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百馬劻勷

一個多小時之后,呂奇提著一盒蛋糕敲開了蔣百里的房間。

“先生好,蔣小姐已經被接走了嗎?這是我給她做的櫻桃奶油蛋糕。”?

“是的,費心了,那個小饞貓嘴很刁的,能讓她不停嘴的吃完一盤蛋糕的,只有你的手藝了,謝謝了”蔣百里說完接過蛋糕放在桌上。

大華飯店套房里的客廳雖然不大,但是裝潢華麗,茶幾被當成了簡易餐桌,服務員已經在上面已經擺好呂奇做的四盤主菜和一壇20年陳釀女兒紅,然后出去了。

茶幾上四盤菜是苔菜拖黃魚、雪菜炒鮮筍、網油包鵝肝、榨菜炒鴨絲。蔣百里一看就翹起大拇指說道:“好酒沒有吃到‘甬幫菜’了,謝謝小兄弟,來來來,我還真有點餓了。”

“嗯——這榨菜是我們地道的海寧斜橋榨菜,好久沒有吃到這個味道了。”過了幾分鐘之后,蔣百里菜端起酒杯對呂奇說道:“小兄弟,我不是貪念口腹之欲之人,不過你做的菜實在太好吃了,讓我停不下筷子,來,我敬你一杯”。

“不知道小兄弟想聽哪場戰爭”?蔣百里問道。

“麻煩先生都給我講講吧,我先敬先生一杯”。呂奇回道。

“那我就說一下中華民國的歷史吧。……,那就先說說【武昌起義】吧。

蔣百里喝了一口酒說道:“從哪里說起呢?還是先說說‘武昌起義’吧,……嗯——那是在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漢的新軍工程第八營在熊秉坤的帶領下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于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所,繳獲步槍數萬支,大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并向楚望臺集結。武昌城內的蔡濟民和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沖出營門,趕往楚望臺;

不久,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并趕向楚望臺。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 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第八鎮司令部。并通知已入城之新軍工程第八營在中和門及蛇山占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

深夜12點之后,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并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志,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督署亮光處發炮轟擊。

湖廣總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墻,從長江坐船逃走,第八鎮統制張彪仍舊在其鎮司令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復的進攻,終于在天亮前占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當日深夜,同盟會員何貫中第一時間得知起義發生的情況,立即將同寢室的李濟深等同學組織起來,潛出校外,將清軍南下的唯一大動脈漕河鐵橋炸毀。漕河鐵橋被炸,清軍南下鎮壓起義運動的行動被耽擱,這不僅極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義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其更大的意義在于,這為革命黨人在全國范圍內舉事贏得了充裕的時間。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于11日夜、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了武漢三鎮后,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并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武昌起義’震驚了滿清政府,清政府也迅速作出反應。10月12日,清政府撤銷瑞澄職務,命他戴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總督;停止永平秋操,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趕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受其指揮;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14日,清政府編組一,二、三軍,以隨蔭昌赴湖北的陸軍第四鎮及混成第三協、十一協為第一軍,蔭昌為統軍(也稱總統);以陸軍第五鎮為第二軍,馮國璋為統軍;以禁衛軍和陸軍第一鎮為第三軍,載濤為統軍。三軍迅速向漢口附近集結。

面對這一形勢,湖北軍政府于1911年10月15日決定首先掃蕩漢口敵軍,然后向北推進,以阻止清軍南下。從10月18日出戰漢口到11月27日漢陽失陷,前后戰斗41天,史稱 “陽夏保衛戰”。這里面又有‘劉家廟之戰’、‘大智門之戰’、‘漢口街市巷戰’、‘漢陽保衛戰’等多次戰斗。

為時一個半月的‘陽夏戰爭’,是辛亥革命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這41天之中,湖南、陜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先后獲得獨立。關內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效忠滿清政府。

說到這里,蔣百里拿出一張中國地圖放在旁邊,說到:“看著地圖你的理解會直觀一點”。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2月12日宣統帝溥儀的母親隆裕太后發布“退位詔書“,至此,中華民國正式取代大清帝國。

由于孫中山手下沒有強而有力的軍隊,當時的袁世凱的實力才是最大的;所以孫中山在當了三個多月的臨時大總統之后宣布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首都遷至北京。

下面,我們先來說說在北邊的北洋政府。

臨時政府正式遷京后,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建立起來。袁世凱對內鎮壓國民黨等其他黨派以及一些各地軍閥,對外息事寧人,袁世凱派人在上海刺殺了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之后徹底激怒國民黨,孫中山號召武力討袁,“二次革命”發生了。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北洋軍力量強大,“二次革命”很快失敗。

