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帝俊說他只取最小的那個葫蘆開始,在場一眾的表情神態一一都被太玄收入眼底。
接引準提,一開始看了看玄藤,想必也是心中有數,除老子點名要的紫金紅葫蘆外,只剩下一個金色葫蘆。
在場一眾,有三清之二清,以及女媧伏羲,還有位來歷奇特的四師兄太玄,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們兩個西方外來之客,索性他兩個也不再看這邊,隨意瀏覽此地山景。
再說女媧伏羲兩兄妹。
伏羲偶爾同女媧閑聊幾句,或者看向遠處山秀峰奇,并不注目這件靈物。
反倒是女媧,目光一直在注視著這個金色葫蘆,時不時就要瞧一眼,聽聞老子點名要紫金紅葫蘆時,竟然有一絲輕松之意,想必心中甚是想要這件靈物。
至于老子,既然選定了紫金紅葫蘆,想必不會獨占兩個,另一個自然是會讓給三清中元始或者通天。
稍后之事,果不其然,待老子摘下紫金紅葫蘆之后,便讓元始去取,
太玄本以為這靈物要歸元始,也算妥當,卻沒想到出乎意料,他竟然將這靈物讓給通天!
此時天地間,先天靈物,越發難遇,尤其無主之物,更是稀而又珍!像如此品質之靈物更是罕見!
沒想到,元始竟然舍得,讓給通天!
本以為此舉,已經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
哪成想,這通天上前摘了金色葫蘆,拿在手中看了兩眼,居然也沒留下,走到自己身旁,要送于自己!
這一番變化,更是出乎自己所預想!
通天疑問道:“師弟,你要送誰?這可是件上好的靈物,不周山十二位祖巫雖然身無法力,但是肉身強悍無匹,精研各種神通,這靈物用處不大。”
不止通天,其余六位也覺得奇怪,如此靈物,怎么都要送出去,三清還好,算是兄弟之間謙讓,通天送給太玄,這通天性格本就豪爽一些,也能接受,可這位,怎么也不留下,也要送出去?
紛紛把目光投向太玄,瞧他是怎么說。
太玄手上托著金色葫蘆,看向通天,笑道:“所以,三師兄也是相允的,是嗎?”
通天毫不在意,揮揮手,說道:“隨你!隨你!怎么處置都隨你!只是,送之前,你可要想清楚!二哥剛才囑咐我的,現在原話傳與你知!”說完緊緊盯著太玄。
太玄拱手道:“多謝三師兄!”
轉過身來,輕聲喚道:“女媧師妹!”
“四師兄,何事?”突然聽到太玄喚自己,女媧有些不明所以。
“此物與師妹有緣!”太玄近前幾步,將金色葫蘆,遞向女媧手中。
“這是方才通天師兄送與師兄的,小妹豈敢奪愛!”女媧不肯接過,連忙拒絕。
伏羲不知太玄是何用意,見女媧不肯收,也說道:“太玄兄,此物過于珍貴,還請快些收回!”
通天不解,直言問道:“師弟,你怎么突然想起,將這靈物送于女媧師妹?”
老子、元始、接引、準提在旁也是不解。
太玄道:“三師兄有所不知,方才小弟手持這葫蘆,正準備端詳一二,卻心血來潮,偶然窺得一絲天機,此物當與女媧師妹有緣!”
又將葫蘆遞向女媧,見她還要推辭,沉聲道:“切收好此物,日后師妹必有用到此物的地方,莫要再做推辭!冷了師兄妹的情誼!”
通天也勸道:“既然如此,女媧師妹,你收下便是。”
女媧正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求助與身邊兄長伏羲。
伏羲見女媧看向自己,知道她是想詢問自己意見,點了點頭,道:“既然太玄兄和通天兄都如此說,盛情難辭,小妹,你便收下吧。”
見兄長伏羲也如此說,女媧不再推辭,雙手接過葫蘆,向太玄施了一禮,謝道:“多承四師兄割愛,小妹不勝感激!”
伏羲在一旁,拱手笑道:“多蒙太玄兄厚贈!我兄妹修煉之地,就在不周山附近,也是咱們離得進近若有閑暇時,太玄兄,可要多來走動走動!”
太玄一笑,回禮道:“這是自然!”
之前見金葫蘆歸了太玄,女媧本想著等日后尋件靈寶或者靈物,再同他換得此物。沒想到,四師兄竟然將其送于自己,真是意外之事!
接引準提,相視一笑,這笑,卻是苦笑。
西方之地,自龍漢劫后,除須彌山外,盡皆荒涼,莫說靈物靈寶,只生靈便不及東方之地一半之數。
他兩個身家,更是一貧如洗,兩袖清風。
這時看到這幾位,將靈物推來讓去,多少有些羨慕,更多的卻是感嘆和無奈!
女媧收起靈物,再三感謝。
老子見藤上葫蘆各有歸處,此間無事,也不必在此耽擱,對眾說道:“眾位師弟師妹,因為兄之事,在此處耽誤師弟師妹不少時間,咱們這便啟程,往三清宮去。”
其余七位盡皆稱是,跟在老子身后,往山上行去。
太玄稍作停留,落在最后,掌中發出一道青光,收了那根玄藤后,這才向前追去。
孕育靈物之根,想必也不是凡品,怎么能錯失!
一行八位,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而游覽仙境奇色,時而討論道法妙術之心得。
約摸半日光景,穿過云海,終于里見到了三清宮。
早有宮中侍候的童子,白鶴童子、水火童子在宮門前迎候。
元始最重禮數,見他兩個主動立在宮門處等候迎接,心中深為滿意,又吩咐白鶴童子速去準備奇珍異果,以供眾位來客享用,白鶴童子急忙而去。
水火童子在前引路,領一行入了大殿。
原來殿中只有三張三清打坐用的蒲團,又吩咐水火童兒再設五張蒲團,撤去主位,左右均分。
三清依次坐于右側蒲團,太玄本想坐在左側,卻被通天拉著坐在其旁邊,坐右側第四張蒲團。
女媧伏羲,接引準提,同坐于左側蒲團。
少傾,白鶴童子端上無數奇珍異果,以玉盤相盛,端放在三清以及五位貴客身前。
見諸般皆宜,元始吩咐道:“童子,且先退下!”
白鶴、水火兩童子應聲后,退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