自稱“中天八國王”,建號“永樂”(不知道后來的朱棣是怎么想的),設置百官。又下令起義軍全穿紅衣服,因此又稱赤軍起義。劉玢急了,派兩個兄弟前去鎮壓,卻都打不過。起義軍正在勢頭上,接連攻克了禎州,潮州等地。南漢應乾元年(943年)三月,南漢又一次反撲,圍攻禎州。起義軍打不過了,決定放棄粵東,穿過梅嶺,北上南唐境內襲擊虔州(今江西贛州)。于是乎。傷害轉移,故事的主場來到了我們這。
虔州防守并不多,也比較松弛,節度使賈浩也是個膽小鬼,竟然閉門不出。所以起義軍成功地攻城掠地,連克諸縣,不久發展到十萬人。張遇賢于是以于都縣白云洞為據點,建造宮殿,率軍四面出擊。這還了得?李璟剛剛即位就遇到這種問題。
他立刻派洪州營屯都營候嚴恩(一作嚴思)去平叛,以邊鎬為監軍。虔州有個書生白昌裕,思維縝密有計謀,于是邊鎬以他為參謀,在大山里伐木取道,奇襲白云洞。畢竟是業余的,起義軍立刻崩潰,張遇賢急了,問神怎么辦,神哪真的會說話,騙騙別人可以,自欺欺人就算了。大勢已去,部將李臺叛變,將張遇賢抓起來投降了。南唐官軍大勝,張遇賢一行被押往江寧斬首。
平亂的官軍自然有功得賞,邊鎬也升了官。但不到一年,即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冬十二月,他就有了新任務。以行營招討、洪撫信歙等州指揮都虞候的副將身份,跟著樞密副使查文徽去建州(大概今福建南平)討伐王延政。
這是怎么回事?
這還得從南唐的鄰居閩國說起。自公元909年王審知被后梁封為閩王后,閩國就正式成為十國之一。直到公元933年其次子王延鈞弒兄王延翰上位后,正式稱帝,升福州為長樂府,以之為都。但之后政變內亂不斷,一團糟。又到王延羲(即位后改名王曦)時期,驕傲奢侈,荒淫無度,猜忌宗族。并回罵曾多次寫信規勸自己的弟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兩人因此結怨。后來多次相攻,但終究打不過。
于是后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閩國一直事中原王朝的)二月,王延政干脆自己稱帝,國號大殷,以建州為都,改年號天德。這就造成分裂局面了。一個福州,一個建州,合起來不就是福建嗎?確實如此,福建就是這么來的。
福州這邊,公元944年三月,王曦也因為自己作惡多端被臣下連重遇,朱文進殺害,這兩人當初也是兵變趕走上一任迎立王曦的。至此兩人認為王氏子孫一直打打殺殺,干脆讓朱文進自己稱帝,事中原為正朔,用中原年號,并大肆屠殺王氏子孫。
朱文進一稱帝,就派使者來南唐。李家一直很關心閩國局勢的,前面就寫信給王曦和王延政兄弟倆勸和。至此李璟扣押使者,說你朱文進算怎么回事?大臣們議論紛紛,說閩國內亂是王延政導致的,應該先拿他問罪。于是李璟釋放了使者,派樞密副使查文徽去看看情況。
這可是大好時機啊。查文徽堅決請求出兵去撈一把。他是確信能撈到好處的,一者自己有個好友臧循,年少時作為商人去過閩國,說熟悉閩國地形,二者自己也想著用兵,來建功立業。所以李璟當初只是以他為江西安撫使,讓他去邊境看看。但他到了上饒就復命說打得過。
于是乎,李璟同意出兵,也有了上文的故事。但這能否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