在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之際,各地軍閥也趁機逐漸壯大,開始自治,拒不給北洋政府交稅,中華民國大總統,形同虛設,實權雖說仍是主要掌握在北洋軍手里,但中華各地一盤散沙。

袁世凱基于種種情況,選擇了復辟帝制,改國號為中國帝國,帝號“洪憲”。要說袁世凱是為了自己當皇帝的說法,從袁世凱死前指定的接班人來看,不免有失偏頗;袁世凱在臨死之前指定的大總統接任順序是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

中國實行了兩千年大一統的皇帝制度,使得中國絕大部分的老百姓只認皇帝,袁世凱是想借‘皇帝’的名義可以名正言順的征討各地軍閥,讓各地的軍閥不得人心,從而形成一個統一的中國。可是,袁世凱也低估了各地革命黨的宣傳和實力,這下引起全國反對。

首先是云南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人組織護國軍,蔡鍔任第一軍總司令,李烈鈞任第二軍總司令,唐繼堯任第三軍總司令留守云南。我也是堅決反對復辟帝制的,所以我和梁啟超、張孝準等人到蔡松坡那里做了顧問。

1916年1月1日云南軍政府發布討袁檄文,歷數袁世凱二十大罪狀,號召全國軍民共同討伐袁世凱,保衛共和民國。

北洋軍和川、湘、粵等省軍隊共約8萬人,從川、湘、桂三路攻云南,第1路司令馬繼增率北洋陸軍第6、第3、第20師各一部及部分混成旅,由湘西經貴州從東面攻入云南,第2路司令張敬堯率北洋陸軍第7師和第3、第6、第8師各一部,與駐川北洋軍和川軍會合由北面進攻云南。曹錕任第1、第2路總司令。第3路為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云南查辦使龍覲光,其部由粵經桂入滇,襲擾護國軍后方云南。

袁世凱三路攻滇計劃失敗,加上在廣東、山東等地袁軍亦遭到打擊,在國際外交上又連受挫折,在稱帝83天之后被迫宣布撤銷帝制,但仍居大總統位。退位的袁世凱憂郁生憤,引發尿毒癥,長子袁克定主張西醫,次子袁克文主張西醫,雙方堅持,最后竟然中藥西藥雜用,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于1916年6月6日病死。

蔡松坡雖然一生以風流自詡,也不失潔身自好。說他與小鳳仙交往身染梅毒致死,這是謠傳;蔡松坡本有肺結核,由于在護國戰爭中嘔心瀝血引發了喉結核繼而惡化成喉癌。

當時蔡松坡在四川瀘州率軍準備攻打成都的時候病發,梁啟超特地電請在重慶的一個德國醫生阿斯米趕到瀘州,由于他這個病狀和梅毒的病狀相似,阿斯米采取驅梅療法,給蔡鍔注射了一針“灑爾佛散”,也就是當時德國發明不久的新藥606。

606當時在德國發明不久,屬于非常珍稀的藥品,是那時流行于全世界的梅毒的最佳克星,毒性非常強,一旦用錯,后果極其嚴重。

梁啟超聞訊請他到上海最好的醫院-寶隆醫院復查,德國的主治醫生克里為了維護他的德國同行依然認作是梅毒。病情惡化,無奈之下,我只得陪他去日本看病,我聯系了日本福岡大學醫院的一個熟人,后來通過X光檢測才知道德國庸醫誤診。

奈何天妒英才,蔡松坡與1916年11月8日與世長逝,悲哉、惜哉”。

蔣百里說道這里眼角已然流出淚水。蔣百里揉了揉眼睛,順勢擦掉淚水繼續說道:“袁世凱死后,副總統黎元洪,就是甲午海戰廣甲號上面的那個二管輪,由于其在武昌起義的表現,和袁世凱稱帝時要封他做武義親王他堅持不受等事件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于1916年6月被推舉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陸軍總長皖系段祺瑞當*****。黎元洪雖然是大總統,但是實權卻是掌握在段祺瑞這個*****手中,所以黎元洪和段祺瑞當時的明爭暗斗也叫府(總統府)、院(國務院)之爭。對于在歐洲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上要不要參戰的問題,也是雙方矛盾之一。

第二年5月雙方爭斗升級,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職務。段祺瑞憤然離京去津,策劃武裝倒黎。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張勛進京斡旋。誰知道張勛率辮子軍進京以后居然解散國會,將黎元洪趕入使館區。

