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CEO對話:高瞻遠矚
- 陳志輝 謝冠東
- 1472字
- 2021-05-13 11:35:27
喜愛零售更勝投行
張:田先生是哈佛MBA出身,畢業後大可從事投資,大公司也會爭相聘用,但偏偏他最後選擇做零售。先請臺下同學猜猜背後原因。
黃禧超:我認為這跟田先生的性格有關。他是個不屈不撓的人。我也從事零售,深知其苦。G2000成立至今已35年,田先生多年來堅持不懈,解決不少難題。這亦反映出他的熱情——若非滿腔熱忱,很難堅持35年。
田先生還是個有心人,不論對行業還是對社會都很有心。記得在2014年,我參加了他的講座,了解到他從事零售的一大原因,就是創造就業機會,貢獻社會,可見他既有心又有力。
陳:甚麼都給你說盡了。(眾笑)
盧偉民:我則認為這與田先生喜歡挑戰難度有關。他擔任公職時,向來敢言,總向難度挑戰,而零售業正是有難度的行業。說實話,田先生是哈佛MBA畢業的天之驕子,投身投資銀行本是理所當然。但投行的發展只限於資本市場,零售業則有更多變化。而且以當年的經濟環境,零售業的發展空間更大。田先生喜歡挑戰難度,當然會選零售了。
陳:其實你的哈佛同學畢業後不是投行經理就是財務顧問,你為何會選擇零售業?
田:方才兩位太誇獎我了。我之所以選零售業,是因成績不好。老實說,哈佛的人太厲害,我根本追不過他們。那時哈佛MBA共800名學生,成績最好那790個進了投資銀行或當了財務顧問,餘下成績最差的十個就進了零售業。(眾笑)零售是讀書不行的人幹的。事實上,與我同屆畢業的同學中,沒有人對零售有興趣。若非後來Walmart發展成零售業巨擎,這一行根本沒有人瞧得起。
而且,那時的零售業不及現在多姿多采——沒有Toys"R"Us,沒有Starbucks,沒有ZARA和Uniqlo等業界巨星,Walmart又未成氣候,只有一些死氣沉沉的古老大白象,也就是一些大型百貨公司,根本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我之所以選擇這一行,是因對它有熱情。我經常對年輕人說,選擇哪一行,得看你的興趣。讀書成績再差,也總有一些興趣,也許是音樂,也許是體育。無論喜歡甚麼,也可把它發展成自己的事業。何謂有興趣?即是你進這一行不是為名利,而是你真的喜歡和享受。人一生的工作時間一定比睡眠和遊戲時間要長。若選擇了不喜歡的行業,即使你最後名利雙收,也得不到豐盛愉快的人生。若不享受自己的工作,也根本沒可能做得好。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舉例說,Nike的創辦人Philip Knight喜歡跑步,而Nike的第一雙跑鞋正是他自己設計給自己穿的。那時他膝蓋出問題,但找不到適合的跑鞋,於是自己設計一雙氣墊跑鞋,讓他跑步時活動自如。星巴克(Starbucks)創辦人Howard Schultz喜歡喝咖啡,便把咖啡帶遍全世界。Uniqlo的老闆喜歡簡易便宜的衣服,便走遍全球,找生產成本最低、增值最高的工廠,生產物有所值的衣服,可見他對衣服深富熱情。

田北辰自小愛陪媽媽購物,長大後順理成章經營零售
而我呢?我自小喜歡陪媽媽購物,這在男孩子裏很少見。我尤其喜歡在聖誕節和感恩節逛外國的百貨公司。我很喜歡裏面的環境和陳設,很享受一家人愉快購物的過程。於是我決定放棄電子工程——六七十年代公認最有前途的行業,改投我喜歡的零售業。直到今天,我仍熱情不減。無論公職有多忙,我也儘量抽時間回公司。即使公司裏沒有工夫要我做,我也是如此。我會回去看看最新的布料和衣服款式,了解今年的服裝潮流。時至今日,可以說沒有一天我不是穿著自己品牌的衣服,亦沒有任何一個款式可以在我沒有看過之前便投入生產,所以在街上每一次看見市民穿著我的產品,我便會上前搭訕,問他們感覺如何,他們都很詫異,要看看衣服內的「嘜頭」,才知我為何有此一問!這種熱情沒邏輯可言,純粹是個人喜好。多年來,有不少人向我招手,問我是否有意賣盤,我都一一拒絕。
陳:若你會賣,當初便不會入行了。
田:沒錯。這一行是我的摯愛,我不會賣。既然是我的摯愛,一定會愈幹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