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營者的財務金三角
- 閆靜
- 672字
- 2021-03-16 17:06:29
一、一個便利店的盈利估算
如果你家附近開了一個便利店,出于好奇心,你想知道這個店一個月能掙多少錢,你會怎么估算呢?你會直接估算凈利潤嗎?不會。
第一步,估計這個店,一個月能有多少營業額,俗稱“流水”,這個詞很形象。其實在估計流水之前,還要先估計流量:每天有多少個客人進門,大約成交率(提袋率)是多少,平均的客單價又是多少?有了這些數據,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營業額的數字了。在這里,我們估算每個月的營業額為10萬元。
互聯網,也是遵循這樣的邏輯,有UV(Unique View)轉化率、PV(Page View)轉化率、訂單轉化率,還有付款轉化率,就像一個漏斗,最下面的就是真正的營業額了。
第二步,現在可以估算凈利潤了嗎?不行。我們會先估計買賣差價。比如店里賣5元的飲料,進貨價是3元,差價就是2元。在財務術語里,我們管這個差價叫毛利潤,用毛利潤除以銷售價格,就是毛利率。比如在這個例子里,2÷5 = 40%,毛利率是40%。推而廣之,我們會估算出這個店的平均毛利率,假設也是40%。
有了第一步的營業額10萬元和第二步的毛利率40%,我們就可以推算出這個店一個月能掙4萬元。也就是說,不考慮房租水電、員工工資,買賣的差價是4萬元,
我們現在可以總結一下:第二步,估算毛利潤。
第三步,估算便利店的運營費用。假設房租水電1萬元,員工工資1.5萬元,運營費用一共2.5萬元。
第四步,估算便利店的凈利潤。毛利潤減運營費用等于毛利潤,即4萬元- 2.5萬元= 1.5萬元。
可見,我們看一樁生意,首先看生意的規模,其次看賺錢的空間—買賣差價(也就是毛利潤(率),這也代表了生意的難易程度),再次看運營效率(即生產銷售的組織效率),最后得出的才是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