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昪當時背上生瘡,病的很重,但一國之君關乎著國家安危,怎么能輕易透露他的身體情況,因此沒人能知道李昪怎么樣了,只知道主上得病了。直到最后一刻,太醫再次看過,搖搖頭,表示不行了??赡懿〈策呍趫龅闹挥谢屎笏问狭?,于是和皇后商議好,趕緊讓齊王李璟入宮,雖然他不是皇太子,那是他確實多次推辭不要,但他是長子,國人早就把他當太子看。李璟得知消息趕緊進宮,看著床上的父親奄奄一息,不覺流淚,斯人已逝,李昪最終走了。于是秘不發喪,遺詔讓李璟監國,注意,這里只是監國,而不是直接靈前繼位,可見稍有不慎就讓人有機可乘。而他也確實從始至終都哭著讓弟弟繼位,先帝逝世都半個月了,國家還沒有新君。
早就有人等不及了,這可不行,不能節外生枝,于是在李昪下葬的當天,這位大臣就拿著龍袍冕旈給李璟穿上,并說道:“先帝把天下給你,你怎么還在這固守小節?”于是李璟正式即位,時年二十七歲,正是有所作為的年紀,成了南唐第二位皇帝。而這位大臣不是別人,正是前面提到過的,他的親家周宗,周宗的兩個女兒正是后來李煜的后妃大小周后。
李璟即位后卻做了件讓大家議論紛紛的事,他當年就改年號為保大了。這是什么意思?原來先帝在某年死的,新君的年號仍舊要用到這年,他只能以來年為新年號元年。李璟這樣一來,就導致公元943年既是昇元七年,又是保大元年,按理說來年公元944年他才能改年號為保大元年。
第一個反對的就是韓熙載,韓熙載可能不出名,但中學課本上的一幅《韓熙載夜宴圖》足以讓他出名。他上表說,過一年再改元是自古以來的制度,你現在卻破壞了,我認為你做的不對。但李璟才懶得理他。倒也沒有處罰,因為韓熙載和李璟倒也算得上是亦師亦友。
韓熙載本來是北方人,曾隱居在嵩山讀書,后來在后唐同光年間考中了進士,父親更是官職節度副使,可惜在那個年代因為牽連到其它事件被殺,韓熙載才干脆來到南方,并給楊吳的楊溥寫了個《行止狀》,即類似投名狀,介紹自己的基本信息與平生志愿,希望得到重用,不過當時真正的執政者是徐知誥,可惜韓熙載為人狂妄,不怎么被徐知誥重用,只是授予一些小官當當,直到徐知誥稱帝后,才把他召回京城,讓他到齊王府去做事,陪齊王李璟寫寫畫畫。這也是后來李璟成為文人皇帝的原因之一。直到李璟即位才有所升遷。
韓熙載倒也不放在心上,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遲早升官。先帝之所以不用他,是把他看做慕容紹宗。慕容紹宗是誰?是南北朝侯景的師父兼克星,當年高歡故意雪藏他,是想把他留給兒子高澄,他知道日后侯景有反心,其他人都制服不了,只有慕容紹宗才能。
李璟即位之初,還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讓宋齊丘和周宗分別擔任左右丞相。要知道,前面就說過,因為勸進李昪一事,兩人早就鬧了矛盾。這下讓他倆坐上這個位置,是怎么想的?果然,宋齊丘就大肆排擠周宗,經常說他壞話。要知道,并不是宋齊丘一個人在戰斗,他還有很多同黨。宋齊丘也是唯一一個在紀傳體史書《南唐書》擁有獨傳的臣子,尤其在馬令的《南唐書》中,宋齊丘是黨羽傳下的頭號人物。
是的,他作為政壇不倒翁,身邊有五個同黨,號稱“五鬼”,他們是魏岑、查文徽、陳覺和馮延巳,馮延魯兄弟倆。所以寡不敵眾,周宗只得哭哭啼啼地跑去告狀,這可怎么辦?李璟也為難啊,你宋齊丘是先帝舊臣,可我也不能任由你這樣,于是把他下放到地方做節度使。宋齊丘倒也不慌,心想之前我和你爸就玩過這招,你還來?于是再來個欲擒故縱,說臣老了,該退休了,節度使也不想做了,得去九華山歸隱。李璟倒也不客氣,直接同意了,賜號九華先生,封青陽公。這九華山正是今天池州市青陽縣的九華山。這樣一來,宋齊丘也愣了,我只是和你打太極,你咋真同意,但君命難違,而且自己確實有點累了,于是收拾收拾包袱去九華山休息了。
第三件事,就是跟自己弟弟有關了。我們知道,他一直是想著兄終弟及的,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兒子年紀不大,在五代十國亂世中很容易被權臣搞掉,二來是父親遺愿。因此在即位之初,就把弟弟們該升的升,該封的封。在這年七月,更是以三弟燕王李景遂為齊王,任天下兵馬諸道元帥,四弟鄂王李景達為燕王,任副元帥。這更加意味著,是要堅定兄終弟及了。因為在此之前,封齊王的就是父親與自己,齊王儼然成了帝王之爵。后來干脆讓三弟鍛煉鍛煉,去處理政事,接見群臣。自己誰不見,除了主管軍事的魏岑,查文徽兩人。這可不行啊,您是君主,又沒生病,不能這樣。于是一大伙人上諫,其中包括下野的宋齊丘。李璟一看,大伙都不同意啊,只得收回成命。但關于兄終弟及,他還是念念不忘的,卻忘了自己兒子的感受,直到那一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