7月1日,張勛公然擁廢清帝溥儀復辟,自封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并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全國輿論大嘩,“討逆”呼聲四起。

黎元洪拋棄前嫌,請段祺瑞復任*****,又請直系軍閥首領現任副總統的馮國璋代行大總統之職。

原本在黎段之爭中已退居天津的段祺瑞對此自然是求之不得。

段祺瑞旋即在天津組織“計逆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以段芝貴為東路總司令、曹錕為西路總司令,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總部參贊為 梁啟超、湯化龍、徐樹錚、李長泰;總參議為 靳云鵬;參議為傅良佐、曲同豐。并于馬廠誓師“討逆”,并通電復任*****,重新組閣。

7月4日,段芝貴第8師自馬廠出發,與駐扎在廊坊的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會合后,隨后便沿著鐵路線進攻黃村,辮子軍未經抵抗便退往北京,次日在廊坊西北萬莊擊敗張勛軍一部。

7月5日,曹錕指揮第3師等部自保定出發,沿涿州、良鄉一線,向盧溝橋地區進攻,占領蘆溝橋及宛平城。

7月6日,馮國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總統職,并任倪嗣沖為討逆軍南路總司令。

7月7日,原本加入復辟陣營的第12師陳光遠部突然倒戈,而原依附辮子軍的京畿第2旅吳長植部也加入了討逆軍的隊伍。

7月10日,討逆軍第3、第8師和第16混成旅等部合圍豐臺,擊敗張勛軍。

討逆軍旋即向北京發起攻擊,于12日攻克天壇、皇城等處,自封“忠勇親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御前議政大臣”的張勛逃入荷蘭使館,所部相繼投降,復辟失敗。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加入了協約國。

不久,馮國璋離開南京進北京任職中華民國代理大總統,段祺瑞離開天津赴北京任職*****。從此掀開了直系和皖系的角逐。直皖大戰不可避免。

袁世凱死后,北洋新軍主要分為以下四派;

皖系;以段祺瑞為首,控制區域為黃河、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一帶;主要代表人物有徐樹錚﹑靳云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扶植勢力是日本。

直系;以馮國璋為首,控制區域為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陜西一帶;主要代表人物有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扶植勢力是英國和美國。

奉系;以張作霖為首,控制區域為奉天、黑龍江、吉林一帶;主要代表人物有張學良、張宗昌、 郭松齡、馬占山等,扶植勢力是日本。

晉系;以閻錫山為首,控制區域為山西一帶;主要代表人物有傅作義等, 扶植勢力是日本。

馮國璋任代理大總統不滿一年。在這一年里,皖系段祺瑞指示心腹徐樹錚、王揖唐、曾毓雋等在北京的安福胡同組織“安福國會”,策劃新的總統選舉。

馮國璋自知當選無望于1918年8月13日,通電辭職。“安福國會”原本準備讓段祺瑞當大總統,但是段祺瑞樹敵太多,直系、奉系肯定反對,南方的孫中山等也堅決反對。無奈之下只得請出前清的封疆大吏,北洋元老徐世昌繼任大總統。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正式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段祺瑞和馮國璋也同時下臺,由錢能訓代理*****。但是段祺瑞依然在徐樹錚等人的輔佐下把持著實權。

皖系掌握了北洋政府的主要權力,在日本的扶持下,極力擴張其武裝力量。段祺瑞提出“武力統一”的口號,企圖利用直系軍隊消滅南方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又達到削弱直系的目的。

直系不甘心皖系的擴張,提出“和平統一”,在英國和美國的支持下與段祺瑞對抗。

1919年5月4日在胡適就是昨晚坐我旁邊帶眼睛那位,陳獨秀、李大釗、林長民、蔡元培的帶領之下,全國爆發了學生運動,使得受日本扶植的皖系再次丟失民心。

這里插一個事件,那就是人稱“小扇子”的徐樹增將軍在1919年曾經武力收復了當時獨立出去的外蒙古。這也讓直系得到了一些民心,但是直奉大戰讓徐世昌調回徐樹增,外蒙古在蘇聯的扶植下第二年獨立建國。

1920年4月,直、奉兩系結成反段聯盟。5月,吳佩孚從湖南衡陽率直軍北上至保定,準備討伐段祺瑞。段祺瑞召開秘密軍事會議,調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在北京附近布防。6月成立定國軍,段祺瑞自任總司令。

