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雷火灸療法
  • 趙時碧主編
  • 11字
  • 2021-04-16 20:20:35

第三章 灸與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節 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古代醫家們的一種以物質作比喻的唯物觀和樸實的辯證法。他們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物質是構成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它們的相生相克,互相制約的循環關系,形成了五行學說,如果五行之間的關系失去了相生相克的平衡狀態,就會產生變故失調,如果在人體的相屬器官發生了某部位的失調,就認為人體的所屬臟腑發生病變。還認為整個物質世界是陰陽兩種相對抗的物質力量互相推移、轉換、平衡與發展,形成的陰陽學說,如不平衡,則會產生障礙變故。用以上的兩種思維觀念,運用在中醫學的辨證理論基礎上。
1. 五行學說
(1) 相生:
即相互資生和助長。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依次資生,循環無限(圖3-1)。
圖3-1 五行相生圖
(2) 相克:
即相互制約和克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是循環無靜止的(圖3-2)。
(3) 相乘:
是指正常的相生相克失去了制約之間的平衡,產生的異常相克現象,即是相克過盛(圖3-3)。
(4) 相侮:
是說相生過盛,反侮相生者,也是屬于相生相克失去了正常的循環,生者成了弱者(圖3-3)。
(5) 五行學說與五臟的關系:
金屬肺,水屬腎,木屬肝,火屬心,土屬脾。
圖3-2 五行相克圖
圖3-3 五行相乘、相侮圖
2. 陰陽學說
即認為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陰、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如方位的上與下,左與右;一天的白晝與黑夜,氣候的炎熱與寒冷,天氣的晴天與陰雨;運動形式的活動與靜止;物質存在的狀態與功能等。由于陰陽兩方面的運動變化,構成了一切事物,并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變化。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古醫家把這些陰陽的對立、平衡之間的統一與失調,運用在人體正常與病變之間的辨證理論基礎上。如人體前為陰,后為陽;上體部位為陽,下體部位為陰;血為陰,氣為陽;臟腑內為陰,體表外為陽。以臟腑而言,六腑屬陽,五臟屬陰。五臟之中又分陰陽,即心、肺屬陽,肝、脾、腎屬陰。具體到每一臟腑,又有陰陽之分,如心陰、心陽,腎陰、腎陽等。人體的各個器官的陰陽所屬可以此類推。如發生了相對器官的陰陽失調,說明了人體相應器官有了疾病。
3. 雷火灸與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并指導各科臨床診斷和治療。它也指導雷火灸如何調節陰陽平衡的統一,指導雷火灸的治療,調節五行相生相克的失調,同時也可以平衡陰陽的失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闵行区| 隆德县| 琼结县| 金乡县| 枣强县| 嘉鱼县| 江城| 通山县| 公安县| 雅江县| 南投县| 锡林浩特市| 托里县| 敦化市| 尤溪县| 永嘉县| 绍兴县| 丰镇市| 清水河县| 芦溪县| 蒙城县| 嵊泗县| 秦皇岛市| 新源县| 噶尔县| 太谷县| 正安县| 平阴县| 黎城县| 当雄县| 封丘县| 天气| 南川市| 柳江县| 武功县| 双江| 聂荣县| 成安县| 牟定县|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