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枯燥的B端產品實戰課
- 周翔
- 1376字
- 2021-03-04 19:23:13
2.6 商業層面
2.6.1 商業模式成熟
在C端產品市場中,有的產品的盈利模式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先利用免費服務積累用戶量,然后根據產品特點從第三方企業身上賺取收益,如最常見的廣告收入。但是,這種模式風險很大,不僅需要積累龐大的用戶量才會對第三方有吸引力,而且即使有商家愿意投放廣告,獲取的收益也要足夠高才能讓產品、公司持續發展下去。
還有的C端產品則是依靠“燒錢”贏取市場。早期的“百團大戰”,后面的打車補貼,每一次的燒錢大戰都暗含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最后沒能“燒”到賽道的前兩名,就很有可能意味著前面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將辛辛苦苦培養的用戶和市場拱手讓與他人,給對手做了嫁衣。
從C端產品市場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能夠依靠這兩種商業模式中任一一種持續生存的產品少之又少,最終只會剩下幾個頭部產品,大多數產品只能靠融資輸血來維持,一旦融資中斷,產品和團隊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相比較而言,B端產品的商業模式則成熟、健康得多。羊毛都出在羊身上,誰使用,誰付費,每一個客戶都是實打實的收入,客戶的忠誠度也很高,所以B端產品都有持續的自我造血能力,能夠依靠自身收入存活,加上互聯網產品邊際成本非常低,不需要非常龐大的客戶數量就能養活一個團隊,因此B端產品的生命力遠比C端產品的生命力要強。
2.6.2 弱馬太性
由于互聯網本身的特點,在C端產品市場中有極強的馬太效應。在同一領域內,往往頭部的一兩款產品就占據整個市場90%以上的份額,以外賣行業為例,2019年第3季度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行業市場份額中,美團外賣所占份額為51.8%,餓了么所占份額為46.5%,二者一共占據了中國外賣市場份額的98.3%。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強。
但是在B端產品市場中,這種效應的威力要小得多。以云市場為例,在2019年全球云市場中,排名前四的分別為亞馬遜云占比32.3%、微軟云占比16.9%、谷歌云占比5.8%、阿里云占比4.9%,前四名合計占比59.9%。同樣,發展已非常成熟的ERP業務也是這種格局,2018年中國前四大ERP廠商依次為用友、金蝶、浪潮和鼎捷,四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也只有60%(筆者寫此書時還沒有最新數據)。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轉移成本高
這一點在之前已詳細說明過,就不再贅述。總的來說,在用戶/客戶轉移成本越低的行業中,就越容易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馬太效應就越強。
2)規模效應影響弱
規模效應是指產品規模越大,會促進其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以打車平臺為例,如圖2-5所示,平臺中的司機越多,乘客打到車的概率就越大,進而吸引更多乘客使用該打車平臺,而更多乘客使用該打車平臺,意味著該打車平臺擁有更多的賺錢機會,司機數量就會進一步增加。

圖2-5 打車平臺的規模效應
這種規模效應在很多C端產品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前面提到的外賣平臺也是一樣:外賣平臺中的商家越多,用戶選擇就越多,就會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該外賣平臺,而該外賣平臺用戶越多,就有更多的商家愿意入駐。反之亦然,如果因傭金過高導致商家大量流失,用戶則會因為選擇變少而流失,進而造成更多商家流失,形成惡性循環。
在B端產品中,每個客戶都是完全獨立的,不同客戶相互之間不產生任何聯系和影響,因此B端產品不受規模效應的影響。
通過這一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發現B端產品領域與C端產品領域差異還是挺大的,除了本章中介紹的這些,B端產品領域和C端產品領域的差異還有很多,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們將繼續介紹這兩者的差異。