7月14日,直皖兩軍在北京東西兩面的京津鐵路和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開戰。西線直軍遭邊防軍進攻受挫,退出高碑店。東路邊防軍由徐樹錚坐鎮,進攻直軍所據楊村,未決勝負。16日,日本開出一支護路隊助西北邊防軍占領楊村。17日,吳佩孚率兵突襲邊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級將領被迫投降。接著,直軍占領涿州并向長辛店追擊。奉軍也大軍壓境,作為直軍的后盾。

這次直皖戰爭歷時五天,皖軍完敗。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辭職。直系和奉系隨即控制了****。

中華大地從來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地方;直系和奉系的矛盾也逐步顯現。隨著皖系的沒落,日本在華的勢力也逐漸萎縮。日本豈肯甘心,遂支持奉系和皖系從新聯合,并邀請南方的孫中山組成反對直系的“三角同盟”。直奉大戰也是不可避免。

1922年年初,奉系張作霖極力推薦親日的交通系首領梁士詒出任內閣總理,導致了直奉翻臉。梁士詒與直系的關系很差,奉系借梁士詒而支配中央的財政交通,借日款來贖回膠州濟南鐵路,用日款來支持奉系的擴張計劃,直系就不能容忍了,吳佩孚一再通電,揭露梁士詒媚日賣國的丑行,梁士詒組閣近一個月,即于1922年1月25日托病請假離任出京。

張作霖決定武力對付直系,4月10日起,奉軍就絡繹不絕進攻,改名為“鎮威軍”。4月29日,張作霖到達軍糧城,即日向部隊下達了總攻命令,直奉兩軍在長辛店、固安、馬廠一帶混戰,吳佩孚親到前線督戰,令主力在炮兵掩護下迂回到奉軍的側后,突然發起攻擊,奉軍是腹背受敵。

第16師師長于琛徵于5月4日臨陣倒戈,奉軍暫編1師退出了豐臺,造成了奉軍西線崩潰。吳佩孚又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指揮直軍且戰且退,待奉軍進入伏擊圈后,秘密率部繞至奉軍的側面,發起猛攻,西線的奉軍也全線的潰退。

當時第二梯隊的戰斗力比較強,是奉軍的主力,司令就是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兩年前張學良從東三省講武堂畢業,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如此大規模的戰役。

當時吳佩孚在獲勝以后,調了嫡系的第3師、第26師到東線,并親自指揮攻擊張學良的部隊。張學良雖然率部英勇打退進攻,但是因為奉軍整體敗局已定,只好指揮部隊有秩序地向后撤退。

在這次戰爭中,奉軍各部幾乎全線潰退,僅有的戰而能勝、退而有序的部隊,就是張學良和郭松齡統率的第二梯隊。最終奉軍在東西兩線均失敗,士兵犧牲2萬,戰敗逃亡者萬余,被直軍俘虜了4萬余人,總統徐世昌下令免除張作霖東三省巡閱使等職。

6月18日,直奉兩方代表在秦皇島海面的英國克爾留號軍艦簽訂了停戰條約,以榆關就是今山海關為兩軍分界線,奉軍撤出關外,直軍也大部分撤回原防,第一次直奉戰爭宣告結束。此戰也讓吳子玉聲名遠播。

直系勝利之后,曹錕和吳佩孚宣稱徐世昌的大總統職位為非法產生,遂復請黎元洪就任。

黎元洪于1922年6月11日再度登上中華民國大總統。

黎元洪上臺之后依舊沒有實權,實權仍然掌握在曹錕和吳佩孚手中,并使黎元洪成為其傀儡,北京政府六度更換國務總理。同時,隨著直系內部吳佩孚的崛起,形成了曹錕領導的直系保定派和吳佩孚領導的洛陽派,吳佩孚不贊成曹錕出任大總統。

但曹錕仍在直系內部處于優勢地位,其出任大總統的計劃獲得美國支持。通過美國駐華公使的工作,1923年6月,美國總統沃倫?蓋瑪利爾?哈定發表了支持中國統一的聲明(隨后哈定總統于同年8月逝世)。

同時,曹錕派人對黎元洪進行恐嚇,迫使黎元洪逃往天津,又派王承斌將黎元洪乘坐的火車在天津楊村站扣住,直到黎元洪交出大總統印并簽署辭職書后才放行。曹錕利用內政總長高凌霨和議長吳景濂大批收買或威脅國會議員,于1923年10月6日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被譏為“豬仔總統、“賄選總統”。

此后,由賄選國會起草并通過了一部《中華民國憲法》,世人稱“曹錕憲法”。1923年10月10日,該憲法由曹錕頒布實施。這部憲法是中華民國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憲法。

