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CEO對話:高瞻遠矚
- 陳志輝 謝冠東
- 723字
- 2021-05-13 11:35:27
從父親的錶,領會到品牌的重要
陳:通常人的行為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父親,二是中學,三是大學。我想你的取態並非受哈佛影響。我本身也在美國唸書,熟知哈佛畢業生的一貫風格。而你的行事風格,不像「哈佛仔」——他們很少靠實業起家。那到底是你的父親還是中學,令你堅持以實業賺錢,而且不以金錢為先?
田:這跟我的出身有關。若我出身貧苦家庭,可能會把錢看得較重。但我家境優裕,不用爭取獎學金也可負笈海外,學費全由家人支付。由於沒有經濟負擔,我可追尋其他理想,不會以賺錢為先。
至於我為何不跟從父親從事製造業,就跟父親一位好友有關。他是位猶太商人。父親跟他見面時,我通常會一起去。我看見父親戴著較便宜的日本手錶──我忘了是星晨還是精工,而猶太商人則戴著金色的勞力士。我問父親,你戴日本錶,聘二千人,他戴那麼昂貴的手錶,該聘了二萬人吧?但父親說,他的辦公室只有七八人。他才聘幾個人,但賺的錢足以令他戴勞力士金錶,是因為他有自己的品牌。他把設計圖拿到我們的製衣廠,製造出各類產品。我舉個例,我們幫他造褲。若一條牛仔褲的製造成本(包括overhead[營運開支])是十元,能以13元賣給他已很不錯,利潤有三成。而他把這條褲賣給百貨公司,則賺一倍,賣26元。因overhead超低,差不多純賺。百貨公司為應付市值租金,大概會標價兩倍半,即是賣六七十元。即是說,那時做一條褲,由製造至零售層面,價錢會翻六七倍。所以說,要有自己的品牌,產品才有價值。光為別人生產,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張:你那時幾歲?怎會看到一隻金錶就想到那麼多?
田:看見那隻金錶,再看看我父親戴的平價錶,自然會想到這些吧。我看到在產業鏈裏,愈接近消費者的一端,利錢就愈多。不過今天發現那並不一定,例如石油業或礦業,是上游接近原材料的一端利潤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