奉系張作霖自上次戰敗之后,回到東三省積極擴軍備戰一年多,準備再次與直系爭奪中央政權。在政治上為了對抗武力統一政策,張作霖和段祺瑞、孫中山建立了“反直”的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直系江蘇督軍齊燮元與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爆發了江浙戰爭。9月3日,張作霖通電譴責曹錕、吳佩孚攻浙,并以援助盧永祥為名,組織“鎮威軍”,自任總司令,將奉軍編為6個軍;總兵力約15萬人,于9月15日分路向榆關(即山海關)、赤峰、 承德方向進發,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盧永祥

為抗擊奉系的進攻,9月17日曹錕發布討張令,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以王承斌為副總司令兼直隸籌備司令,彭壽莘為第1軍司令,王懷慶為第2軍司令,馮玉祥為第3軍司令,張福來為援軍總司令,還有海、空軍各一部,總兵力近20萬人,依托長城組織防御,并對各軍的作戰任務作了具體區分。

當時,直軍企圖從海上登陸從葫蘆島合圍奉軍,但由于奉軍海軍的抵抗,更重要的是英國進行了干預,直軍被迫放棄了計劃。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直軍喪失了戰爭主動權,陷入被動。

9月15日到22日,奉軍第2軍、第5軍,兵分兩路,分別由阜新、通遼向直軍防地攻擊前進。奉軍在攻占開魯、朝陽后,又乘勝向 凌源發起進攻。接著,奉軍的騎兵隊也由彰武出動,陸續攻占直軍控制的建平、赤峰等地。是時,直軍第3軍司令馮玉祥,因不滿吳佩孚排除異己,正與援軍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備司令孫岳等密謀倒戈,在古北口一線按兵不動。

9月28日,榆關方面的戰事日趨激烈。直軍雖然居高臨下,但奉軍精銳 張學良、郭松齡的部隊卻前赴后繼地奮勇仰攻,雙方都遭到很大的傷亡。奉軍在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后,偵查得知九門口直軍的守備力量比較薄弱,便轉而集中兵力猛攻九門口,并于10月7日攻占,直軍的長城防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

吳佩孚在九門口失守后,急調后援部隊開赴前線,并于12日親臨榆關組織直軍進行反撲,一度曾將九門口奪回。奉軍在直軍反撲面前全力抗擊,與直軍進行了反復的爭奪,終將直軍的進攻擊退,再度攻占九門口。在20多天的反復爭奪戰中,雙方戰死者達一萬余人。

10月9日奉軍攻占了赤峰。15日,赤峰被趕來前線的直軍第3軍二部奪回。時值馮玉祥在古北口舉行會議,認為倒戈回京的時機已到,便電告孫岳,叫他迅速將駐防大名的軍隊調至北京南苑,同時下令部隊,將后隊改為前隊,于10月19日回師北京。

10月23日,馮玉祥、胡景翼、孫岳等人,聯名發出了呼吁和平的漾電,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直系賄選總統曹棍的反動統治,占領了北京,并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10月25日,馮玉祥等人在北京北苑舉行會議,決定組織中華民國國民軍,推馮玉祥為總司令兼第1 軍軍長,胡、孫二人分任副總司令兼第2、第3兩軍軍長。

“北京政變”后,吳佩孚把前線指揮交給張福來主持,親率其嫡系第3師、第26師各一部,共約七八千人,于10月25日乘車回救北京。

10月26日,吳佩孚命令部隊開往楊村一線布防,對馮軍采取守勢。企圖等齊燮元、孫傳芳的軍隊沿津浦鐵路北上;李濟臣、蕭耀南的軍隊由京漢鐵路南來,再在這兩路援軍的支援下,從馮玉祥的控制下奪回北京。

10月28日,由平泉、冷口入關的奉軍張宗昌部,攻占灤州,截斷了榆關直軍的退路和榆關-天津之間的交通線,直軍紛紛潰退。

10月31日,奉軍占領了榆關和秦皇島,繳獲直軍的槍支達3萬余件。直軍主力喪失殆盡。

10月31日到11月 2日,馮軍先后攻占了楊村和北倉,并俘虜了北上援吳的魯軍旅長潘鴻鈞。

吳佩孚見大勢已去,率殘部2000余人由塘沽登艦南逃。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直系完敗。曹錕被趕下臺并遭到軟禁,吳佩孚南逃。

張作霖、馮玉祥等隨后在天津曹家花園召開會議,決議成立中華民國執政府與善后會議以取代國會,并推舉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統總統與總理之職不再設大總統之職;、段祺瑞表面上大權總攬,不受任何約束,實際上自身已沒有什么軍事實力;之后政權落入奉系手中。

中華大地北邊的北洋政府就說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們再來聊聊南邊的情況。

孫中山在1912年當了3個月的臨時大總統之后,在無奈之下只得宣布辭職。

同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被推為理事長。曾一度出任全國鐵路督辦職。倡導“實業實為救貧之藥劑”。

1913年,因“宋教仁案”,發動“二次革命”討袁世凱,宣告失敗。

1914年,在日本創建中華革命黨,重舉革命旗幟。

1915年發表《討袁宣言》,進行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斗爭,后又發表《二次討袁宣言》。

1917年,為反對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南下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成護法軍政府。被推為海陸軍大元帥,誓師北伐。第二年,因受桂系軍閥挾制,被迫去職,赴上海著書立說,撰述《建國方略》。

1919年創辦《星期評論》和《建設》雜志,發表《實業計劃》,并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任總理。

1920年重返廣東,次年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再揭護法旗幟,組織大本營,準備北伐。

1922年因陳炯明武裝叛亂,中止北伐,被迫退居上海。在中國共產黨和蘇俄共產黨的幫助下,他毅然決定改組國民黨,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

1923年再回廣州,重建大元帥府。

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提出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后創辦黃埔軍校,指揮平定廣州商團叛亂。

同年11月,應北京政府邀請,扶病北上討論國事,這個開始咱們說過。

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蔣介石任校長。

同年10月在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后,應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因積勞病劇。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由汪精衛任政府主席,胡漢民任外交部長,許崇智任軍事部長,廖仲愷任財政部長,聘任蘇聯的鮑羅廷為高等顧問。除此以外,并設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汪精衛兼任主席,蔣介石等8人為委員,并取消各地方部隊名稱,統一稱作‘國民革命軍’,計劃北伐。

鮑羅廷

10月1日,國民革命軍舉行東征,蔣介石的黃埔師生戰術靈活、作戰勇敢,擊敗陳炯明殘部。這里東征陳炯明沒有多大談資。我們主要來聊聊北伐戰爭。

我們先看看交戰雙方初期的兵力;

北伐軍:改組后的國民革命軍8個軍10萬余人(后來發展到40多個軍近百萬人),蔣中正任總司令, 李濟深任總司令部參謀長, 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 鄧演達任政治部主任, 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前敵總指揮: 唐生智。

第一軍軍長何應欽,參謀長蔣伯誠,黨代表繆斌;

第二軍軍長譚延闿,副軍長魯滌平,參謀長岳森,黨代表李富春;

第三軍軍長朱培德,參謀長黃 實,黨代表朱克靖;

第四軍軍長李濟琛,副軍長陳可鈺,參謀長鄧演存,黨代表廖乾吾;

第五軍軍長李福林,參謀長劉 敏,黨代表李朗如;

第六軍軍長程 潛,參謀長唐 蟒,黨代表林伯渠;

第七軍軍長李宗仁,參謀長白崇禧,黨代表黃紹竑;

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參謀長龔 浩,黨代表劉文島。

這里又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蔣中正請的蘇聯軍事總顧問加倫(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此人是一個軍事奇才,據說此人在蘇俄國內戰爭時,用一個步兵師打垮裝備有大量坦克、裝甲車的機械化的白衛軍的奇跡。根據后來他在北伐戰爭中的表現,我認為此事是真的。

再來看看北洋政府的軍隊,南逃后的吳佩孚盤踞在兩湖、河南京漢路沿線,兵力號稱二十萬。 孫傳芳部由閩、浙、蘇、皖、贛五省組成,號稱“五省聯軍”,兵力也差不多二十萬。

二次直奉戰爭后的張作霖竊據北京政府,盤踞京、津、 直隸、 熱河及東北三省,兵力號稱四十萬。山東的一帶的張宗昌也有十余萬兵力。

雙方兵力接近1:9,但是,革命軍在蘇聯軍事總顧問加倫的建議下,根據敵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和各地軍閥之間的矛盾,制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首先消滅吳佩孚軍,然后殲滅孫傳芳軍,最后消滅張作霖軍。

北伐軍首先集中主力進軍兩湖戰場,討伐吳佩孚,同時為了保衛廣東后方,在粵、贛、閩邊界地區部署了1萬余人監視福建、江西的孫傳芳部。

吳佩孚雖有20萬軍隊,但在湖南境內只有10萬戰斗力較低的弱旅。

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吳佩孚的主力當時正在北方對付馮玉祥部,欲報直奉大戰倒戈之仇。

其二是孫中山的歷次北伐,都是無功而返,因而此次北伐,吳佩孚開戰之初時犯了輕敵的毛病,后來到了湖南守軍慘敗,武漢形勢告急,吳佩孚才開始倉促率主力南下。

北伐軍占領長沙后決定,第2、第3軍集結于醴陵地區警戒江西(醴陵、萍鄉歷來為江西進入湖南的要道),防止被孫傳芳側擊;主力直取武漢。

后來經過經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漢會戰三戰后,吳佩孚的主力被消滅,北伐軍實現了首先消滅吳佩孚的戰略目標。

在北伐軍討伐吳佩孚的過程中,北伐軍兩次分兵監視孫傳芳部,在堅持主要任務的同時沒有忽略次要方向的威脅。孫傳芳沒有果斷出擊支援吳佩孚,吳佩孚戰略判斷錯誤,主次不明,主力在北方逗留過長,直到北伐軍占領全湘后才進入戰場,焉能不敗。

孫傳芳雖掌握蘇、皖、浙、閩、贛五省地盤和二十幾萬軍隊,但形成這一集團為時不過一年,孫傳芳擔心地位并不鞏固。

孫傳芳與張作霖雖然都是北伐的對象,但雙方一年前還是兵戎相見的對手,彼此互相戒備。因而在北伐戰爭初期,他并不想過早投入戰斗,同時也怕吳佩孚吞并他,于是采取旁觀的態度。

當北伐軍入湘及至攻下岳陽之前,吳佩孚數次電促出兵湖南,孫傳芳均婉拒。當時我建議進攻廣東,或者由宜春、萍鄉一線進攻湖南,勢必對北伐軍造成極大壓力。直到吳佩孚失敗在即,孫傳芳才決定參戰,但這時吳佩孚已無法給他支援,孫傳芳就必須獨自面對北伐軍的壓力。

孫傳芳在江西集中了主力10萬人,試圖奪取兩湖。針對當前態勢,北伐軍轉移兵力,將主戰場轉到江西。不光主力由武漢一帶東下,原來部署在粵東、醴陵地區監視孫部的兩部分兵力也同時進攻當前之敵。

在江西戰場,北伐軍經兩個月的苦戰,終于獲得勝利。江西戰場的勝利是北伐軍的一次重大勝利,這不僅粉碎了孫傳芳奪取兩湖,進窺兩廣的企圖,鞏固了北伐軍在兩湖的勝利,而且也從根本上動搖了孫傳芳在東南五省的統治,這對于北伐軍平定東南,西進川黔、及至北伐奉軍,都具有戰略意義。在福建戰場,兵力占劣勢的北伐軍也進展順利,最終攻下八閩之地。

北伐軍占領兩湖、消滅吳佩孚后,南北力量有了極大變化。

首先是北伐軍主體通過收編、擴軍后實力大增。

二是北方馮玉祥部固甘援陜,使陜甘綏三省連成一片,所部也迅速發展到20萬人。

三是西南各省的小軍閥在局勢逐漸明朗后,大多投奔革命軍,如貴州周西成、袁祖銘、王天培、彭漢章、賀龍;四川楊森、劉湘、賴心輝、劉成勛、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云南龍云和胡若愚。由此西南基本為國民革命軍控制,進一步穩定了后方,消除了側后威脅。

北伐軍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的時候,一直在坐山觀虎斗的張作霖才取消“中立”,決定出兵援孫援吳。

1926年11月,張作霖、張宗昌、孫傳芳在天津召開聯合會議,決定組成“安國軍”,張作霖就任總司令,張宗昌、孫傳芳為副司令。制定了反攻計劃:孫傳芳駐守浙江前線,由浙江反攻江西;張宗昌率直魯軍繼后援孫,擔任蘇北、皖北防務,然后分兵進攻鄂東和江西;張學良率奉軍沿京漢路援助吳佩孚。

三大北洋軍閥到此時才真正聯合,但此時吳、孫兩系主力盡失,各自只剩下5萬余殘兵敗將,內部也不穩定。名義上是聯合,實際上是奉系的獨角戲了。而隨著北伐的順利進行,馮玉祥部東出潼關;山西閻錫山態度逐漸明朗,北伐軍的實力已占據優勢。奉系軍閥的出路只有退出關外了。

在這期間,革命軍內部也不穩定。

1927年8月14日,蔣介石下野,后來和宋美齡12月在上海結婚。

8月19日,武漢政府宣布遷都南京。

9月初,汪精衛親抵南京;不久汪精衛又鼓動唐生智與張發奎分別于10月爆發寧漢戰爭。

11月爆發廣州張黃事變,但是南京國民政府皆獲得戰爭之勝利,迫使唐生智、張發奎等出國流亡。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上海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預備會”,會議的最后一天鑒于目前的亂壯恢復了蔣中正復職為北伐全軍總司令,繼續領導北伐。

北伐軍在占領河南之后,屢次致電馮玉祥、閻钖山及各將領準備北伐。

今年2月2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議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并命統歸蔣指揮。

事到如今,吳子玉據說已經逃至四川投奔楊森去了,能征善戰的玉帥已經是江郎才盡了;孫傳芳的敗局無可挽回,估計只能去吃齋念佛了,張作霖估計也只能退回東三省了。

從民國政府成立的這十幾年,我中華大地就不曾有過安寧,連年的戰亂讓我們的國家更加落后,還好歐洲各國也在打仗,不然等西方列強和日本人再次進入我國,我們必定可能還有亡國之危險”。 蔣百里不勝唏噓的小聲說道。

大華飯店的套房里,燈光明亮,在客廳的簡易餐桌上,一壇20年的陳年女兒紅只剩下最后兩碗了,小餐桌兩邊一個口若懸河講得繪聲繪色,一個聚精會神聽得有滋有味,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呂奇注視旁邊的地圖回味良久,端起最后一碗酒:“蔣先生,承蒙教誨,受益良多,我再敬先生一碗”,說完干掉最后一碗酒。

蔣百里也微笑著干了酒,然后盯著地圖看。呂奇走到電話旁,叫服務員進來泡一壺龍井。在服務員打掃泡茶的時候,這一老一少都盯著地圖看,誰也沒有說話。

服務員出去之后,蔣百里說道:“民國政府成立這十幾年唯一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搞教育,北洋政府各個軍閥對教育還是比較注重的,不過他們在文化、歷史、戲劇,醫學等方面比較注重,雖說也有幾個講武堂,但是對于軍校來說,比起南方的黃埔軍校實在是差的太遠,這兩年的北伐戰爭就說明了這一點”。

兩人相繼落座。

呂奇拿出蔣百里給他的字條說:“感謝先生賜教,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晚輩還有最后一問,請問先生,我到底該去何處投軍”?

蔣百里一臉苦笑,“我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怎能指導與你。”喝了一杯茶繼續說道:“你自己怎么打算”?

呂奇說道:“晚輩還是看好革命軍,雖說目前革命軍取得勝利,但是依著馮玉祥的人品,還有山西的閻錫山,中原大地估計還有大戰。不過他們都不可能是蔣公的對手;但是革命軍就算取得了勝利也一樣是不會穩固的,因為它的基本班子還是有太多的各地軍閥參與,黃埔的嫡系目前還是太嫩,需要時日的成長,以我來看蔣公,他是不可能用雷霆手段來排除異己的,那么只能步項羽、楊廣的后塵。 所以我現在還不知道往哪里去,所以一直窩在上海”。

“良禽擇木而棲,你比我高明,不錯、不錯;只要我中華不亡,劉邦、李淵之類的人物遲早會出來創造像漢唐盛世一樣的中國,……等一等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想我一生……哎——不說也罷;日本人在這幾十年的時間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以日本人由于貧瘠之地所產生出的狼子野心,中國和日本在10年之內必有一戰”。蔣百里長嘆一生陷入無限的回憶之中去了。

呂奇也是暗自思慮了一會說道:“先生請早點休息,晚輩告辭了”。蔣百里點點頭。

呂奇到了晚上再去找蔣百里的時候,卻被告知蔣百里上午已經退房走了,給自己留了一盒東西。呂奇打開盒子一看是銀懷表,就是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得的那只銀懷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运城市| 江门市| 清涧县| 保德县| 阿坝| 息烽县| 承德市| 精河县| 柘城县| 海门市| 丹凤县| 平阳县| 宝兴县| 平泉县| 丹阳市| 宜昌市| 湟源县| 和龙市| 日喀则市| 义马市| 台中市| 枞阳县| 朝阳县| 海门市| 江达县| 石阡县| 辽源市| 渝北区| 长沙县| 德安县| 儋州市| 南昌市| 台湾省| 剑河县| 密云县| 霍山县| 保靖县| 铁岭市| 突泉县|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